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新中國全景影像史》是一部由央視製作的大型文獻電視專題紀錄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首部新中國全景影像史
- 類型:影像史
- 屬性:新中國
- 屬於:《輝煌六十年》
央視大型文獻電視專題記錄片《輝煌六十年》首部新中國全景影像史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的安排意見》(中發【2008】17號)精神,為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宣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了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型文獻專題片—《輝煌六十年》。
本片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題,以全景式、大跨度、多領域的視角,全面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充分展示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的大好形勢,展示中國人民蓬勃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央視大型文獻電視專題記錄片《輝煌六十年》首部新中國全景影像史各集主要內容:
第一集:浴火重生
1920年2月9日,從北京通州到天津的路上,被北洋軍閥通緝的陳獨秀和護送他離開的李大釗,正在密謀一件大事,歷學家稱之為“南陳北李,相約建黨”。29年後,中共中央機關從西柏坡遷往北平,毛澤東對周恩來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這是第一集中國的兩個歷史節點。從1840年到1949年,自鴉片戰爭起,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時刻處在危難之中。在這期間,無數仁人志士奮發圖強,試圖改變中國的命運,然而卻因種種原因宣告失敗。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成果的革命道路,最終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
第二集:奠基立業
1952年的國慶,毛澤東曾經直言不諱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他焦慮的話語,道出了新中國一窮二白的現實和奮起直追的要求。從1949年到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恢復時期,逐步形成穩定的局面。通過過渡時期總路線和一五計畫的提出,逐步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邁進。僅僅在第一個五年計畫里,中國人就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輛卡車、第一批電晶體、第一台大型工具機、第一架噴氣飛機……之後又於1956年創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後來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基礎。
第三集:艱辛探索
毛澤東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以蘇為鑑,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他直言不諱地說:要引以為戒!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我們的工業化,工業建設,完全應該比蘇聯少走彎路。” 但是,1959年廬山會議後期,毛澤東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進而在全黨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鬥爭。使黨內從中央到基層的民主生活遭到嚴重損害,在經濟建設上打斷了糾正“左”傾錯誤的進程。從1956年到1976年。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階段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發展道路進行艱難探索,其中走了不少的彎路。在國際上處於孤立,國內“左”傾錯誤干擾的情況,中國人民堅持獨立自主、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取得了很多寶貴經驗和深刻記憶。
第四集: 偉大轉折
年距文革結束已過去了兩年,但中國人人均年收入仍只有76元人民幣。9月,從朝鮮訪問回國的鄧小平到了東北,他行程數千里,號召大大小小的幹部都要開動腦筋,衝破禁區,破除僵化。1979年農曆大年初一,鄧小平達到美國,他向休斯頓揮手,震動的卻是整個世界。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說,所有見過鄧小平的人都對他宏偉的計畫感到驚異。從1976年到1982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中國走出“階級鬥爭”陰影,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改革取得突破,城市改革開始試點,對外開放邁出明顯步伐,撥亂反正全面完成,中國的面貌呈現出勃勃生機。
第五集:潮湧神州
1984年2月,鄧小平前往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視察。變化使這個老人倍感振奮。他說:“看來路子走對了。” 1984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國慶35周年盛大慶典,在遊行隊伍里,北京大學的一群學生,突然拉起了一條自製的橫幅——“小平您好”。從1982年到1992年。這是中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從1982年起,中國各項改革事業全面推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民主法制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開始形成,人民解放軍走上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中國領導人提出“三步走”的戰略部署,使改革開放的大潮不斷涌動。
第六集:破浪前行
1989年6月,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並對中央領導層進行了人事調整。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世紀之交,回顧這段歷程,江澤民用七個字概括了自己的感受——“事非經過不知難”!菜籃子工程、期貨試點、大陸A股……摸索中中國進入了1992年。這年6月9日,江澤民在中共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上作報告,他說,“我個人的看法,比較傾向於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提法”。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了重大突破。從1989年到1997年。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受命於危難之中,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在國內外政治風波、經濟風險等嚴峻考驗面前過關前行,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各種領域全面推進改革,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第七集:世紀揚帆
1997年夏,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倒了。7月2日,泰國政府終於宣布放棄盯住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泰銖應聲而落,當日下跌約20%,亞洲金融危機開始了。1997年12月,江澤民在中國—東協首腦非正式會晤上他代表中國政府莊嚴承諾:中國不僅不會使人民幣貶值,還將儘可能為東協國家提供援助。從1997年到2002年。在跨越世紀的時候,港和澳門順利回歸,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全面展開,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和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中國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
第八集:科學發展
2002年12月5日,西柏坡,大雪。 1949年3月23日,當中共中央從這裡出發前往北平時,毛澤東說過,我們此去是“進京趕考”。53年後,胡錦濤來到這裡,要求全黨同志牢記“兩個務必”,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錦濤在江西考察時指出:“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從2002年到2007年。這是歷史性的發展時刻,中國各項事業均取得蓬勃發展。最重要的是,形成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使中國積極向和諧社會邁進。在區域協調、民生、環境、科技創新等各項內容上均取得突出成就,文化事業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積極成果。
第九集:走向復興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裡氏8.0級特大地震在四川汶川發生,強烈的震感波及大半箇中國。震後不到1小時,胡錦濤總書記發出救援指示。震後不到兩小時,總理飛赴災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連夜召開,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始了! 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餘名運動員齊聚北京。各國的觀眾都看到了北京上空進步的腳印。這個夜晚屬於中國。從2007年至2009年9月。十七大以來,科學發展成為時代命題。各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向全面小康不斷邁進。在重大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下,中國政府沉著應對,勇敢擔當,贏得了國內國際廣泛讚譽。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的安排意見》(中發【2008】17號)精神,為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宣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了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型文獻專題片—《輝煌六十年》。
本片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題,以全景式、大跨度、多領域的視角,全面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充分展示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的大好形勢,展示中國人民蓬勃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央視大型文獻電視專題記錄片《輝煌六十年》首部新中國全景影像史各集主要內容:
第一集:浴火重生
1920年2月9日,從北京通州到天津的路上,被北洋軍閥通緝的陳獨秀和護送他離開的李大釗,正在密謀一件大事,歷學家稱之為“南陳北李,相約建黨”。29年後,中共中央機關從西柏坡遷往北平,毛澤東對周恩來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這是第一集中國的兩個歷史節點。從1840年到1949年,自鴉片戰爭起,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時刻處在危難之中。在這期間,無數仁人志士奮發圖強,試圖改變中國的命運,然而卻因種種原因宣告失敗。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成果的革命道路,最終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
第二集:奠基立業
1952年的國慶,毛澤東曾經直言不諱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他焦慮的話語,道出了新中國一窮二白的現實和奮起直追的要求。從1949年到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恢復時期,逐步形成穩定的局面。通過過渡時期總路線和一五計畫的提出,逐步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邁進。僅僅在第一個五年計畫里,中國人就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輛卡車、第一批電晶體、第一台大型工具機、第一架噴氣飛機……之後又於1956年創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後來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基礎。
第三集:艱辛探索
毛澤東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以蘇為鑑,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他直言不諱地說:要引以為戒!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我們的工業化,工業建設,完全應該比蘇聯少走彎路。” 但是,1959年廬山會議後期,毛澤東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進而在全黨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鬥爭。使黨內從中央到基層的民主生活遭到嚴重損害,在經濟建設上打斷了糾正“左”傾錯誤的進程。從1956年到1976年。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階段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發展道路進行艱難探索,其中走了不少的彎路。在國際上處於孤立,國內“左”傾錯誤干擾的情況,中國人民堅持獨立自主、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取得了很多寶貴經驗和深刻記憶。
第四集: 偉大轉折
年距文革結束已過去了兩年,但中國人人均年收入仍只有76元人民幣。9月,從朝鮮訪問回國的鄧小平到了東北,他行程數千里,號召大大小小的幹部都要開動腦筋,衝破禁區,破除僵化。1979年農曆大年初一,鄧小平達到美國,他向休斯頓揮手,震動的卻是整個世界。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說,所有見過鄧小平的人都對他宏偉的計畫感到驚異。從1976年到1982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中國走出“階級鬥爭”陰影,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改革取得突破,城市改革開始試點,對外開放邁出明顯步伐,撥亂反正全面完成,中國的面貌呈現出勃勃生機。
第五集:潮湧神州
1984年2月,鄧小平前往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視察。變化使這個老人倍感振奮。他說:“看來路子走對了。” 1984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國慶35周年盛大慶典,在遊行隊伍里,北京大學的一群學生,突然拉起了一條自製的橫幅——“小平您好”。從1982年到1992年。這是中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從1982年起,中國各項改革事業全面推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民主法制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開始形成,人民解放軍走上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中國領導人提出“三步走”的戰略部署,使改革開放的大潮不斷涌動。
第六集:破浪前行
1989年6月,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並對中央領導層進行了人事調整。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世紀之交,回顧這段歷程,江澤民用七個字概括了自己的感受——“事非經過不知難”!菜籃子工程、期貨試點、大陸A股……摸索中中國進入了1992年。這年6月9日,江澤民在中共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上作報告,他說,“我個人的看法,比較傾向於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提法”。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了重大突破。從1989年到1997年。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受命於危難之中,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在國內外政治風波、經濟風險等嚴峻考驗面前過關前行,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各種領域全面推進改革,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第七集:世紀揚帆
1997年夏,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倒了。7月2日,泰國政府終於宣布放棄盯住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泰銖應聲而落,當日下跌約20%,亞洲金融危機開始了。1997年12月,江澤民在中國—東協首腦非正式會晤上他代表中國政府莊嚴承諾:中國不僅不會使人民幣貶值,還將儘可能為東協國家提供援助。從1997年到2002年。在跨越世紀的時候,港和澳門順利回歸,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全面展開,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和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中國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
第八集:科學發展
2002年12月5日,西柏坡,大雪。 1949年3月23日,當中共中央從這裡出發前往北平時,毛澤東說過,我們此去是“進京趕考”。53年後,胡錦濤來到這裡,要求全黨同志牢記“兩個務必”,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錦濤在江西考察時指出:“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從2002年到2007年。這是歷史性的發展時刻,中國各項事業均取得蓬勃發展。最重要的是,形成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使中國積極向和諧社會邁進。在區域協調、民生、環境、科技創新等各項內容上均取得突出成就,文化事業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積極成果。
第九集:走向復興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裡氏8.0級特大地震在四川汶川發生,強烈的震感波及大半箇中國。震後不到1小時,胡錦濤總書記發出救援指示。震後不到兩小時,總理飛赴災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連夜召開,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始了! 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餘名運動員齊聚北京。各國的觀眾都看到了北京上空進步的腳印。這個夜晚屬於中國。從2007年至2009年9月。十七大以來,科學發展成為時代命題。各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向全面小康不斷邁進。在重大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下,中國政府沉著應對,勇敢擔當,贏得了國內國際廣泛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