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以德
- 出生日期:1778年八月十五
- 逝世日期:1852年四月初八
- 道號:號給共拉西
人物簡介,人物小史,背景,遊學傳教,繼承衣缽,堅守的光陰,歸真,家族譜系,
人物簡介
人物小史
背景
十九世紀上半葉,是哲赫林耶處於兩次暴動之間的相對和狀態下,舔乾傷口的淤血、休養生息的時候。嘉慶二十二年春夏之間,船廠太爺把哲赫林耶教門傳給了長子馬以德,因歸真於四月初八,後人稱“四月八太爺”。他一共持續教門三十二年,是哲赫林耶史上的一個大發展時期。
遊學傳教
四月八太爺馬以德,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農曆八月十五降生於金積堡,自幼攻讀經典,到處游坊學經。曾和兩個同伴到寧夏同心鎖家岔求學,但由於連年的災旱,清真寺供養不起學生,所以阿訇和學董不願意接收他們。當他們轉身要走時,“底蓋爾”的邦格叫響了,他們三人便上寺禮“底蓋爾”,之後又念了尊貴的“齊克爾”,其聲音優美動聽。下拜後坊上的人很受感動,學董出面承擔生活費,將他們三人留下了來。於是四月八太爺馬以德就留在了鎖家岔清真寺念經。 四月八太爺馬以德表面是求學,實質上是修功辦道。坊民給他散的米麵,他自己不吃而攢下來了《穆罕麥斯》;饑荒之年他就召集坊民過聖節,坊民說:連年災旱、能力不足。於是四月八太爺馬以德便將他積攢下來的油和面拿出來炸油香。看到四月八太爺馬以德這種堅韌、節儉和敬畏的崇高品德,坊民們都深深為他折服,便加入了哲赫林耶。
繼承衣缽
嘉慶二十二年,船廠太爺馬達天受人誣陷被囚,官家把他和長子四月八太爺馬以德押進皋蘭監獄,父子二人被關在一個屋子裡。《曼納給布》記載:四月八太爺馬以德說:“一天夜裡我側睡著,父親坐著把我的頭枕在他的袍子上。突然,屋子散發初麝香味,亮的發光。進來四個人,向父親說了色倆目,其中一個七十多歲的老者說:‘大師傅你要遵口喚,這是真主的前定。’那四個人只有穿土色袍子的我不認識,他和父親高一陣低一陣地說著。最後他們談了面臨的困難,他們都聽了那個老人的話,他讓被虧的父親遷往黑龍江,留我在家看門,當時父親滿面愁容,他勸說到:‘不要害怕,不要憂愁,這是真主的前定。’他們走後,父親問:‘你認識這幾個人嗎?’我答應道:‘只有那個老人不認識,其餘那三個,一個是篩海·伊瑪目·阿蘭(平涼太爺);一個是臥太迪;一個是格蘭德爾。’父親說:‘那個穿土色袍子的老人是篩海.維尕葉·屯拉(道祖太爺),為了我們,他們才來,他們決定讓我去黑龍江,家事和教門事都叫給你,我們一定要遵口喚。’”
我們偉大的篩海·古圖布·阿蘭(船廠太爺)去黑龍江時把光陰叫給了長子哈給根倆,起先他不接受,船廠太爺生氣了,他急忙跪在父親面前,頭枕在他的腿上哭。過了好久,船廠太爺說:“不必害怕,不必憂愁,至高至上的真主說:‘須知,安拉所護佑的人,確實無所畏懼,無所憂慮。’你抬起頭來看這些人,他們都是來援助你的。”於是他抬起頭來,發現有許多人,但他只認識平涼太爺、臥太迪、格蘭德爾。船廠太爺指著一位七十多歲的人(道祖太爺)說:如果在降品上遇到什麼困難,就求他援助。”又指著平涼太爺說:“如果在升品上遇到什麼困難,就求他援助。其餘這些人都是聖人、臥里和天仙,他們是來慶賀你的。”哈給根倆馬以德這才答應了。然後又講說了很多機密。說:‘現在我不愁了,心安靜了,因為我有個真正的兒子;為篩海非是人的能力,而是‘飛足’的降喻,如果真主不降喻‘飛足’,萬物必將死亡。”
在危難和迫害之中,口喚傳遞了。傳授地點是在皋蘭監獄。由於當時形式的緊急和恐怖,若不是父子親情關係,根本無法靠近被囚的導師。十九世紀初,哲赫林耶活下來了,並獲得了悄悄的發展。
堅守的光陰
歷史向四月八太爺馬以德提出一個巨大的問題:生,還是亡。如果要生存,那么必須改變。因此,四月八太爺被這強大的口喚改變了,美而不出眾,才是穩重。他不再重複前三輩導師殉教犧牲的覆轍。
在古老灌區靈州,四月八太爺給人們講述葉門的灌溉故事;並強調了哲赫林耶的許多宗教細節:如三天洗一次腳布;嚴格宰牲規定(凡用於爾麥里的牲靈,宰前須用淨水,淨食拴養);強調乾爾麥里規矩等等。
在他執教期間,謙虛謹慎,處處小心,功修上進,以德化人……《道統史傳》記載:“白天,四月八太爺經常用饑渴來折磨自己,把糧食積攢下來買了《穆合曼斯》。晚上,他刻苦辦功,他老人家的這些美德使教下人敬愛。……他經常跪著參悟,他和門人談話時只說教門……從不說一句閒話。他沒有脾性;經常微笑,但從未大笑過;他從不穿細布,炎熱的夏天,他也是粗布長衫。冬天裡只穿一件沒有里子的羊皮氅;他隨眾禮拜;每逢吃東西他就立起右腳平鋪左腳跪好(以示對真主的感恩)他從不搭腳,不翹二郎腿;他只吃很少的食物……”“四月八太爺每天都節食,把食物散給教下吃。每逢饑荒難挨,他就到屋外摘些綠杏子啃。”“有個虔誠教徒的妻子是個有遵守的女人。他恭敬地縫了一對枕頭,請丈夫送給四月八太爺。送去時太爺問:‘你們以為我能睡覺嗎?’的確,他們不知道太爺的夜晚,他在禮拜、在贊主。當過分疲勞時,他只將頭靠在一個小木叉上稍微打個盹。由於這種幹辦,太爺年老後雙膝總是疼痛,用皮條綁在膝蓋上解痛。”
嚴謹安貧的生活、蘇非老人家的堅守般的近主修身行持在他身上充分體現出來了。
歸真
道光二十九(公元1850年)年農曆四月初八,馬以德歸真於靈州地區,葬於祖父七巴巴墳旁。從此這座拱北更為著名,之後又成了傳教中心——鴻樂府道堂。他是一個壽寢善終的導師,享年74歲。他沒有獲得殉道者的名義和光芒,但哲赫林耶卻獲得了全面的復興。
家族譜系
祖父:馬文生
重孫:馬進成 哲合忍耶第六輩教主
馬進西 哲合忍耶板橋門宦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