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歷史
1987年2月,在中國物理學會第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召開了饒毓泰紀念大會,為了紀念饒毓泰在發展中國物理學事業、培養物理人才方面的貢獻,獎勵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學工作者,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設立饒毓泰物理獎。
2002年3月,饒毓泰物理獎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批准,作為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項登記備案。
2011年6月16日下午,2010-2011年度中國物理學會饒毓泰物理獎基金委員會會議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D樓211會議室召開。
2011年4月20日下午,2010-2011年度饒毓泰物理獎評選委員會會議在北京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召開。
2013年4月16日下午,2012-2013年度饒毓泰物理獎評選委員會會議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召開。
2015年4月29日上午,2014-2015年度饒毓泰物理獎評選委員會會議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召開。
2017年4月17日下午,2016-2017年度饒毓泰物理獎評選委員會會議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舉行。
獎項設定
饒毓泰物理獎每兩年評選和頒發一次。每種獎每次評出不超過兩人,一般只評一人。
饒毓泰物理獎由
中國物理學會頒發榮譽證書及獎金(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每人發榮譽獎狀一份,獎金若干。)
組織流程
評選組織
中國物理學會成立饒毓泰物理獎(實驗技術)評選委員會,評選委員會設主任一名,委員若干。饒毓泰物理獎評選委員會成員由中國物理學會聘請,每屆任期為四年,任期一般不超過兩屆。評選委員會的任務是:
(1)負責組織和收集各自領域物理獎的推薦;
(2)經了解和初步審核,提出物理獎推薦候選人,並向被推薦人收集詳細申請獎勵材料;
(3)組織同行專家對候選人進行評議;
(4)在推薦意見和同行專家評議基礎上,評選委員會評出建議獲獎者;
(5)將評選結果報基金委員會。
主任 | 楊國楨 |
| 張仁和 |
秘書 | 龔旗煌 |
委員 | 龍桂魯
| 張傑 | 張仁和 | 張天才 | 張海瀾 |
張道中 | 李師群 | 楊國楨 | 陳徐宗 | 龔旗煌 |
程亞 | 程建春 | 詹明生 | | |
主任 | 龔旗煌 |
秘書 | 龍桂魯 |
委員 | 丁大軍
| 龍桂魯 | 劉運全 | 許京軍 | 楊國楨 |
張天才 | 張海瀾 | 金奎娟 | 柳曉軍 | 龔旗煌 |
盛政明 | 程亞 | 程建春 | | |
申報條件
(1)近幾年在中國物理學有關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個人,包括那些其重要性直到近幾年才顯露出來的數年以前的工作。該工作應該主要是在中國國內完成,並且已經發表的。
(2)多年來對中國物理學發展,在科學技術上做出突出貢獻的物理學家。
獎勵申請須由滿足下列條件的二人以上推薦方能推薦,不接受本人或單位申請。
(1)基金委員會委員;
(2)各有關評選委員會委員;
(3)中國物理學會理事;
(4)具有教授、研究員職稱的物理學家。
評選考核
(1)評選工作每兩年進行一次,第一年推薦、第二年評選和頒獎。
(2)第一年由基金會向基金委員會委員,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物理學會理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物理學會及各分會、專業委員會等發出物理獎推薦、評選通知,進行推薦。推薦人負責填寫推薦書,於第一年十二月底以前寄送各有關評選委員會秘書。
(3)各評審會根據推薦,經過初步了解審核,提出物理獎候選人。
(4)評選委員會直接通知被推薦的候選人根據要求提供詳細材料。評選委員會在收到材料後,委託推薦人以外的四位同行專家進行評議,提出初審意見。
(5)評選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秘書根據推薦意見、初審意見,提出正式參評的候選人名單,提請評選委員會進行評議和選拔。評審會評出建議獲獎者,報基金委員會。
(6)基金委員會審核建議獲獎名單,報常務理事會批准。
(7)在中國物理學會秋季學術會議或會員代表大會期間頒發物理獎,每位獲獎者要在秋季會議上作一次學術報告。
評選委員會、基金委員會均以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參加投票(含2/3)方為有效。物理獎評選和審批均採取無記名投票,全體委員半數以上贊成才算通過。評選和審批一般應在召開會議討論基礎上進行,特殊情況下可通信投票。
獎勵情況
評獎結果
截至2018年9月,饒毓泰物理獎共評選了十五屆,共有20人獲得該獎項。
屆次 | 年度 | 評選人姓名 | 評選人工作單位 |
---|
第一屆 | 1988-1989年度 | 王育竹 | |
第二屆 | 1990-1991年度 | 葉佩弦 | |
傅盤銘 |
第三屆 | 1992-1993年度 | 楊東海 | |
王義遒 |
第四屆 | 1994-1995年度 | 楊國楨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顧本源 |
第五屆 | 1996-1997年度 | 汪承灝 | |
第六屆 | 1998-1999年度 | 張仁和 |
第七屆 | 2000-2001年度 | 水永安 | |
第八屆 | 2002-2003年度 | 張傑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第九屆 | 2004-2005年度 | 龔旗煌 | 北京大學 |
第十屆 | 2006-2007年度 | 盛政明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第十一屆 | 2008-2009年度 | 龍桂魯 | |
第十二屆 | 2010-2011年度 | 程建春 | |
第十三屆 | 2012-2013年度 | 張靖 | |
徐紅星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第十四屆 | 2014-2015年度 | 劉運全 | 北京大學 |
第十五屆 | 2016-2017年度 | 張衛平 | |
彭良友 | 北京大學 |
頒獎儀式
2007年9月17日下午,在中國物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舉行了2006-2007年度五項物理獎頒獎儀式。楊國楨理事長代表五項物理獎基金會講話,基金會、評審會委員陳佳洱、楊國楨、陳和生、顧秉林、沈文慶及趙光達為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
劉運全在強雷射下原子分子動力學研究中,包括隧道電離、電子關聯,以及超快成像和量子調控等,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
文化傳統
獎項宗旨
為紀念中國物理界五位老前輩在開創中國物理學事業和創建中國物理學會所做出的貢獻,鼓勵為發展中國物理學事業、在科學和技術上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物理學工作者,有助於中國物理學事業的發展。
評選原則
推薦人、評審會委員都要對推薦、評選工作抱嚴肅認真、客觀公正的態度,堅決反對評獎工作中出現各種不正之風。
評審會要重視調查和了解情況,力求避免在推薦工作中出現重大遺漏。對獲獎者的科學技術貢獻務必審查清楚,確實可靠,避免出現不應有的錯誤。
評選過程中的推薦人和推薦內容,初審和初審內容,評審會上的評議意見等評選活動內部情況,均應保密,不能外傳,以避免影響評選工作的正常進行。
社會評價
中國物理學會五項物理獎設立以來,以其公正、嚴肅和權威性而越來越多地受到中國物理學界的關注和認可,樹立起品牌形象和地位。(中國物理學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