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止之會

首止之會

首止之會發生在春秋時期。周惠王有長子名鄭,是先皇后姜氏所生,列為東宮太子。姜後去世,妃子陳媯得寵,立為繼後。陳媯有子名帶,帶善於阿諛趨奉,周惠王十分喜歡,呼為太叔,想廢鄭立帶為太子。齊桓公得知此事後,為避免周朝內亂,採納管仲之計,與各國諸候約定於公元前655年在首止相會,並要求周惠王派太子鄭參加,以此鞏固太子的地位。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去世,太子鄭繼位,是為周襄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首止之會
  • 發生時間:公元前655年
  • 發生地點:首止(今河南商丘睢縣)
  • 參會國家:齊、宋、魯、鄭等八國
  • 會盟目的:鞏固周太子鄭地位
公元前656年,齊國與楚國在召陵結盟(召陵之盟)。齊桓公隰朋周惠王報告征服楚國一事。周惠王重禮相待,隰朋請求拜見太子。周惠王面有不喜之色,命人召次子帶與太子鄭一同出來相見。隰朋察覺到周惠王有廢鄭立帶之意,趕回齊國後立即向齊桓公報告此事。齊桓公於是召來管仲商議,管仲說:“太子鄭之所以失寵,是由於他在朝中勢單力孤,現在主公可以向周天子上表,就說:‘各國諸侯想見太子,請讓太子出朝與諸侯們相會。’太子一出周朝,與我們的君臣名分就定下了,此後周天子即使想加以廢除也難以做到。”齊桓公贊道:“很好。”隨即向各國諸侯傳書,約定第二年夏天在首止相會。隰朋再次趕到周朝,告訴周天子說:“為了表明對周王的尊重,諸侯們想與太子相會。”周惠王本來不想讓太子鄭離國,但因懼怕齊國強大,又因諸侯們此舉名正言順,實在難以拒絕,只好應允。
公元前655年春天,齊桓公命陳敬仲先行來到首止,建築宮舍,以等待太子駕臨。仲夏五月,齊、宋、魯、陳、衛、鄭、許、曹八國諸侯齊聚首止,太子鄭也隨後趕到。桓公率諸侯拜見,太子鄭再三謙讓,堅持要以賓主之禮相見。桓公道:“臣等愧居藩國,見太子如見周王,怎敢不叩首相拜!”太子感激道:“諸位請免禮。”當夜,太子鄭派人請桓公來到行宮,向桓公訴說了太叔帶(即王子帶)想要侍寵奪位之事,桓公聽完道:“臣將與各國諸侯會盟,共同擁戴太子,請太子不必擔心。“太子鄭感激不盡,遂在行宮住下,各國諸侯不敢怠慢,紛紛前來拜見,進獻酒食。太子鄭不願長久打擾各國,便想告辭返回周朝,桓公道:“臣等所以挽留太子,就是想讓天子知道我們大家愛戴太子,以便阻止太叔帶的奪位奸謀。現在盛夏炎暑,等秋天涼爽後,我等定當護送太子還朝。”
周惠王見太子久不回返,知他受到桓公愛戴,心中很是不悅,並與太宰周公孔商議,寫密信給鄭文公,讓鄭國背齊聯楚,削弱齊國勢力。鄭文公不聽大夫孔叔勸阻,從首止不辭而去,他認為自己一走,諸侯聯盟必會解體。齊桓公聞訊大怒,即想以太子之名伐鄭。管仲勸阻道:“鄭國與周朝接壤,此事必有周室操縱。一人去留,不足以阻止聯盟大計,待諸侯盟誓後再商議對付鄭國也不遲。”桓公應允,於是便在首止的舊祭壇上歃血為盟,其中共有齊、宋、魯、陳、衛、許、曹七國參與,太子鄭親臨觀禮。盟詞是:凡我同盟,共翼王儲,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神明殛之。儀式完畢,太子鄭拱手相謝,說道:“諸君不忘周室,我也決不敢忘諸君的恩德。”第二日,太子鄭歸周,各國紛紛派出車仗護送,齊桓公與衛文公親自將太子送出衛境,太子垂淚而別。鄭文公聽說諸侯結盟,且要討伐鄭國,也就不敢投靠楚國。
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去世,太子鄭繼位,是為周襄王王子帶不甘心失敗,從公元前649年起,幾次引導西戎兵攻周,都先後被挫敗。公元前636年,周襄王發覺王后隗氏與王子帶秘密勾結,立即廢黜了隗後。王子帶得到訊息,再次引導西戎兵攻周,攻占了都城。周襄王倉皇逃出,避居於鄭國的汜(今河南省襄城縣),向各國諸侯求救。即位不久的晉文公打著勤王的旗號,於公元前635年出兵攻克王子帶當時所在的溫,生擒王子帶,然後迎周襄王回都城,將王子帶押到都城處死,平定了內亂。這次內亂,史稱“子帶之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