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成立於1999年,在原國際交流處和對外漢語教學中心的基礎上建立,是首都師範大學的一個二級學院,也是首都師範大學外事職能部門處,主要負責學校對外漢語教學、留學生管理和國際交流及港澳台事務。
截至2019年3月,學院設有漢語本科系、漢語速成系;設有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類別;有全職教職工80餘人;每年招收長短期留學生2500人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首都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
- 創辦時間:1999年
- 類別: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首都師範大學
- 現任領導:劉曉天(院長)
姜國權(黨總支書記)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 院系設定:漢語本科系、漢語速成系
- 院訓:兼容並蓄,崇德修文
- 地址:中國北京海淀區西三環北路83號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學術交流,文化傳統,學院標識,精神文化,社團文化,現任領導,
辦學歷史
1965年,成立國際交流處和對外漢語教學中心。
1999年,建立國際文化學院。
2013年,開設漢語言本科專業。
2017年9月,成立文化文學教研室。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9年3月,學院設有2個教學系、1個本科專業;設有研究生教學部、預科教學部。
系:漢語本科系、漢語速成系
本科專業:漢語言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3月,學院設有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類別。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
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類別:漢語國際教育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學院有教師78人,外聘教師和兼職教師近3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0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0人,80%的教師有海外漢語教學經驗,並擁有“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高級)”。
國家漢辦漢語教學專家庫專家:林秀琴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及結項成果鑑定專家:王春輝
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考試審題專家:李啟潔
北京市強教計畫中青年骨幹教師:林秀琴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畫人選:宮天然
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韓梅
北京市語言學會青年語言學家獎得主:馮浩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3月,學院是教育部留學生教育示範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本科來華留學生預科教育基地、留學生預科教育基地、、北京市知華友華“一帶一路”國家寬口徑人才培養基地、國家漢辦“海外教師培訓基地”、中國雅思考試考點及國家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學院對外漢語教學中心是國家對外漢語測試基地和國家漢語水平考試(HSK)考點。
- 教學成果
2009年,學院獲批校級教材出版項目3個。
截至2019年3月,學院出版教材多部,其中《樂在中國》系列閱讀教材獲首都師範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每年招收長短期留學生2500人左右,涵蓋123個國家,培養了來自4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近800人次。
- 硬體設施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多媒體教室、報告廳、圖書館、餐廳、留學生公寓、游泳館、健身房等教學生活設施。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3月,學院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同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義大利威尼斯大學、秘魯皮烏拉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和德國不萊梅大學等6所中國國外院校共同開辦了孔子學院;學院與澳大利亞福林德斯大學聯合培養教育碩士。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漢語讀寫教研室、漢語聽說教研室、漢語綜合教研室、商務漢語教研室、文化文學教研室等7個教研室。
研究成果
2009年,學院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個,教育部項目1個;北京市面上項目2個;承擔北京市教委委託項目1個;獲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1個;學院對外漢語教學中心承擔了國家漢辦“十五”科研規劃項目“對外漢語教學網路教育共享平台和資源庫標準的研究”(與清華大學合作)。
截至2019年3月,近5年來,學院教師在《中國語文》《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文字套用》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在《方言》《當代語言學》《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文字套用》《紅樓夢學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近20篇;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項,北京市級社科項目12項,全國教育規劃項目2項。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項目來源單位 | 立項日期 |
---|---|---|---|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對外文化傳播研究 | 劉曉天 |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 2015-09 |
現代漢語主觀量構式研究 | 楊玉玲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2014-06-18 |
清代八旗女性文學創作研究 | 詹頌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2013-06-10 |
現代漢語話題標記的功能研究 | 李秉震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2011-07-01 |
基於實證方法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 付玉萍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2011-07-01 |
市場社會主義勞動產權與我國收入分配結構調整研究 | 姜國權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2011-07-01 |
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的首都高等教育多樣性研究 | 宮天然 |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 | 2015-12-16 |
語體理論觀照下的漢語辭彙衍生研究 | 李瑞 | 北京市社科基金 | 2016-08-30 |
北京文化資源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作用 | 劉曉天 | 北京市社科項目 | 2012-06-11 |
現代漢語標記性構式研究 | 楊玉玲 |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 | 2011-09-06 |
類型學視野中的漢語條件句研究 | 王春輝 |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 | 2013-05-14 |
華語計算能力考試(CNT)自適應考試系統 | 林秀琴 | 國家漢辦項目 | 2010-12-20 |
基於動態系統理論的外國學生漢語辭彙能力發展研究 | 吳繼峰 | 北京市教委項目 | 2017-01-01 |
面向海外教學的漢語基礎句型表達功能分布研究 | 馬思宇 | 北京市教委項目 | 2016-01-01 |
基於語言教學的漢語言與民俗文化的互證研究 | 李俊紅 | 北京市教委項目 | 2014-01-01 |
清代京師八旗女性文學創作研究 | 詹頌 | 北京市教委項目 | 2013-01-01 |
構式語法框架下的漢語固定格式教學研究 | 楊玉玲 | 北京市教委項目 | 2012-01-01 |
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者拔尖人才培養計畫項目27 | 姜國權 | 首都師範大學 | 2013-05-14 |
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者拔尖人才培養計畫項目26 | 李秉震 | 首都師範大學 | 2013-05-14 |
維謝洛夫斯基的歷史詩學研究 | 馬曉輝 | 北京市教委項目 | 2011-01-01 |
基於資源庫建設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研究 | 林秀琴 | 北京市教委項目 | 2010-01-01 |
(註:以上內容來源)
學術交流
截至2019年3月,學院設有學術交流中心。
截至2019年11月,學院舉辦過首屆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青年學者論壇暨第二屆漢語語法研究與教學青年學者論壇、“跨文化+”交叉學科高峰論壇等學術交流活動。
文化傳統
學院標識
- 院徽
學院院徽外圈由學院中文名與英文名組成,內圈由建院年份“1999”等組成。
精神文化
院訓:兼容並蓄,崇德修文
社團文化
截至2019年3月,學院開設了太極拳、中國書法書畫、中國傳統手工藝、中國音樂欣賞、太極拳、剪紙、中國結、抖空竹等文化體驗課程;開展過漢字書寫大賽、文化攝影大賽、國際文化節、英語角、球類比賽、運動會、聖誕新年晚會等活動。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
姜國權 | 黨總支書記 |
劉曉天 | 院長 |
張靜 | 留學生管理副院長 |
李秉震 | 教學、科研副院長 |
賀立春 | 行政副院長 |
(註:以上內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