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史》是200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盧受采和盧冬青,本書主要論述了香港經濟發展的歷史。
基本介紹
- 書名:香港經濟史
- 作者:盧受采,盧冬青
- 頁數:366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01-01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基本信息
作 者:盧受采,盧冬青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ISBN:9787010041483 出版時間:2004-01-01版 次:1頁 數:366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
內容簡介
香港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至今已有約六千年的歷史,有關香港政治、社會、文化的歷史典籍可謂汗牛充棟。但有關香港經濟史的論述則只散見於部分論文和部分書籍的少數章節中,各方面都希望有一部香港經濟通史的專著問世。有鑒於此,盧受采教授在其女兒盧冬青碩士的協助下,歷時三載,數易其稿,終於完成了呈獻在讀者面前的這部《香港經濟史》。
作者簡介
盧受采,金融學家和香港經濟問題專家,廣東順德人,1930年生,1952年畢業於南開大學貿易系國際貿易與金融專業。歷任商業部調研處處長,國務院匯澳辦港澳研究所研究員、金融研究室主任。並被選聘為中國際金融學會、全國港澳經濟研究會、北京決策諮詢中心等學術機構和團體理事,南開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兼職教授,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講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專著《西方貸幣銀行學教程》、《各國糧食政策簡論》、《中國的油桐與桐油》、《香港之未來》、《香港經濟史》;論文集《篳路藍縷啟山林——香港經濟論文選》;其他學術論文和文學作品100餘篇。並擔任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新世紀香港經濟》主編。
盧冬青,廣東順德人,1970年生,2000年畢業於南開大學金融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先後任交通銀行行員,廣東發展銀行經濟師、支行營業部經理。參與編寫《香港之未來》、《香港經濟史》、《新世紀香港經濟》等書。已發表《論香港華資》、《1997後香港經濟的發展前景和建議》、《研究澳門特點創造明天輝煌》等多篇論文。
目錄
序一 熱誠祝賀第一部香港經濟史誕生(李大壯)
序二 開拓創新與博採眾長(李京文)
序三 香港經濟史學科的奠基之作(饒餘慶)
前言
導論 香港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 “香港”或“香港地區”的地域範圍
第二節 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
結語
上編 遠古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香港經濟
第一章 原始社會時期的香港經濟(公元前約4000-公元前215年)
第一節 香港最最的居工及其社會經濟狀況
第二節 香港古越族居民及其社會經濟狀況
結語
第二章 封建社會時期的香港經濟(公元前214-公元1840年)
第一節 香港封建社會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封建時代香港的支柱性產業
第三節 封建時代香港各類地區的經濟
結語
第三章 英占初期的香港經濟(公元1841-1860年)
第一節 英占初期的政治經濟決策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
結語
第四章 英占中期的香港經濟(公元1861-1941年)
第一節 各類資本的發展
第二節 亞洲重要轉口港地位的確立
第三節 遠東中等規模國際城市的形成
結語
下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20世紀末的香港經濟
第五章 英占後期的香港經濟(一):經濟政策史(公元1945年9月-1997年6月)
楔 子 日占時期的掠奪和破壞
第一節 港英的統治策略
第二節 自由經濟政策
第三節 審慎的“量入為出”的財政方針
第四節 維持貨幣穩定的政策和港式貨幣發行局制度
結語
第六章 英占後期的香港經濟(二):產業結構史(公元1945年9月-1997年6月)
第七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建立初期的經濟(公元1997年7月-2000年12月)
第八章 中國內地與香港的經濟關係
第九章 “二戰”後香港經濟的綜合分析
結論篇 以史為鑑縝思量
後記
前言
前言
屯門的回飆激浪,淘不盡今古崢嶸歲月,尖沙咀鐘樓屹立,又迎來新千年的黎明。本書初稿寫成,恰逢21世紀肇始。面對著九百頃維港舳艫奔來眼底,禁不住六千年香江遷變湧上心頭。
早在公元前約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本港最早的先民已經踏上香港地區的土地,形成以氏族為單位的原始社會,從事採集和狩獵經濟。
到了公元前約一千五百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從五嶺南北又遷來了“習於水斗,易於用舟”的古越族。他們由氏族結合為部落,由採集和狩獵經濟發展為原始農業和近海漁業經濟。在屯門涌浪遺址發現的這一時期古越族伐木製板所用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烘烤木板所用的灰坑,是迄今為止已發現的中國最早的製造木板船的設備,標誌著古越族當時已由使用木筏和獨木舟的時代發展到使用木板船的時代,在中國古代航運史和漁業史上都應當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詔戍邊開發嶺南,這是香港地區納入統一的中國版圖的開始,也是香港由史前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開端。迨至公元前118年,漢武帝欽定實行鹽鐵專賣,香港地區已成為嶺南的重要產鹽地之一,市道繁榮,武備嚴整,標誌著封建社會已經形成。此後在長達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香港地區以今新界為中心,以屯門、九龍為交通樞紐, 以包括香港島在內的大小島嶼為前沿,逐步建立起農(農業)、漁(漁業)、航(航運)、鹽(製鹽)、珠(採珠)、香(制香)為主導的濱海鄉村型經濟體系。同我國其他地區濱海鄉村經濟相比,並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