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軸霜霉,病斑生葉上,為葉脈所限,多角形,初為淡綠色,後期黃褐色,霜霉目植物的一種,主要分布於中國四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薷軸霜霉
- 初為:淡綠色
- 後期:黃褐色
- 分布於:中國四川
形態特徵,中國分布,討論,
形態特徵
香薷軸霜霉
PlasmoparaelsholtziaeTao&QinActaMycol.Sin.2:84.1983.
病斑生葉上,為葉脈所限,多角形,初為淡綠色,後期黃褐色,直徑1-6mm。霉層葉背生,白色。孢囊梗1-4枝從氣孔出,有隔膜,高235-570(平均413)μm,主軸長120-353(平均240)μm,占全長的(1/4-)2/3-3/4(-4/5),粗5-10(平均7.1)μm,基部常稍膨大,上部單軸分枝3-6次,末枝直,圓錐形,常2-3枝有時4枝簇生,呈直角分枝,長3.3-20.3(平均10)μm,頂端平截或稍凹陷,有時略擴大裂開。孢子囊卵形,橢圓形或近球形,有乳突,基部有短柄,淡褐色,長13-23(平均17.9)μm,寬11.6-17.3(平均14.3)μm,長:寬平均為1.25。卵孢子未見。
中國分布
香薷Elsholtziaciliata(Thunb.)Hyland:四川二郎山(MLSAU1343),寶興(ML-SAU1344),康定(MLSAU2065),雅安(MLSAU2309),汶川(MLSAU2393)。
密花香薷ElsholtziadensaBenth:四川理縣(MLSAU2486)。
雞骨柴Elsholtziafruticosa(D.Don)Rehd.:四川理縣(MLSAU1341),康定(MLSAU2053)。
討論
寄生於唇形科植物上的Plasmopara,全世界已報導5種。1919年Davis在美國描述了寄生於PhysostegiaparvifloraNutt.上的PlasmoparacephalophoraDavis。1933年戴芳瀾和魏景超在中國杭州的瘦風輪菜CalaminthagracilisBenth,上描述了Plasmoparasat-urieaeTai&Wei。1940年歐世璜在四川的風輪菜CalaminthachinensisBenth.上,發現了一種Plasmopara,比戴和魏描述的菌的孢囊梗長但孢子囊小,他將這個菌命名為PlasmoparacalaminthaeOu。1946年,凌立與戴銘傑在四川成都,又報導了寄生於香茶菜PlectranthusamethysotoidesBenth.上的一個新種PlasmoparaplectranthiLing&M.C.Tai。1978年印度Sharma和Munjal報導了寄生於另一種香茶菜屬植物PlectranthuscoetsaBuch.-Ham.上的新種PlasmoparaplectranthaeSharma&Munjal,他們在描述這個新種時,沒有提到是否曾參考過早前中國幾位菌物學家在唇形科植物上所發現的幾種Plasmopara的標本或有關資料,也沒有將他們所描述的新種,與中國所發現的種類進行比較。而且他們所定的種名,經改正之後又與凌、戴1946年所定的種名:“Plectranthi”雷同。由於我們未能再採到分布於四川香茶菜上的Plasmopara,無法與印度的標本進行比較研究。不過,我們根據他們作出的描述對比後認為,Sharma&Munjal所描述的菌,與凌、戴在四川所描述的菌,在孢囊梗的長度與寬度,孢子囊的形狀與體積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它們只在孢囊梗的分枝次數及末枝頂端的表現稍有不同。因此。我們懷疑有可能是同一種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