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槁樹,中藥名。為樟科植物黃絨潤楠Machilus grijsii Hance的枝葉、樹皮。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具有散瘀,止痛,消炎之功效。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口腔炎,扁桃體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香槁樹
- 別稱:跌打王、香膠樹、野枇杷、黃禎楠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毛茛目
- 科:樟科
- 屬:潤楠屬
- 種:黃絨潤楠
- 分布區域: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
- 採集時間:四季均可采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時間,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枝葉、樹皮。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功效
散瘀,止痛,消炎。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口腔炎,扁桃體炎。
相關配伍
治跌打瘀腫,骨折,脫臼,外傷出血等:香槁樹全株15-30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現代本草綱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採集時間
四季均可采,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喬木,高可達5米。芽、小枝、葉柄、葉下面有黃褐色短絨毛。葉倒卵狀長圓形,長7.5-14(18)厘米,寬3.7-6.5(7)厘米,先端漸狹,基部多少圓形,革質,上面無毛,中脈和側脈在上面凹下,在下面隆起,側脈每邊8-11條,小脈纖細而不明顯;葉柄稍粗壯,長7-18毫米。花序短,叢生小枝枝梢,長約3厘米,密被黃褐色短絨毛;總梗長1-2.5厘米;花梗長約5毫米;花被裂片薄,長橢圓形,近相等,長約3.5毫米,兩面均被絨毛,外輪的較狹;第三輪雄蕊腺體腎形,無柄,生於花絲基部。果球形,直徑約10毫米。花期3月,果期4月。
生長環境
生於灌木叢中或密林中。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散瘀消腫,止血,消炎。主治跌打瘀腫,骨折,脫臼,外傷出血,口腔炎,喉炎,扁桃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