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香奈兒童年很是不幸,幼年喪母的她一直寄居在孤兒院中。直到她獨自去巴黎創天下,25歲時,她遇到了第一位情人耶田·巴桑,一位熱衷於騎術的中產紳士,和巴桑一起生活,香奈爾也成了一名美麗的女騎師。1910年,香奈爾和一位年輕的英國人邂逅,並相愛了。他就是亞瑟·卡保,一位馬球運動員兼年輕的實業家。香奈爾認為“他不只英俊,而且相當優秀”,她甚至曾在多次說過,這是她一生唯一愛上的男人。然而,香奈爾並不滿足無所事事的情婦生活,在情人的資助下,她開始了她的事業。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香奈兒 | 奧黛麗·塔圖 | |
耶田·巴桑 | 貝諾特·波爾沃爾德 | |
亞瑟·卡保 | 亞歷桑德羅·尼沃拉 | |
安托妮特 | 瑪麗·吉蓮 | |
艾米麗安 | 艾曼紐·德芙 | |
Alec, le jockey | Régis Royer | |
Maître d'hôtel Balsan | Etienne Bartholomeus | |
Maurice de Nexon | Yan Duffas | |
Patron boutique | Fabien Béhar | |
Directeur beuglant | Jean-Yves Chatelais | |
Acteur théâtre | Pierre Diot | |
Gros homme théâtre | Vincent Nemeth | |
Tailleur Deauville | Bruno Abraham-Kremer |
職員表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香奈兒演員:奧黛麗·塔圖父親是個流動商販,母親在她12歲時候因肺結核不幸去世,她的童年是在孤兒院度過的。後來,香奈爾結識了一個財貌雙全的的軍官,逐漸意識到在奢靡的上流社會群體中,只有塑造出一種卓爾不群的個人形象,才能展示出自己的最大魅力。她開了一家小服裝沙龍,由於其不斷推出獨具慧眼的服裝而在業內名氣陡增。
- 耶田·巴桑演員:貝諾特·波爾沃爾德來自巴黎市郊上流社會,香奈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對她既敬重又熱情。他把她帶到自己的城堡,每天過著騎馬打獵開舞會的享樂生活。但是因為無力反抗母親對香奈兒身份的挑剔,而只跟香奈兒保持情人關係,不和她結婚。懷著對香奈兒深深的歉意,為她提供了一間位於一樓的單人公寓,讓她作為工作室。
- 亞瑟·卡保演員:亞歷桑德羅·尼沃拉來自英格蘭,靠著戰爭時銷售法國鐵路使用的煤炭而致富。與那些流連於林蔭大道和塞納河畔遊手好閒的巴黎老派紳士截然不同,是當中最瀟灑也是最聰明的一位。出資讓香奈兒開設了第一間女帽店,最後在一次交通意外中身亡。他對香奈兒而言意義非凡,是香奈兒一生唯一愛的男人。
- 安托妮特演員:瑪麗·吉蓮香奈兒的妹妹,因母親去世,被父親拋給了奧巴茲孤兒院。長大後與姐姐一邊以縫紉為生,一邊在酒吧唱歌賺錢。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該片最後走秀的場景,伸展台就在香奈兒故居的樓梯上,時裝秀上所展示的衣服全部來自於香奈兒收藏館。
- 扮演香奈兒情人的亞歷桑德羅·尼沃拉作為演員隊伍中唯一的外國人,不斷克服語言障礙,和法語作鬥爭。
- 出於編劇的考慮,導演和服裝師稍稍調整了香奈兒時裝的歷史,將具有代表性的水手衫在香奈兒步入設計界之前就成為她的衣著,並虛構了香奈兒手袋的來歷,甚至在拍攝現場親手搭建了一個時裝工作室。
- 該片邀請了香奈兒品牌的設計師卡爾·拉格菲爾德,他不僅親自為電影設計戲服,甚至獻出了百年設計草圖。
- 為了保證片中的衣服不被損壞,片中所有的民眾演員都是香奈兒設計工作室的員工,卡爾的保鏢甚至還客串了夜總會的老闆。
- 片中除去數量繁多的Chanel服裝外,羅浮宮還借出了原屬於香奈兒本人的白金項鍊。
- 奧黛麗除了要還原香奈兒造型,模擬其縫紉手藝外,還要模仿她煙不離手的習慣,本來電影海報中奧黛麗亦手拿香菸,但被巴黎交通局認為不健康,所以電影公司臨時為海報“戒菸”。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類型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備註 |
---|---|---|---|---|
2010年 | 第35屆法國凱撒獎 | 凱撒獎-最佳服裝設計 | Catherine Leterrier | 獲獎 |
凱撒獎-最佳女演員 | 奧黛麗·塔圖 | 提名 | ||
凱撒獎-最佳男配角 | 貝諾特·波爾沃爾德 | 提名 | ||
凱撒獎-最佳改編劇本 | 安妮·芳婷、Camille Fontaine | 提名 | ||
凱撒獎-最佳攝影 | Christophe Beaucarne | 提名 | ||
凱撒獎-最佳製作設計 | Olivier Radot | 提名 | ||
2010年 |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 | 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 | Catherine Leterrier | 提名 |
2010年 | 第63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 | Caroline Benjo、Philippe Carcassonne、安妮·芳婷、Carole Scotta | 提名 |
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 奧黛麗·塔圖 | 提名 | ||
電影獎-最佳服裝設計 | Catherine Leterrier | 提名 | ||
電影獎-最佳化妝&髮型 | Thi Thanh Tu Nguyen、Jane Milon | 提名 | ||
2009年 | 第22屆歐洲電影獎 | 觀眾獎 | 安妮·芳婷 | 提名 |
歐洲電影獎-傑出獎 | Catherine Leterrier | 提名 | ||
歐洲電影獎-最佳作曲 | 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導演安妮·芳婷在年輕時與《香奈兒告訴我》作者結識,為香奈兒的傳奇人生折服不已,因此,當製片人邀請安妮操刀這樣一部傳記片時,二人一拍即合,將攝影機對準少女時期的香奈兒,直至她在時裝界初露鋒芒這段時期的遭遇。
拍攝過程
為了賦予某些場景以活力和現代感,導演安妮和攝影師啟用了雙機拍攝。片中電影音樂由倫敦交響樂團近60位樂師演奏。為了免受人物傳記的束縛,賦予人物全新的活力,除了台詞的創造和時間上的壓縮,安妮·芳婷還虛構了一些人物。
設計師凱瑟琳·萊特瑞爾為了“搜尋”19世紀的味道,尋遍了各大跳蚤市場、古董店,找到了符合影片歷史的特色花邊、蕾絲絨和紐扣等配件。同時還誇張到開了間製衣工廠,聘請了裁縫、車衣、織花、染布、釘紐等多名熟練師傅,參考19世紀的Chanel設計草圖,以及復刻舉世聞名的首個Chanel袋設計,單是為了講述香奈兒任禮帽設計師時代的情節,就特意製作了800多頂禮帽,還原了香奈兒的心血。
影片評價
該片作為一部傳記電影,並未停留在展示香奈爾的事業成就,其切入點是從一個女性的生存視角進行延展,講述了香奈爾從不幸童年過度到成年意識形成的心理蛻變,同時也將其個人的感情經歷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搜狐網評)
該片採用了大量的人物及時尚裝飾特寫,由亞歷山大·德斯普拉操刀配樂,卡特林·勒特里爾搭配復古服飾,在各方面都算精工細作,特別在塔圖穿上香奈爾標誌性的海魂衫後,漸入佳境,作為一部商業片,算是準備成熟。但這些商業元素,還是缺乏些新意,尤其是前半段組合地感覺生硬,歌舞表演也有些做作。相比之下,在後半段更為流暢。(《看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