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元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坪西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香元村,位於坪地街道西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3千米。與高橋、新屋場、白石塘等村相鄰。始建於清代,坪地蕭氏二世祖蕭思俊後人從坪地石灰圍遷移至此建村。因村裡有口泉眼(源),200年來從未斷竭,且泉水微甜適口,清香宜人,因“源”與“元”同音,取名香元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丁山河從村東面流過。現村於1980—1995年在原地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元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坪西社區
  • 地理位置:坪地街道西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坪地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地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地公社;1983年7月,屬坪地區;1986年10月,屬坪地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地鎮;2004年,屬坪地街道坪西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蕭姓。宋末元初從福建寧化遷移至廣東梅縣松源,後輾轉遷至龍崗坪地;清代由坪地石灰圍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341人,其中男性162人,女性179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93歲(女);實際在村人口300人;海外留學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69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6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92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兼種花生、紅薯、玉米,村民還飼養家禽、家畜等。1993年,村里利用集體廠房引入第一家工廠(港資手錶廠),集體經濟開始轉型。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油角、糖環、花生糕、茶果、年糕,清明節的茶果、艾板,農曆六月初六的糍耙等。坪西中路、西園路、鹽龍大道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中期通電,80年初通自來水,90年代末通電話、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初通網際網路。村內有羽毛球館、健身房、兩個籃球場及星光之家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
該村存有蕭茂生等於2006年編纂的《坪地蕭氏族譜》,其中收錄了“蕭氏家訓十則”,此家訓刻錄於石灰圍村蕭氏宗祠牆上,流傳至今。2009年9月參與制定《坪西社區居民公約》。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約110座。代表性民居香元世居,建於清代,總占地面積3950平方米,由四橫巷及左右街組成,前有禾坪和月池,三進兩天井布局,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保存完好,現無人居住,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蕭氏碉樓院,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360平方米;碉樓底部呈長方形,高3層;保存基本完好,現無人居住,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
該村存有3座宗祠。蕭氏宗祠承酇堂,始建於清代,於2015年重修,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有匾額“香元世居”“承酇堂”,有楹聯“蘭陵世系;麟閣家聲”;現仍作宗祠使用。蕭氏家祠五慶堂,始建於清代,2011年重修,占地而積約240平方米,有匾額“蕭氏家祠”“五慶堂”現仍作宗祠使用。蕭氏宗祠乾福堂,始建於清代,2014年在遺址上重建,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仍作宗祠使用。
每年重陽節前後,由坪地蕭氏宗親會組織,蕭氏族人參加祭祖活動。
該村有除夕夜洗“大吉水”的傳統,男女老少都要洗,洗浴的水中加入桔子皮,柚子樟樹葉、“旺草”等,謂之“大吉水”。洗完後,穿新衣,發紅包,寓意大吉大利。
代表性人物:
蕭仕良(1932-),曾任教於深圳市五七中學,曾任平岡中學政教主任等職。
蕭振鈞(1934—),畢業於廣東省立惠州師範學校,1987年起任坪地中心國小校長。退休後任坪地街道老幹部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坪地老人協會會長。近年來擔任蕭氏宗親會副會長,祭祖主持人、《蘭陵季報》主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