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乃屯村位於興仁市下山鎮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5公里,國土面積12.2平方公里,村里居住著漢、黎、苗三種民族--人口總數:3102人農業人口:3046人 非農業人口:56人 --行政區面積: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55.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黎,苗 發展口號:
-人口總數:3102人農業人口:3046人 非農業人口:5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乃屯村
- 村鎮隸屬:黔西南州興仁市下山鎮
- 國土面積:12.2 km
- 人口數量:3102人
馬乃屯村位於興仁市下山鎮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5公里,國土面積12.2平方公里,村里居住著漢、黎、苗三種民族--人口總數:3102人農業人口:3046人 非農業人口:56人 --行政區面積: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55.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黎,苗 發展口號:
-人口總數:3102人農業人口:3046人 非農業人口:56人
馬乃屯村位於興仁市下山鎮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5公里,國土面積12.2平方公里,村里居住著漢、黎、苗三種民族--人口總數:3102人農業人口:3046人 非農業人口:56人 --行政區面積: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
因屯上城牆堅固、地勢險要,清兵始終攻不下馬乃屯。馬乃家得罪了的嗩吶匠吹道:“哩哩吶,哩哩吶,順著岩上老鴰藤爬”。清兵中有識音的聽出來後,就分兵繞到馬乃屯後面,老鴰藤纏遍了岩子,直到屯上,清兵緣岩而上,出其不意,踏平了馬乃屯,解散了眾兵丁,燒毀了兵營。許大碗,屠擂缽,蘇缸缽死於亂...
興仁放馬坪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04°54′-105°34′、北緯25°16′-25°47′之間,由4個片區組成,總面積為83.45平方千米。片區分別為:放馬坪景區位於興仁市西北部潘家莊鎮與下山鎮之間,景區範圍東起崩土山水庫,西至小尖山(沿晴興高速),南至馬乃屯村,北抵...
下山鎮境內河道屬北盤江水系,主要河流有2條;馬家河發源於廠頭,流經下山、茅坪、麻玉沖、典母團坡、酒.格等地匯人麻沙河,全長39.7千米;橫洞河發源於榨沖馬槽箐,流經高武,穿越橫洞河至馬乃屯海子壩,落入地下河在潘家莊鎮團結村水淹壩露出。自然災害 下山鎮自然災害主要有旱災、洪澇、冰雹、凝凍、雷擊...
放馬坪上有馬乃屯古營盤遺址,系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放馬坪山頂草原北端,是一塊面積約90多畝的山頂平地。遠遠望去,猶如放馬坪上微微抬起的龍頭。馬乃兵營遺址地勢高峻,四周皆是懸崖峭壁。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00年),馬乃營土目龍吉兆率眾在此依山就勢壘築石牆,建立營盤,使其成為一座攻守俱佳、...
1958年海河治理,陽穀縣內趙王河殘河源於壽張鎮趙生白村,北流在陽穀城東馬莊鑿開沙河古堤,流入沙河,於郭屯鎮孟屯村入聊城界,流經我縣長度七十五華里余,兩河改稱趙王河。今沙河僅陽穀縣安樂鎮南段有沙河古堤殘存,兩岸堤痕相距二百餘米。紫荊餘韻 紫荊即紫荊祠(紫荊堂),陽穀縣城老南門內原有“紫荊祠”,...
馬寶(公元1628-1699年),字城璧,號佩瑗,排行老三,亦稱三寶,生於陝西平涼府隆德轉角嘴村(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沙塘鎮馬家河村),卒於貴州普定化處那史村(今貴州省六枝特區大用鎮岱港村那史寨)。馬寶幼失怙恃,年少力敵成人,魁梧赤眼,擅使鞣鞭槍,足智多謀,英勇絕倫,“寶雖起群盜,好與...
趙良棟初隨阿濟格轉戰關中、隴右,歷任潼關守備、寧夏屯田水利都司、高台游擊。順治十三年(1656年),其隨洪承疇征雲南、貴州,授督標中軍副將。康熙元年(1662年),升雲南廣羅鎮總兵。任內先後平定了馬乃、隴納、水西諸土司叛亂。康熙四年(1665年),移鎮貴州平遠。“三藩之亂”時,被甘肅提督張勇舉薦為寧夏總兵...
民間傳說,此馬乃馬仁的坐騎,戰鬥中屢建軍功,最後同馬仁一起捐軀沙場。所以,白馬輿其主人同祀一廟。漳州市區浦頭人和廟也祀輔順將軍。廟中有"威鎮南疆"匾額,並有楹聯云:"人有祖風銅柱承徽同武勇,和成眾志玉鈴佑治仰英靈。"漳州市郊天寶鎮渡頭村威惠廟,前殿專祀輔順將軍及其夫人。村民自古以來習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