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傳記。
基本介紹
- 本名:饒伸
- 字號:字抑之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江西進賢
- 主要成就:萬曆十一年進士
原文,翻譯,
原文
饒伸,字抑之,進賢人。萬曆十一年進士。授工部主事。十六年,庶子黃洪憲典順天試,大學士王錫爵子衡為舉 首,申時行婿李鴻亦預選。禮部主事于孔兼疑舉人屠大壯及鴻有私。尚書朱賡、禮科都給事中苗朝陽欲寢其事。禮部郎中高桂遂發憤謫可疑者八人,並及衡,請得覆試。錫爵疏辨,與時行並乞罷。帝皆慰留之,而從桂請,命覆試。禮部侍郎于慎行以大壯文獨劣,擬乙置之。都御史吳時來及朝陽不可。桂直前力爭,乃如慎行議,列甲乙以上。時行、錫爵調旨盡留之,且奪桂俸二月。衡實有才名,錫爵大憤,復上疏極詆桂。伸乃抗疏言:「張居正三子連占高科,而輔臣子弟遂成故事。洪憲更謂一舉不足重,居然置之選首。子不與試,則錄其婿,其他私弊不乏聞。覆試之日,多有不能文者。時來罔分優劣,蒙面與桂力爭,遂朦朧擬請。至錫爵訐桂一疏,劍戟森然,乖對君之體。錫爵柄用三年,放逐賢士,援引憸人。今又巧護己私,欺罔主上,勢將為居正之續。時來附權蔑紀,不稱憲長。請俱賜罷。」
疏既入,錫爵、時行並杜門求去。而許國以典會試入場,閣中遂無一人。中官送章奏於時行私第,時行仍封還。帝驚曰:「閣中竟無人耶?」乃慰留時行等,而下伸詔獄。給事中胡汝寧、御史林祖述等復劾伸及桂,以媚執政。御史毛在又侵孔兼,謂桂疏其所使。孔兼奏辨求罷。於是詔諸司嚴約所屬,毋出位沽名,而削伸籍,貶桂三秩,調邊方,孔兼得免。伸既斥,朝士多咎錫爵。錫爵不自安,屢請敘用。起伸南京工部主事,改南京吏部。引疾歸,遂不復出。熹宗即位,起南京光祿寺少卿。天啟四年累官刑部左侍郎。魏忠賢亂政,請告歸。所輯《學海》六百餘卷,時稱其浩博。
兄位。累官工部右侍郎。母年百歲,與伸先後以侍養歸。
翻譯
饒伸,字抑之,江西進賢人。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授職工部主事。十六年,庶子官黃洪憲主持順天府的考試,大學士王錫爵的兒子王衡考了第一,申時行的女婿李鴻也預選上了。禮部主事于孔兼懷疑舉人屠大壯和李鴻有私下交易。尚書朱賡、禮科都給事中苗朝陽想將此事壓下。禮部郎中高桂於是發憤質問有疑點的八人,其中牽涉到王衡,請求再考一次。王錫爵上疏申辯,與申時行一起乞求離職。皇上都一一加以勸慰,把他們留下,而又聽從高桂請求,命令再試一次。禮部侍郎于慎行以屠大壯的文章一個人特別壞,請將置於乙等。都御史吳時來和苗朝陽認為不可。高桂上前力爭,於是同意于慎行的議論,排列甲乙呈上。申時行、王錫爵調動聖旨全部留下,停發高桂俸祿二個月。王衡實有才學名氣,王錫爵特別惱火,再次上疏抨擊高桂。饒伸於是上疏說:“張居正三子連連中舉,而輔臣子弟遂成了舊例。洪憲更說是中舉不足為重,居然讓他成了第一。兒子不參加考試,則錄用女婿,其他的營私舞弊的事就不乏聽到。複試的那一天,很多人不能作文。吳時來不分優劣,掩著面孔與高桂力爭,於是朦朦朧朧地擬奏請求。至於王錫爵攻擊高桂的奏疏,劍拔弩張,違背君臣之體。王錫爵掌權三年,放逐賢士,任用小人。現在又花言巧語為自己私心辯護,欺君罔上,想做張居正第二。吳時來依附權貴蔑視法紀,不配做都御史,請將他們俱予罷免。”
奏疏已經呈上,王錫爵、申時行一同閉門請求免職,而許國以主持會試進了考場,內閣遂沒有一個人了。中官將奏章送到申時行的家中,申時行仍原封不動地送回。皇上吃驚地說:“內閣竟然沒有人了?”於是勸慰留下申時行等,而將饒伸下獄。給事中胡汝寧、御史林祖述等再上疏彈劾饒伸和高桂,以諂媚權貴。御史毛在又提到孔兼,說高桂的上疏就是他指使的。孔兼上疏為自己辯護乞求離職。於是皇上下詔各部門嚴格約束部下,不要越權沽名釣譽,而將饒伸削去名籍,將高桂貶官三級,孔兼得以免除懲罰。
饒伸遭到貶斥,朝廷人士多怪罪王錫爵。王錫爵自己很不安,屢屢請求任用他。艾穆被起用為南京工部主事,他改任南京吏部。稱病歸家,不再出來做官。熹宗即位,起用為南京光祿寺少卿。天啟四年(1624)逐漸做到刑部左侍郎。魏忠賢擾亂朝政,請求回鄉。饒伸所輯錄的《學海》六百餘卷,時人稱讚它浩繁、博大。
奏疏已經呈上,王錫爵、申時行一同閉門請求免職,而許國以主持會試進了考場,內閣遂沒有一個人了。中官將奏章送到申時行的家中,申時行仍原封不動地送回。皇上吃驚地說:“內閣竟然沒有人了?”於是勸慰留下申時行等,而將饒伸下獄。給事中胡汝寧、御史林祖述等再上疏彈劾饒伸和高桂,以諂媚權貴。御史毛在又提到孔兼,說高桂的上疏就是他指使的。孔兼上疏為自己辯護乞求離職。於是皇上下詔各部門嚴格約束部下,不要越權沽名釣譽,而將饒伸削去名籍,將高桂貶官三級,孔兼得以免除懲罰。
饒伸遭到貶斥,朝廷人士多怪罪王錫爵。王錫爵自己很不安,屢屢請求任用他。艾穆被起用為南京工部主事,他改任南京吏部。稱病歸家,不再出來做官。熹宗即位,起用為南京光祿寺少卿。天啟四年(1624)逐漸做到刑部左侍郎。魏忠賢擾亂朝政,請求回鄉。饒伸所輯錄的《學海》六百餘卷,時人稱讚它浩繁、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