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香河紀事》中的15則短篇小說,從表面上看彼此獨立而又相互關聯,將“里下河風情全息圖”再次呈現出來。這些作品大致分為三類:一是主要反映香河人日常農事活動,在四季農事耕作中表現香河人原生態生活和波瀾起伏的命運;二是主要反映香河基層政治運作模式;三是支撐香河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展現鄉村賢人在香河人生活中的分量和地位。
作品目錄
人物介紹
香元
香元是一位農業集體化時代的鄉村基層幹部,一方面,他固然在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和家人謀取著私利。如果不是考慮到女兒的婚姻大事,他斷然不會讓家庭出身有問題的柳春雨擔任村小的代課教師。不但如此,利用手中的權力在村里搞一些男女關係,於他而言似乎也是在所難免的人性弱點。但儘管如此,從另一方面說,香元卻也並非大奸大惡之徒。這一點,突出不過地表現在他因宅基地問題而被免職的故事中。“新規劃的宅基地,改變了香河狹長條的村莊形態,變成方整化建制,整體感強,也氣派得多。然,新挑的宅基地,土虛,再怎么夯,短期內也不可能夯實。在這樣的宅基地上建房,房子的牆基十有八九要陷落,下沉。弄不好,牆壁也會走形,開裂。更為嚴重的,會造成房屋倒塌,甚至會傷人性命。發生這樣的事情,他香元身為大隊支書,就要遭村民的唾罵,甚至被人記恨一輩子。”面對著如此一種嚴重的情形,一貫緊跟上級要求的香元支書,破天荒地不惜違背上級指示,維護了一次香河村民們的利益。儘管到最後他因此而被免除了支書的職務,卻贏得了村民們的普遍敬重。
三奶奶
三奶奶當年被叫作三丫頭,她是在年僅十四歲的時候,以童養媳的身份進入王家的:“實在說來,跟一般的童養媳相比,三丫頭在王家的活並不算重。主要是幫著看管細狗伙(也即年齡比自己小整整七歲的丈夫),照應其日常起居。有時細狗伙尿了、拉了,將髒衣服換下來洗洗,如此而已。”或許與鄉村世界帶有性啟蒙意味的瞎子說書潛移默化的影響有關,十四歲的三丫頭在這方面竟然也開了竅,不曾等到和自己的小丈夫圓房,就紅杏出牆,成了一名與別的男人有染的婦人。雖然說紙里終歸包不住火,但令人驚異處在於,等到事情敗露之後,儘管婆婆想方設法試圖迫使她招出主兒來,但三丫頭卻硬是咬著牙不吭一聲。就這樣,到十六歲的時候,已經和別人生了一個兒子的三丫頭,與年僅九歲的細狗伙圓了房。因為有過這樣一個不和諧插曲存在的緣故,他們夫妻之間,雖然到最後一起生育了三個孩子,但感情上卻終歸還是疙里疙瘩的。如此一種情形,一直持續到參軍後的細狗伙為國捐軀為止。等到三丫頭不知不覺變成了三奶奶之後,劉仁前所集中筆力展開描寫的,就是她怎樣努力地想方設法為“大瓦屋”的醫生王先生他們做好飯:“三奶奶為王先生他們做飯,逸逸噹噹。明天吃什麼,三奶奶都事先請教王先生,再去置辦。”“只有王先生他們吃開心了,她三奶奶才會跟著開心,滿意而歸。翌日,又精神抖擻地投入到本職工作之中。”
作品鑑賞
《香河紀事》中的“香河敘事”已不再著意於單純的構建與描畫,而是更著意於“打撈”,其所打撈的,並非諸多論者所認為的是對里下河鄉村自然史的復活,也並非是對這片地域中文化場景與文化生活的追憶。其著意打撈的,是人性隱秘之處的幽暗、細微等深層面的意念、欲望以及情感。且因為這樣的打撈,《香河三部曲》深處隱藏著的吉光片羽和潛藏著的敘事余脈便完全閃現出來,也使得劉仁前的文學地理版圖“香河”,再一次布滿星星點點的或幽暗或閃耀的人性黑暗與人性光芒。
劉仁前在《香河紀事》中所呈現的悲劇,早已經在他前面的寫作中埋設了伏筆。甚至可以認為,劉仁前在《香河紀事》試圖完成其在《香河》《浮城》里給自己布置的一項工作,即對香河地域裡的人物進行性格層面的更為圓融的塑造。直言之,劉仁前是在《香河紀事》中揭開以往筆下眾多人物的內心世界,進一步跨過人性中的善之光,挑破人物內心世界中人性的黑暗層面。劉仁前在該書中所做的工作是直面人性:既直面人性之惡,也同時直面人性之善。此前的香河系列作品在詩化香河時,劉仁前並非想要掩飾人性之惡。只不過在此前的作品中,他著力於描繪主線條上的重要人物命運的起落,未能有更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騰出手來圓轉地描畫人性中卑污的幽暗和光亮的層面。如果以“一切文學都是人學”的觀點來觀照劉仁前的作品,劉仁前的《香河紀事》,一如其《香河三部曲》,都是對人性的致敬。只不過在《香河紀事》中,作者在對人性致敬、勾畫人性的那些隱藏著的角落的同時,一邊以更圓融成熟的敘事手段呈現出人性的飽滿和悲劇的力量,一邊則以人性中的卑污、陰暗呈現出命運的哀婉與遺憾。作者在此過程中保持了足夠的冷靜,同時給予其以足夠的寬容與原宥,由此可見作者的悲憫情懷。
故事還是那些故事,酒還是那杯酒。這些活躍在《香河紀事》中的人物,都還是那些舊相識:香元、柳安然、琴丫頭、柳春雨、阿根伙,甚至幾朝元老也繼續躍然紙上,如:譚駝子、祥大少、二侉子。然而,在這種嵌入式、傳承性頗強的敘事模式中,此番則更有力地嵌入到了對人性之惡的最隱蔽處進行描寫與刻畫。作家終於對他筆下他所喜愛的人物下狠手了:阿根伙借喊工之機意圖對婦女行不軌之事,意外發現了祥大少和香元他們早已捷足先登;但他依然沒有死心,以“芝麻粉”級別的這種小官身份,在墒溝里強姦了香玉,並以多記三分工做了收場。“祥大少”,同樣只是個“芝麻粉”級別的生產隊長,卻是以賭錢、霸占其他女人、欺凌妻子致其上吊自盡的方式活著,最後終於惡人惡報而不得善終。
種種人性之惡的行徑,就在富有詩意的香河世界層出不窮地上演,釀造了太多的人間悲劇。種種悲劇,燭照出人性深處的醜陋與罪惡。表面上看,十五則短篇都是借著那個時代的外殼描寫人性之中的貪婪、醜惡,其實細思則可發現,“人的本質並不取決於外部環境,而取決於人賦予給自身的價值。”劉仁前在作品中試圖表明,人性中有一種醜惡是永恆的。人,永遠是一種具有原罪的生物。人,永遠是一種在歷經完成而又永遠未完成的動物。而在《香河紀事》中尤為精彩的是,香河裡的眾多人物都曾是對別人施以狠手的施害者,也是受別人施以狠手的被傷害者。這無疑為整部作品增添了更為濃重的殘酷意味與悲涼底色。
作品評價
作為一組系列短篇小說,《香河紀事》中的每一篇小說都是一個自足的小世界,這一個個小世界又互為關聯,互相映射,當它們最終融為一體的時候,便形成了一個特殊的世界,呈現出一段特殊的歷史。這個歷史是人的歷史,作者把它放回到自然史中去,讓自然與人類歷史結合在一起,產生一種奇怪而獨特的結合,從而體現出人類社會的自然史特徵。這是劉仁前寫《香河紀事》的巧妙之處所在,表面上看,他採用的是一種最樸實,甚至是最土氣的語言,但卻以此實現了現代性書寫,建構出寓言式的鄉村自然史。
(《文藝報》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劉仁前,1961年11月出生,筆名瓜棚主人,1985年開始文學創作,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獲《中國青年》全國小說處女作徵文獎、汪曾祺文學獎、中國當代小說獎、中國散文年度獎、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施耐庵文學獎特別獎、《安徽文學》獎等。著有長篇小說《香河三部曲》(《香河》《浮城》《殘月》),中短篇小說集《謊媒》,散文集《瓜棚漫筆》《
楚水風物》《那時,月夜如晝》《愛上遠方》等多部,主編《里下河文學流派作家》叢書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