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腸法則

香腸法則

俾斯麥留下過一句“名言”:世上有兩物,愛好者不應去觀察其製作過程,其中一個就是香腸。布勞里克則在其著作中進一步確立和論述了這一言說,並歸納出一條有趣的法則,這便是“香腸法則”(愛吃香腸的人,絕對不要去了解香腸的生產過程,因為那樣會倒人胃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腸法則
  • 名人:俾斯麥
  • 定位:香腸和法律
  • 定義:結果美好而過程糟糕的事物
俾斯麥把香腸和法律並論,無非調侃法律制定過程的不必和不可深究。但是到了羅伯特的香腸法則,香腸就象徵了一切結果美好而過程糟糕的事物。而我們往往只需注重結果而不必深究過程。譬如,我們吃的蔬菜味道鮮美,然而卻或是人排除的肥料或是化肥澆灌而成,如果我們太在意的話,那就什麼菜都不要吃了。倒不如眼不見心不煩,只管享受菜的爽口,不想菜為何長得如此肥美。還有便是蝴蝶,蝴蝶在詩詞里總是美好和充滿詩意的,連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後都雙雙化成了蝴蝶,而沒有從蝴蝶的前身——毛毛蟲開始化起。基本上人人喜歡蝴蝶而厭惡毛毛蟲,那么你看著蝴蝶時便儘管欣賞蝴蝶的美,而不必去想蝴蝶的前身——毛毛蟲是如此醜陋。但是現實中還是有很多人不能接受香腸法則。經典影片《魂斷蘭橋》便講述了一件這樣的事。男女主人公彼此深愛對方,但是戰爭讓彼此分離,女主人公以為男主人公在戰爭中喪生,傷心之餘為生活所迫,淪落風塵。沒想到一年後再遇到劫後餘生的男主人公。心靈依舊純潔的她想忘記過去,重頭開始,但是當她了解到他的家人是多么在乎新娘的過去時,她再也無法拋開自己不光采的那段日子,於是選擇了自殺。這個愛情故事裡沒有對錯。因為香腸法則只是個建議,並不是對錯的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