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家庭計畫指導會
- 外文名:The 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 簡稱:家計會或FPAHK
- 地點:香港
使命,策略,價值觀,歷史沿革,工作範疇,
使命
提倡及推廣“性與生殖健康”,為個人、家庭和社會提供有關諮詢、教育及服務。
策略
1、在家庭計畫及“性與生殖健康”方面,為不同年齡的男女提供優質整合保健及輔導服務。
2、向青少年推行家庭生活教育及性教育,並為家長及專業人士提供有關培訓。
3、就“性與生殖健康”、家庭計畫、家庭健康、青少年與性、最新避孕方法及其他有關範疇加強進行研究工作。
4、與社區夥伴合作,協力推動建立健康、快樂及和諧的家庭。
5、與政府、國際家庭計畫組織、及其他當地和海外團體合作,推廣“計畫生育、克盡親職”和“性與生殖健康”。
6、透過發展資源、審慎理財、及以果效為本的服務,定期檢討營運,確保達至具成本效益的持續發展。
價值觀
1、“性與生殖健康”,包括家庭計畫,是個人與家庭健康幸福的重要元素;
2、任何人都有權就個人的“性與生殖健康”,作出自願、負責和知情的選擇;
3、任何人士,不論性別、年齡、種族、宗教、婚姻及經濟狀況,都應得到在“性與生殖健康”方面的合適服務。
歷史沿革
1950年代
該會前身為1936年成立的香港優生學會,於1950年經改組後正式命名為香港家庭計畫指導會,為市民提供節育指導服務,並於1952年成為國際計畫生育聯合會的8個創會成員之一。家計會起初以個別接觸方式開展推進工作,傳遞家庭計畫的訊息,隨後增設各類診所服務,首間生育指導所於1956年成立。而政府於1955年開始資助該會的活動。
1960年代
自1964年起家計會獲得國際計畫生育聯合會的資助。1967年家計會進行全港首次的“香港家庭計畫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並開展性教育。
1970年代
政府醫務衛生署陸續接辦該會設於32間政府母嬰健康院內的節育指導所。與此同時,該會先後推出經腹結紮手術、青年輔導、終止懷孕、婚前體格檢查等服務;並且成立首間婦女會及設立參考圖書館。而該會推出的“兩個夠哂數”運動更是街知巷聞。
1980年代
該會擴展對青少年的服務和研究,1986年在銅鑼灣成立首間青少年保健中心,而該會在1989年亦正式啟用位於灣仔修頓中心的新總部。此外,該會為切合不同人士的需要而推出多項服務和運動:為不育人士開辦人工受孕服務,鼓勵男士承擔生育計畫的責任而推出了“家庭計畫,要做得哥”運動,至於新婚人士的婚前體格檢查則由婚前綜合服務取代。
1990年代
該會分別開展醫護資訊管理系統,其後推出婦科檢查服務和荷爾蒙補充治療合作試驗計畫,並成立了香港婦女生殖與性健康倡議組織。1998年,該會更開展流動診所服務,1999年推出性教育流動圖書館及更年期診所服務。
工作範疇
家庭計畫指導會一直致力推廣生殖與性健康知識,藉此減少不安全的墮胎行為,改善社會人口與資源分配之間的平衡,從而提高人類生活的質素。隨著社會對健康及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加,該會在多個工作範疇上作出了嶄新嘗試,冀能與時並進,貢獻社會。
婦女健康,共同關注
該會一直積極推動婦女的生殖與性健康,繼1996年舉辦香港婦女生殖與性健康研討會,該會已成立一個倡議組織,專責就生殖與性健康發展提出建議。
醫療服務,全面照顧
為了讓求診婦女得到更全面的照顧,該會不斷拓展醫療服務的範疇。現時服務包括節育指導、婚前檢查、婦科檢查、生育指導、青少年保健中心等。此外,該會更與多間醫院合作推出荷爾蒙補充服務。1998年4月,該會開設了懷孕前驗身服務,填補以往在結婚和懷孕之間的空隙;而最新開辦的流動診所以及於1999年5月推出的更年期診所,惠及市民。
研究調查,與時並進
家計會不斷與香港的大學攜手進行多項臨床研究,並在世界衛生組織引導下進行科研項目。與此同時,該會亦透過調查了解社會現況與需要,除了每5年一次的“香港家庭計畫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以及“青少年與性研究”外,該會更針對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進行了同類調查,為處於生育年齡的新來港婦女提供生育和避孕方面服務。
資源製作,多元發展
該會致力於設計及製作不同種類有關性教育的資源,以迎合教師、性教育工作者、社工及家長等的需要,除了書籍外,該會亦製作教材套,錄影、錄音帶,其中性教育教材布公仔(德德、家家)更深受歡迎。隨著資訊科技的急速發展,該會亦製作性教育電腦光碟,性教育網頁,為公眾提供更多選擇;該會將繼續發展資源種類,加強與出版商合作,拓展銷售對象及渠道,令性教育得以普及。
對外聯繫,融合社區
該會定期透過報章、電視、電台、公共運輸工具、單張、通訊及海報等渠道宣揚家庭生活教育的資訊和該會的服務訊息,以及定期舉辦全港大型宣傳運動。此外,該會積極在基層社區推動家庭計畫,其中6間婦女會的活動已令社區人士認識家庭計畫及婦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