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紋觶

1985年靈石縣旌介1號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饕餮紋觶
  • 最大口徑:9.3厘米
  • 最大底徑:9.1厘米
  • 通高:19.8厘米
  • 出土時間:1985年
  • 出土地點:靈石縣旌介1號墓
1985年靈石縣旌介1號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饕餮紋觶饕餮紋觶
商代晚期,最大口徑9.3厘米,底徑最大9.1厘米,通高19.8厘米,橢圓。蓋面傘形,有菌狀鈕。器身侈口,束頸,垂腹,圈足外撇。蓋面飾菱形雷紋,蓋鈕飾渦紋,並以聯珠紋框邊,頸部飾夔紋組成饕餮紋帶,足飾饕餮紋。器內底鑄銘,當為作器者族徽。
古時飲酒用的器皿。青銅製。形似尊而小,或有蓋。盛行於中國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尊者舉觶,卑者舉角。--《禮記·禮器》 觶從字形特徵不難看出,這類酒具大多源於上古獸角製作的水器。《禮記·禮器》“尊者舉觶”。鄭玄注稱:凡飲酒時,“三升曰觶”。青銅器中習稱的觶有兩類,一類是扁體的,一類是圓體的,此兩類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後者沿用至東周。此觶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饕餮紋飾。這種形狀的觶多為商代器。西周時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圓的。春秋時演化成長身、侈口、圈足觶,形狀像觚,自身銘文稱為“鍴”(如王義楚鍴),而不叫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