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洞又名響水洞,位於在甘肅省成縣陳遠鄉武山村、黃家河下游的龍門峽中,西距縣城約12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水洞
- 別名:響水洞
- 地點:甘肅省成縣陳遠鄉武山村
- 大小:高約11米,寬約15米
簡介,歷史由來,香水洞故事,
簡介
香水洞四周峰巒禁止,洞下流水泠然。洞口西向,高約11米,寬約15米,深約12米。洞口頂部有清流瀉下,雨季如瀑,旱季如線,四季徑流不斷。洞中石形怪異有的如斧,有的如盆。另有一石如蟠龍狀,石上有紋,酷似龍鱗,故稱“龍石留形”。又因洞頂水落石盆,泠泠有聲,故又得名“響水泉”。洞底還有一鐘乳石,呈坐佛狀,佛前石桌上綴滿石花如蝌蚪文,舊志稱“古佛誦經”。洞左有鐘乳石如獅,口中吐水成珠,順石上小溝流入鐘乳石盆中,不溢不涸,取水飲之,則奇香盈口,久留不去,此則為香水洞名之由來。明邑令謝鏞有《香水仙洞》詩一首:“乘輿探奇不憚險,仙源一徑如山關。數重壘障雲學洞,百尺飛泉水做濂。瑤草千年仍是碧,蟠龍萬驥總可潛。凋殘地主何緣到,問俗傷心淚欲沾。”
香水洞掩居于山腰竹林中,環境幽雅,景致奇特,自明代以來便是人們尋幽探勝的佳地,明代即以“香洞流泉”載入史志。
歷史由來
時值仲春,我們一行數人驅車從成縣縣城出發去香水洞遊覽。
香水洞,位於甘肅成縣西北二十餘里的龍門峽中。那鬼斧神工的險峰峻巒、清麗多姿的流泉飛瀑、神奇幽深的仙界洞府,無不顯現出它清水芙蓉般的自然美。漫遊其間,滿目神韻,滿目古趣,滿目詩情,使人意趣盎然,其味無窮。
泛著波光的河水,緊貼著一座高聳向西的石壁奔流南去,石壁的正中豁然斷開,這就是遐邇聞名的香水洞。從山腳到洞口,懸崖壁立,從下仰視,洞口臨空依壁。洞高約十米,寬約十五米,深約十二米。沿崎嶇小徑攀援而上,行至洞口,只聽河水隨著河床的緩陡錯落有聲,嘩嘩作響。水波山色,交相輝映,雲氣嵐光,縹緲變幻,更顯得雲從天隙來,霧自腳底生。
顧不得旅途疲憊,我們魚貫進入洞中,只見那珍珠般的泉瀑從洞頂參差錯落的石縫裡飛瀉而下,注人地上天然石瓮中,猶如珠簾玉幕,又如雲起霞舞,那飛瀑滴落的響聲時斷時續,似在低訴著洞府仙境久遠的秘密。“香洞飛泉”的美稱便由此而出。佇立洞中,仰視著這清例的流泉,令人心醉,我情不自禁地掬飲少許,頓覺清爽汗消,沁人心脾。傳說此洞香從水出,水極甘美,常飲可療疾益壽,故名“香水洞”。洞內鐘乳石勢如蟠龍,有紋鱗互動,古稱“龍石留形”。洞底有一尊天然生成的鐘乳石坐佛,面前天然石桌上圖紋狀肖蛾抖,形態逼真,俗稱“古佛誦經”。洞左又有鐘乳石酷似坐獅,口中噴珠濺玉,水順勢流人鐘乳石羊肚盆中,石盆水平如鏡,將上層的各種形態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明代成縣進士汪滸從蘇州府尹任上回里省親時,特前住香水洞一游,吟詠抒懷: “香氣鐘靈地,飛泉噴異芬。天風吹作雨,為世灑妖風。”清乾隆初名宦黃泳在宰成期間曾多次欣游香水洞,留下了文情並茂的詩篇: “石穴深嫂香水洞,一亂疑自海南流。鳥銜芸草深林啄,水帶桃花夾岸浮。翰墨凝雲來玉洞,瓊漿飛雪赴仙舟。何須洗耳峻恫下,漱齒余芬千載留。”這清詞麗句足以說明,香水洞曾吸引多少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妙詩章。
香水洞故事
提起香水洞,人們還會想起漢世的妙善公主仙遊此洞的故事。妙善公主是妙莊王之妃白連氏所生三女,其母仙逝後,因不堪繼母的百般虐待,遂出家泥功寺為尼。相傳,有一日妙善公主從泥功山來此洞遊春,她貪戀著春日美景,在洞中信步遊玩,不覺將一串珍珠失落洞內泉中,從此洞中泉水一年四季芳香撲鼻,香水洞因而得名。
香水洞之名雖來自傳說,但漫步洞中,確有一種清馨芳香之感。其實遊人若在春夏之交沿洞口扶木攀藤而上,尋至泉水源頭,便可一解其中之謎。原來,香水洞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峭壁之上,洞外河谷、山坡、崖畔上,到處生長著一種叫七里香的白色小花,花事最盛的時期,漫山漫坡雪濤翻滾,香風四溢,即使你遠在七八里之外,也能聞到它的香氣,香水洞泉水之香正是源自這花香遍野的靈秀之地。這種小花,千百年來藏在深山人未識,在國內外所有植物書籍中都找不到關於它的記載,它在深山默默地自生自滅,花期一過,零落成泥,然而,它卻把芳香留給人間。
正如詩人所讚美的“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香洞之水千載飄香,妙善美名萬世留芳。千百年來,這位妙善公主的芳名與香水洞共存共榮,真可謂“香洞源流長,珍珠自芬芳,佳人傳佳話,花香水更香。”
博覽與獵奇,是今天不少旅遊者的愛好,像我國明代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那樣,到頗具奧秘和傳奇色彩的地方去探奇覽勝,融於自然、返璞歸真、陶冶情操、開闊視野、豐富生活,可謂人生一大快事!
在旅遊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香水洞以它清幽俊秀的風姿,特別是那神秘誘人的魅力,吸引著更多探奇攬勝的旅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