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江夏天無

餘江夏天無

餘江夏天無,江西省餘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夏天無”是一種中草藥材,為罌粟科植物伏生紫堇的乾燥塊莖,由於它的地上部分一到初夏季節就枯萎而難覓其蹤,故得名“夏天無”。餘江夏天無體態飽滿,表面土黃色或暗綠色或黑褐色,質硬脆,斷面黃白色、平滑、顆粒狀或粉狀,中心具少數放射狀紋理,無臭,味極苦。

餘江夏天無收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經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夏天無的塊莖中含有能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化學成分,對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中風偏癱等多種疾病療效顯著,餘江縣有記載的用藥歷史可追溯至東漢年間。

2008年12月1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餘江夏天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江夏天無
  • 產地名稱:江西省餘江縣
  • 品質特點:活血通絡、行氣止痛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8年第138號
  • 批准時間:2008年12月17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生物學特徵,藥用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夏天無,別名又叫一粒金丹、洞裡神仙、野延胡、伏地延胡索。因為夏天無一般12月上旬發芽,3月份開花,4月份入夏之際則地上部分枯萎,在整個炎熱的夏秋季節里在地面上都難見其蹤影,故而得名夏天無,又名夏無蹤。江西省餘江縣是中國夏天無藥材的傳統產區和優質產區,也是中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其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
餘江夏天無餘江夏天無

生物學特徵

夏天無為罌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須狀、長3—8厘米,莖纖細不分枝,高17—45厘米,葉二回三出全裂,未回裂片具短柄,通常為狹倒卵形,基生葉2—3片,生於莖下部上端或上部,但較小,葉均為全緣。3、4月開花,頂生總狀花序,長1.7—4厘米,苞片卵形或倒卵形、長5—7厘米,全緣。花瓣淡紫紅色,花瓣長1.4—1.7厘米。瓣片近圓形,頂部微凹,邊緣波狀,長0.6—0.8厘米,直或稍上彎曲,雄蕊2枚,子房上位,柱頭2裂,蒴果近條形,成熟黃綠色,長0.5—1.7厘米,內有多個黑色細小種子。地下塊莖近似圓球或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短徑0.5—1.0厘米,長徑0.5—2.0厘米,體態較飽滿,有瘤狀物突起和不明顯皺紋,四周均有黃色點狀葉基痕,表面土黃色或暗綠色或黑褐色,質硬脆,斷面黃白色、平滑、顆粒狀或粉狀,中心具少數放射狀紋理,無臭,味極苦。
夏天無從播種到收穫,整個生育期為210天左右,一般10月上中旬播種,12月上旬齊苗,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主要是地上部分營養生長,旺盛生長期為2月中旬至3月上旬。地下塊莖2月上旬開始形成,3月中旬至4月上旬為地下塊莖迅速膨大期,4月中下旬開始倒苗。夏天無喜涼怕高溫,忌乾旱,宜在濕潤、肥沃、疏鬆的土壤中栽培。

藥用價值

夏天無系罌粟科植物伏生紫堇的乾燥塊莖。被載入1977年版以來的歷屆《中國藥典》。
據《中國藥典(一部)》中收載:“夏天無系罌粟科紫堇屬延胡索亞屬植物伏生紫堇的塊莖或全草,又名一粒金丹、野延胡、洞裡神仙、伏地延胡索、落水珠。本品功能降壓鎮痙、行氣止痛、活血去瘀,用於治療高血壓、偏癱、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後遺症,並治跌打損傷、消癰腫、便毒、瘰癧、天蛇毒、鴉翅毒。”
夏天無味苦,微辛,性溫,歸肝經。具有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功效,用於中風偏癱、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已從夏天無中分離出20多種生物鹼成份,其中包括:普魯托品、別隱品鹼隱品鹼、隱品巴馬亭、四氫巴馬亭、延胡索單酚鹼、畢枯枯林、球紫堇鹼、巴馬亭藥根鹼、白毛茛鹼寧等單體成分。在以普魯托品為主要活性成分的夏天無藥材中,以江西餘江縣產的夏天無含量最高,平均達到0.35%,因而療效好。
經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藥用有效成分為夏天無總鹼中所含的原阿片鹼、延胡素乙素、空褐磷鹼、右旋四氫巴馬丁、藤荷包牡丹定鹼等十餘種生物鹼,其中原阿片鹼含量最高。原阿片鹼具抗腎上腺素、解痙止痛之功效。延胡素乙素具有鎮痛、鎮靜、解痙、活血之功效。空褐磷鹼則能夠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多種生物鹼協同起作用,使得夏天無在臨床上取得廣泛的套用,並且經臨床證明,夏天無的鎮痛作用效果顯著且快速,一般在給藥60分鐘後即能顯著提高痛閾值(P<0.05或0.01),痛閾提高百分率在60%以上。對刺痛、鈍痛、脹痛均有明顯鎮痛作用,尤其對慢性持續疼痛效果極佳,而且作用強效持久,無依賴性及成癮性,毒副作用極小,基本無不良反應,屬天然綠色藥物,可長期連續使用。對骨折癒合、外傷鎮痛、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以及損傷後神經的保護和修復都有顯著的療效。

產地環境

江西省鷹潭市餘江縣地處贛東北,以丘陵地區為主,地勢南北高、東西低,平均海拔100米左右。
餘江縣屬於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全縣年平均氣溫為17.7℃,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達29.5℃,極端氣溫為40.5℃,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為5.1℃。夏天無生長的10月份至第二年4月份氣溫分別為:10月平均氣溫18.8℃,11月平均氣溫為12.8℃,12月平均氣溫7.2℃,1月平均氣溫為5.1℃,2月平均氣溫6.8℃,3月平均氣溫為11.5℃,4月平均氣溫為17.7℃。非常適宜夏天無的生長和成熟。
餘江縣境內光熱資源較為豐富。全年日照時數平均1852.4小時,日照率為42%。太陽輻射總量為108.1千卡/平方厘米。日輻射最多為7月份,為14.6千卡/平方厘米,最少為2月份,為5.6千卡/平方厘米。餘江縣年均降雨量為1752.1毫米,5—9月份的降雨量為1258.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1.8%,在夏天無生長的10—4月總降水量493.9毫米,僅占全年降水量的28.2%,這一時期氣溫也相對涼爽,適合夏天無喜濕潤、忌高溫的生物學特性。
餘江縣土地資源的概貌主要為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縣境土壤既有地帶性土壤的紅壤、棕紅壤和黃紅壤,又有非地帶性的潮泥土和水稻田。其中紅壤面積最大,占65.1%;既有中低丘、平原,又有高中丘、中低丘、平原。高中丘水稻土地面積比為5:3:2;成土母質既有河流沖積物和各底沖積物,又有紅砂岩、頁岩、手枚岩、礫岩、砂礫岩、花崗岩、板岩和紅粘土。水稻土種類眾多,面積最大,占耕地面積90.3%。全縣土壤分布規律性強,水平分布從南到北為紅壤—黃泥田—泥田—紅壤—棕紅壤—黃棕壤;垂直分布,從北到南為:紅壤—黃泥田—砂泥田—黃泥田。在這種氣候和土壤條件下,餘江種植的夏天無產量平均每畝可達440千克(鮮貨),高於其他地區30%以上。其有效成分含量以原阿片鹼計算平均達到0.35%以上,遠高於其他產區的0.28%。而且達到低農殘留和低毒的國際綠色藥材標準。
夏天無後花期夏天無後花期

歷史淵源

餘江夏天無因信江流域特有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特有的品質,餘江縣在中國首個挖掘研究夏天無。
據史料記載,“江南西路,常年潮濕,冬秋陰冷,居民跋涉於水田耕作,苦於風寒濕痹。東漢和帝末年,祖天師駕臨龍虎山修道間,體恤民苦,採藥治痹靈驗,得名一粒金丹”。
東晉煉丹術家、道教理論家葛洪(葛玄從孫,人稱葛仙翁,283年—363年)曾在道教發源地江西清江閣皂山(今鷹潭的龍虎山、餘江的葛仙山一帶)煉丹。據《餘江縣誌》記載,東晉時,餘江縣畫橋鄉葛仙山山巒疊嶂,植被繁茂,歸雲洞外,亂雲飛渡。當地百姓苦於風寒濕痹,葛洪就地采起當地一種開紫紅色小花的植物讓蒼生民眾使用,百姓服之,登山如履平地,解除了百姓風濕瘴癧之苦。當地百姓為紀念葛仙翁,遂叫該山為葛仙山,當地的村莊就叫葛家店,治好風寒濕痹的夏天無因葛洪在洞中煉丹成仙而得名“洞裡神仙”。
明代,崇禎年間(1628年—1644年),葛仙山的夏天無遍野開花,叢生繁茂,民間大量使用夏天無治跌打損傷。
清代,餘江夏天無被普遍使用,醫學家趙學敏(1719年—1805年)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一名洞裡神仙,又名野延胡,江南人呼飛來牡丹,堪稱江南四大名藥之首”。
20世紀60年代,在“祖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的號召下,原江西餘江縣製藥廠對夏天無原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及夏天無藥材的化學成分、理化性質、藥理藥效、毒理、臨床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先後製成了夏天無片、夏天無注射液、夏天無眼藥水。
20世紀70年代開始,餘江開始對夏天無進行良種篩選和種植,完成了從試種到產業化種植的跨越,產量逐年擴大。夏天無片、夏天無眼藥水開始出口,系列產品累計出口創匯1000多萬美元。
2000年,夏天無系列產品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中藥現代化產業化重大專項,成為第九批國債重點建設項目。夏天無片、注射液被列入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和江西省高新技術產品,夏天無藥材GAP種植及產業化研究被列入“十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天無藥材及其系列產品全部被列入國家標準,並獲國家中藥品種二級保護。在同品種中,餘江夏天無及製劑占據了中國90%的市場份額,其價格高出其他產地40%以上。

生產情況

2000年以來,餘江夏天無系列產品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夏天無注射液單產品年銷售收入超6000萬元,夏天無系列產品年產銷上億元。40年來,夏天無藥材及其系列加工產品累計實現利稅4億元左右。
2008年,餘江夏天無人工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年產藥材450多噸。
2012年,餘江夏天無產業鏈年銷售收入2億多元,實現利稅近3000萬元。
2016年,餘江縣在10多個鄉鎮場建立夏天無種植基地,種植面積6000多公頃,年產夏天無藥材2000多噸。
夏天無育苗夏天無育苗

產品榮譽

20世紀80年代,夏天無片蟬聯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夏天無注射液獲省優質產品獎,夏天無系列產品獲首屆中國中醫藥文化博覽會“神農杯”銀質獎,複方夏天無片被列入國家星火計畫項目,並被國家科委評為星火計畫實施十周年暨“八五”農業科技攻關成果博覽會優秀項目獎、江西省優秀星火計畫項目。複方夏天無片還被評為用戶滿意產品、江西省名牌產品、全國名優產品、省、市科技進步獎。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餘江夏天無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江西省餘江縣鄧埠鎮、楊溪鄉、馬荃鎮、春濤鄉、平定鄉、潢溪鎮、錦江鎮、黃莊鄉、畫橋鎮、高公寨林場、洪湖鄉、餘江縣水稻原種場、劉家站墾殖場等13個鄉鎮場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為罌粟科植物伏生紫堇的塊莖。
(二)立地條件
選擇保護區範圍內海拔150米以下,地勢平坦開闊,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壤土土質,土壤pH值5.0至6.0,有機質2.0%以上的紅壤土、水稻土和潮土。
(三)栽培管理
1.整地作畦:輪作,秋收後及時整地作畦:按寬1.5米至2米作畦,開廂溝,溝深10厘米至15厘米,溝寬20厘米至30厘米,達到邊、廂溝縱橫相通,廂面平整。每公頃施磷肥2250千克至3750千克作為基肥。
2.種莖選擇:選擇無病害、完整、色澤光鮮,橫徑為1厘米左右的塊莖作種莖。
3.種植:
(1)種植時間: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種植。
(2)種植密度:每公頃不超過55.5萬株。
(3)種植方法:條播,即時覆蓋稻草至全部土層。
4.田間管理:栽種後一個月內要保持土壤濕潤,必要時澆水噴灌,以人工中耕除草。
5.追肥:立春前必須追肥一次,每公頃施尿素300千克至450千克,濕施。
6.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加工
4月中旬至5月上旬採收。選晴天採挖,拾淨塊莖,除去鬚根及地上部分,洗淨,曬乾或乾燥至含水量在15%以內。
(五)儲藏
置通風乾燥處儲藏。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類球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1厘米,≤3厘米;直徑≥1厘米,≤2.5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暗綠色,多瘤狀突起,頂端鈍圓,可見莖痕,四周有淡黃色點狀葉痕及鬚根痕。質硬,斷面黃白色或黃色。氣微,味苦。
2.理化指標:按乾燥品計算,含原阿片鹼≥0.35%。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餘江夏天無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西省餘江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