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城市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由城市研究的知名學者、博士生導師呂拉昌教授擔任主任,擁有一支由30餘位研究員、副研究員、高級諮詢師等組成的專業研究團隊,研究人員全部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團隊成員素質高,年輕化,梯隊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和戰鬥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城市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首都師範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城市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由城市研究的知名學者、博士生導師呂拉昌教授擔任主任,擁有一支由30餘位研究員、副研究員、高級諮詢師等組成的專業研究團隊,研究人員全部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團隊成員素質高,年輕化,梯隊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和戰鬥力。
學校創建於1954年,原名北京師範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師範;1960年後,華北人民大學、北京工農師範學院、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專科學校等部分院系先後併入。1992年,北京師範學院分院併入,同年更名為首都師範大學。此後,...
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者,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入選“北京學者計畫”,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入選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計畫,入選北京市高層次人才引進資助計畫,北京市創新團隊建設計畫,北京市科技...
由首都師範大學發起、首都師範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同牽頭、北京套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等單位協同創辦,是為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簡稱“2011計畫”)而建立的面向科技前沿的協同創新中心,成立於2012年9月13...
北京市重點建設的套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市職業教育等級分級改革的試點單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實施高校,學院路教學共同體理事單位和成員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一帶一路”鐵路國際人才教育聯盟成員單位、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中方主席...
參加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空間多點檢測虛擬實時動態系統的研究”,2002-2004; 參加國家973項目:“數學機械化與自動推理平台”,2003-2006。 [3] 王陸成果獲獎 編輯 播報 1.2001年 獲北京市教育技術創新標兵稱號 ...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9月,學院設有北京市發展與決策研究院(聯合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成立)等科研平台。研究成果 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學院承擔國家重大招標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世界銀行、國家發改委、...
白欣、楊艦,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科的建立及產業化的發展,半導體技術,2011(5);(核心期刊)白欣、楊艦,如何解決技術所產生的社會問題——以手機技術為例,技術與創新管理,2010(1);(核心期刊)白欣、李長青,理性看待科學的數學化...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建有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環境生態過程分中心、北京成像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對地觀測遙感成像分中心、水資源安全北京實驗室等9個地學類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國家重點實驗...
9.《明清史》課程建設(主持),首都師範大學課程建設(2008年——2009年)。10. “世界歷史進程中多元文明互動與共生研究”(參加),2008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11.北京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平台資助課題,2009——2012(參加...
在中國女性文化創新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方面,有比較廣泛的學術與文化影響力。研究中心-前沿 在首都師範大學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試圖以北京地區為樣板,開展中國女性文化研究與建設。因為北京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學院設有北京音樂家協會鋼琴基礎教育學會、首都師範大學音樂舞蹈教育與創作發展中心等科研平台。研究成果 截至2013年4月,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師主持與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出版和發表了大量作品...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拔尖創新人才,兼任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校藝術學理論類...
4.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畫-211學術創新團隊建設計畫項目【2010-項目負責人】.5. 基於DNA序列信息和人工智慧識別的昆蟲物種識別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2011-13項目負責人】.6. 北京市留學人員擇優資助項目1項【...
1·評價譯著《歷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1990年第9期 2·創新與實用──評《學校歷史教學通論》 《首都師大學報》1994年第4期 3·歷史教育比較研究的探索──評《比較歷史教育學》 《歷史教學問題》1995年第6期...
84呂拉昌 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城市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 85羅雲兵 泛華集團城市發展研究院 86駱玲 西南交大四川省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 87馬 波 青島大學旅遊學院 88馬曉冬 江蘇師範大學科技處 89毛艷華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90倪鵬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