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弗蘭克在攝影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景觀”:一些優秀的女性攝影家往往被男性攝影家的光芒所掩藏。若干年以後,這些優秀的女性才得以脫穎而出,在攝影史上留下了一聲感慨的喟嘆。馬丁·弗蘭克(1938— )也許就是其中的一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丁·弗蘭克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安特衛普
- 職業:攝影家
人物簡介,生平簡介,風景作品,藝術特點,
人物簡介
馬丁·弗蘭克是瑪格南圖片社少有的女性成員之一,馬丁·弗蘭克以其獨特的氣質和女性的敏感為瑪格南的哲學注入了人文主義的氣息。她的黑白照片,不管是豐富多彩的孩子活動畫面,街頭的狂歡,具有激情的景觀,還是令人驚訝的實驗性作品,都得到了國際上的承認。這些作品出現在著名的《生活》、《時尚》以及《時代》等雜誌上,同時還出版了不少專輯,並且在世界各地展出。如果將攝影比喻成柵欄,那么在一個人的不斷跨越過程中,就是為了更接近其主題,就像弗蘭克那樣,不斷在尋找和發展的過程中。她聚焦於邊緣生活中的人物,或者那些被隔絕的空間,一次又一次帶回讓人感動的畫面:蘇丹的難民,西藏喇嘛的轉世靈童,遠離家鄉老人柔情的肖避免人工的痕跡,她的作品揭示出對人類的憐憫和同情以及好奇,同時保留著一種經典的純真的原創,如同她對繪畫的喜愛和藝術史的訓練。然而,在這以前,我們對這樣一位女性的天才卻知之甚少。
生平簡介
馬丁·弗蘭克 出生在安特衛普,父親路易斯·弗蘭克是比利時的銀行家。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她的父親加入了英國軍隊,家人也向美國遷移,先是生活在長島,然後是亞利桑那。弗蘭克的兒童時代有著強烈的視覺感受,尤其是對加利福尼亞的沙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強烈的風暴,矗立的岩石,沙漠,乾涸的河床,幾乎與世隔絕的偶爾出現的小花。戰後回到倫敦,路易斯·弗蘭克開始讓女兒感受視覺藝術的魅力,參觀博物館和藝術畫廊。渴望在藝術畫廊和博物館工作的願望,弗蘭克在馬德里大學學習藝術史,然後在法國完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去了中國,堂兄借給她一台徠卡相機,旅途進入日本,弗蘭克遇見了電影導演的女兒蒙克金,後者除了是優秀的戲劇導演之外,還是一位出色的攝影家,對照相機有著獨到的理解,並教會了弗蘭克拍照。隨後弗蘭克成為《時代—生活》巴黎辦公室的助手。一年以後,她成為自由職業攝影師。1970年,弗蘭克加入了VU,這是一個在巴黎的攝影代理機構,1972年她又成為VIVA的創始人之一。她的拍攝主題也從以往關注的節日、街頭狂歡等題材,轉向了老人、孩子、風景以及肖像。
風景作品
馬丁·弗蘭克的風景作品顯出荒涼,壯麗的景象,而且極具構成意味!
藝術特點
馬丁·弗蘭克選擇照相機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她出生在安特衛普,父親路易斯·弗蘭克是比利時的銀行家,他的事業生涯是和妻子艾芙琳一起起步於倫敦。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她的父親加入了英國軍隊,家人也向美國遷移,先是生活在長島,然後是亞利桑那。弗蘭克的兒童時代有著強烈的視覺感受,尤其是對加利福尼亞的沙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強烈的風暴,矗立的岩石,沙漠,乾涸的河床,幾乎與世隔絕的偶爾出現的小花。蘭克的構圖與布列松有所不同,布列松‘決定性瞬間'的經典構圖,講究平衡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