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政府黨組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報告的通知

余府發[2009] 39 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工作部門:

《餘慶縣人民政府黨組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報告》已經縣人民政府召開政府全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

二○○九年八月五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慶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政府黨組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報告的通知
  • 外文名:無
  • 地點:餘慶縣
  • 時間:2009
檔案信息,檔案內容,

檔案信息

餘慶縣人民政府黨組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縣政府黨組圍繞縣委確定的“爭創科學發展示範、提升綠色小康餘慶、打造全國農村畫廊”實踐主題,緊密結合政府工作實際,突出實踐特色,扎紮實實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在加強學習、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領導班子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根源有了更加準確的把握,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有了更加客觀的認識,對推進餘慶科學發展的思路、目標、措施作了更加全面的思考和探索。

檔案內容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情況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突出加快發展主題,貫穿結構調整主線,深入實施開放帶動、可持續發展、科教興縣、城鄉聯動“四大戰略”,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積極推進以小康餘慶、文明餘慶、生態餘慶、平安餘慶、開放餘慶、廉潔餘慶“六大目標”為中心內容的和諧餘慶建設,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10.29億元增加至2008年的21.88億元;財政收入從2002年的1.28億元增加至2.0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2年的5452元增加至83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2年的2234元增加至4100元。
本屆政府組成以來,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以構建“和諧餘慶”為主題,以項目建設為依託,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鄉一體化,大力發展旅遊業,確保全縣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2006年來,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87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5億元。2008年,全縣GDP較2006年增長55%,財政總收入較2006年增長103%,縣級一般預算收入較2006年增長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06年增長170%。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33.32 :25.07 :41.61,實現了產業結構由“一三二”型向“三一二”型的歷史性轉變。餘慶的發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連續6年在全市綜合考核中名列前茅,2008年名列全市第一,先後被市政府列為市建強縣、省建強縣建設。2006年以來,先後獲得了“全國綠色小康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文明縣城”等16項全國性殊榮,使餘慶的全國性表彰增至41項。
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分析檢查過程中,縣政府黨組,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徵求意見表、網路徵集意見、交心談心等方式,廣泛徵求意見,深入查找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發展速度不夠快,產業結構欠合理
我縣經濟發展與省、市發展水平相比,無論是總量、人均水平,還是質量、結構、效益,都有較大差距。以2008年為例,全縣地區生產總值21.88億元,僅占全市總量的3.3%,在全省居第47位,在全市四個市級建強縣中居第三位。人均生產總值7302元,在全省居第29位,與全市相比差2268元,與全省相比差1522元,與全國相比差15396元。三次產業結構仍不合理,一產占33.3%,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多個百分點;二產受資源因素和區位因素影響,量小質差,排全省第70位,全市第10位,周邊縣第4位;三產培育不足,旅遊資源優勢作用未凸現。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和物價因素影響,經濟發展的困難和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
(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項目爭取待加強
近年來,我縣雖然加大了城鎮建設力度,但城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還比較滯後,縣城和中心集鎮輻射帶動能力還不強,城鄉二元結構仍較突出。受財力等因素影響,城鎮功能還不夠完善,縣城人氣不旺,商業氣氛不濃,現代服務體系發展水平不高。鄉村路網建設有待進一步改善,部分邊遠山區交通條件較差,通達能力不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能力較弱。爭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主動爭項目、跑項目的意識還比較淡薄,不同程度存在“等”、“靠”現象,缺乏“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勇氣。
(三)民生改善有差距,安全維穩壓力大
近年來,縣政府實施了一大批為民辦實事項目,但從總體上講,我縣解決民生問題的工作還做得不夠。有的同志對民眾疾苦了解不多,在想辦法、辦事情、做決策時,對可能給民眾帶來什麼影響、民眾會有什麼反應考慮不充分,對一些問題的處理和解決沒有做到標本兼治。如教育事業離均衡發展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村居(社區)文體活動設施還不能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社會保障離老百姓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依然存在;就業和再就業壓力仍然較大。穩定和安全工作形勢較為嚴峻。征地拆遷、城鎮建設、企業改制、庫區移民、勞動社保等方面引發的信訪維穩事件較多;農村危房改造、殯葬改革等工作全面鋪開後一些深層次矛盾逐漸顯露,群體上訪和越級上訪時有發生。
(四)行政效能不夠高,發展環境欠最佳化
儘管建立了政務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推行電子政務和網上辦公等,但離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差距較大。在進行重大決策時徵求民眾意見建議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部門職能交叉重疊、職責不清、管理越位和缺位的現象仍然存在,高效行政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探索。機關效能不夠高,依法行政意識不夠強,部分執法單位和執法人員執法不嚴、執法不公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門和少數工作人員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有所淡化,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不同程度存在;行政審批程式繁雜,辦事效率還不夠高,還不能完全滿足科學發展的要求。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的突出問題,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更有主觀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認識還不深刻、不全面,落實還不系統、不到位。
(一)思想解放不夠,在敢闖敢試的精神上有差距
運用科學發展觀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意識不強,工作思路與形勢的發展有一定差距,仍拘泥於用傳統發展模式的思維定勢和路徑去分析解決問題。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特別是在招商引資、項目爭取、加快發展等方面,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勇氣不足,敢於碰硬、迎難而上的決心不夠,部分幹部觀念陳舊、思想保守,害怕失去既得利益,對改革缺少熱情,甚至存在牴觸情緒。
(二)學習調研不夠,在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上有差距
有的同志忙於日常事務,不重視知識的更新和完善,特別是對現代經濟知識掌握不夠,研究和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有的同志缺乏戰略思維,缺乏深入的理性分析和超前的長遠謀劃,在推動餘慶科學發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還沒有明確的思路和有效的辦法。有的同志抓發展視野不寬,眼界不高,兩眼向內較多,在遵義和貴州率先發展的意識較弱。有的同志駕馭複雜局面、解決重大複雜問題的能力不夠強,在處理一些重大突發事件時,站得不高,看得不遠,工作的前瞻性、預見性不足,事前解決問題做得不夠,更多地是事後“消防”、“滅火”。
(三)作風轉變不夠,在抓落實的力度上有差距
有的同志“小進即滿、小富則安”,滿足現狀、安於守攤子;有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事業心責任感不強,標準不高,要求不嚴。工作中不能深入實際和基層,多數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檔案落實檔案。對工作部署多落實少、安排多督查少,缺乏科學的考核機制和嚴格的問責機制。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勇破難題、爭創一流的意識還不強。
(四)職能轉變不夠,在政府自身建設上有差距
有些部門和少數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水平還不高,服務意識不強,不同程度存在辦事拖拉、推諉扯皮等現象;有些部門和單位儘管建立了“一個視窗對外、一站式服務”的制度,但在具體操作上沒有完全到位,發展環境亟待最佳化。權力、責任和義務不對等,一些部門存在重審批輕監管、重權力輕責任、重利益輕服務的現象,存在有人決策審批無人事後負責的問題。
四、今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體思路和舉措
針對全縣在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率先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縣政府黨組將認真研究,切實整改,下步總體思路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在全市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堅持“農業立縣、工業強縣、三產活縣”方針,深入實施開放帶動、可持續發展、科教興縣、城鄉聯動“四大戰略”,以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題,以項目為載體,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交通為引領,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強力主攻新型工業化,著力提升創新型城鎮化,傾力打造旅遊業,奮力建設省列經濟強縣,力爭在“東部開發”中率先崛起。圍繞上述思路,堅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始終堅持以三農工作為重點,不斷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一是堅持“常規農業經常抓、現代農業優先抓、景觀農業特別抓、生態農業全面抓”的大農業發展思路,以建設全國最大現代菸葉工場、黔中農副產品暨果蔬生產檢測批發中心、黔北畜牧大縣、白泥現代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供港澳有機無公害蔬菜基地等項目為載體,建設全省現代農業示範縣。按照“糧食品種調優、經濟作物調寬、支柱產業調壯、土地使用調活、畜牧效益調高、農機事業調快”的要求,繼續抓好結構調整,進一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抓好12萬畝優質稻基地、16萬畝優質油菜基地、8萬畝優質煙基地、8萬畝優質果蔬基地建設,著力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積極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支持發展各種涉農中介組織,積極發展省市級龍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社,不斷提升農業專業化和農民組織化程度。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市保持前列。二是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抓手,以推進城鎮化和農業(村)現代化為主線,以公共財政、農村金融、土地流轉、戶籍管理、農村宅基地、農村房屋產權等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在松煙鎮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取得成效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新經驗,在全縣全面推開。三是抓好以農村公路骨架網為主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村發展基礎。每年實施不少於200公里通村公路工程,持續改善村組公路的通達能力,力爭2012年以前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油路,組組通鑲邊路。繼續抓好湄鳳余灌區續建配套,啟動實施敖溪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繼續實施一批農業綜合開發、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農村人飲安全、扶貧開發、煙水配套、沼氣池等工程項目,紮實推進整村扶貧工程。四是抓好“四在農家”和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一方面繼續按照“抓點、連線、深化、全面推進”的總體思路,鞏固提升已建創建點,不斷豐富內涵、提升品位、創建精品。以構皮灘電站和思林電站建成蓄水為契機,切實抓好庫區旅遊景點“四在農家”規劃創建,打造松煙至白泥的百里景觀農業長廊,繼續實施10大連線的創建,每年規劃創建黔北民居點不少於10個。另一方面,用一年時間完成全縣農村危房改造和村莊整治工作。著力打造全國農村畫廊。
(二)始終堅持以項目投資為牽引,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按照爭取國家投資、全力招商引資與撬動地方投資聯動的策略,牢牢把握本世紀頭20年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主動對接國家投資政策,進一步加大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儲備和實施一批項目。一是加快推進對外交通樞紐類項目,構建城鎮交通網路,增強城鎮流通活力。積極謀劃對接貴陽經餘慶縣城到石阡,餘慶縣城至安龍兩條省級高速公路建設。繼續抓好構皮灘水電站通航船閘設施、湄餘二級公路等一批在建項目,儘快啟動烏江航運綜合開發餘慶段整治、大烏江碼頭建設等項目。二是配套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增強城鎮承載能力。在從南北兩向加快開發建設縣城石羊湖新區、河東行政辦公區,改造縣糧油食品廠片區、餘慶中學校門片區,加快啟動敖溪“鰲翔馨城”、敖溪河左岸、松煙鎮育才路等一批小城鎮建設項目的同時,推進新一輪經濟強鎮建設。三是打造特色小城鎮,增強城鎮魅力。對接黔北綜合經濟區烏江流域組團經濟圈建設,將縣城打造成四地(州、市)結合部最具魅力、最具吸引力的中心縣城。按照“提升白泥鎮、建設大江北、打造大烏江、做大龍溪鎮、做強構皮灘”的創新型小城鎮建設思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出台放寬城鎮落戶的新政策,促進人口從農村向城鎮集聚,力爭通過五到十年的時間將龍溪、構皮灘、松煙打造成5萬人以上的城鎮。四是強化城鎮管理,增強城鎮服務能力。不斷探索城鎮綜合執法管理模式,積極推行城鎮“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規範、運轉協調的城鎮管理體制,繼續開展“整髒治亂”專項行動,鞏固“全國文明縣城”創建成果,推進“滿意在餘慶”創建,塑造餘慶嶄新的對外形象。
(三)始終堅持以旅遊發展為突破,不斷加快三產發展步伐。
突出可持續發展,整合旅遊資源,圍繞旅遊產業發展,提高三產比重,帶動服務產業快發展,著力打造以旅遊產業為龍頭的新興服務業。一是突出發展,努力在旅遊開發的切入點上實現新突破。以飛龍湖旅遊開發為切入點,全速推進以旅遊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文化旅遊資源普查、挖掘、整理。二是突出重點,努力在旅遊產品開發上實現新突破。依託現有旅遊資源突出發展紅色、綠色、銀色三色旅遊品牌,打造以紅軍強渡烏江遺址為重點的紅色旅遊,以餘慶烏江流域為重點的綠色生態旅遊,以“飛龍湖”為重點的水體旅遊,全力打造以黃金榜、金橘園為代表的鄉村旅遊。三是突出規劃,努力在旅遊項目建設上實現新突破。藉助國家大力開發紅色旅遊的機遇,以《餘慶縣紅色旅遊初步設計方案》為依託,實施好紅軍強渡烏江遺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依託《構皮灘水電站餘慶庫區旅遊總體規劃》開工建設“飛龍湖”渡口和大烏江旅遊碼頭,完成花山水口民族風情園表演場等項目建設。四是突出協作,努力在提升旅遊產品質量上實現新突破。依託餘慶在黔北紅色旅遊和黔東南少數民族旅遊的特殊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強與周邊縣市的合作,實現黔北旅遊和黔東南旅遊的有效連結,初步構建環飛龍湖旅遊圈的線路框架和利益分配體制機制。五是立足突出關鍵,切實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實現新突破。按照“增強素質為目的,遊客需求為方向,分類施教為方針,市場運作為手段”的要求,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努力形成多形式、多層次、多途徑的人才培訓和引進機制,全面提高我縣旅遊從業人員的文化素養和經營管理水平。六是突出宣傳,努力在旅遊形像對外推薦上實現新突破。以全省旅遊發展大會在遵義召開、湄餘二級公路完工、構皮灘電站第一台機組發電等為契機開展旅遊宣傳推介活動,為招商引資開發旅遊項目營造良好的氛圍;完善餘慶旅遊網站、完成餘慶旅遊畫冊編印工作,多渠道、多途徑、多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餘慶、了解餘慶、宣傳餘慶。
(四)始終堅持以提質增效為目標,不斷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
餘慶未來的發展,關鍵在二產;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關鍵也在工業。為此,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把擴張工業總量作為主攻點,堅持“主動服務,特事特辦”的原則,加快推進龍溪工業集聚區建設,組建集聚區管理委員會,制定出台集聚區管理辦法和扶持政策,按照“一園多區”的格局,走“以園招商,以商建園”的路子,積極引進企業入駐。以發展精米、茶葉、綠色食品加工為重點,加大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啟動松菸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建設。全力對接構皮灘電站建設,為年內實現3台機組發電做好協調服務。紮實抓好5家整合煤礦、聯盛藥業、構皮灘重晶石廠等在建項目建設,促使項目順利建成投產。積極申報釩礦開發試點企業,啟動五氧化二釩冶煉廠建設。全面治理涉企收費項目,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地方發展的政策措施,創新信用擔保機制,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鼓勵支持銀企合作,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積極對接各項優惠政策。確保工業總產值和規模工業增加值保持20%以上增長。按照“硬環境不許有硬傷,軟環境不許有軟肋”的目標,完善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依託構皮灘電站輻射帶動作用,圍繞鉬鎳釩礦產資源優勢和大米、果蔬、中藥材、苦丁茶等產業優勢,堅持把引資與引智有機結合,認真抓好產業招商、園區配套招商和節會招商,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速。
(五)始終堅持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不斷加快和諧餘慶建設。
一是優先發展教育,努力打造教育強縣。進一步加大資金籌措力度,保障教育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進一步作好規劃,實施國小寄宿制工程,解決鄉村學校辦學規模的問題。進一步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大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力度,鞏固“兩基”成果,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二是努力推進計生工作,實現人的全面協調發展。以利益導向、優質服務、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村民自治等為重點,強化計生基層基礎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確保計生工作始終保持全市領先位置。三是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建立和諧的治安環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大力整治安全生產隱患,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抓好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整治,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增強突發性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完善縣級領導包案責任制和掛牌督辦制,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及時高效處理信訪案件。四是抓好衛生醫療體制改革,加大農村公共衛生投入。建立覆蓋城鄉醫療體系,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健全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促進基本衛生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升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安全。五是強化社會保障工作,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勞動者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相結合,完善激勵和扶持就業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爭取立項建設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重點做好城鎮零就業家庭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的幫扶工作。
(六)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為統領,不斷強化班子自身建設。
一是強化理論武裝,夯實科學發展的思想基礎。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領導班子建設的根本任務,使科學的理論成為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引導班子成員認識縣情找差距、學習先進找差距、落實項目找差距。在推進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不以污染環境為代價發展項目,不以浪費資源為代價追求短期效益,不以犧牲長遠利益為代價換取眼前利益。二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凝聚科學發展的整體合力。堅持把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作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和加快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教育和引導班子成員正確處理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的關係,思想上相互幫助、工作上相互配合、困難面前相互支持與鼓勵,進一步增強團結協作意識,保證領導班子整體效能的發揮。堅持縣政府黨組向縣委的請示制度、縣政府向人大的報告制度、向政協的通報制度、班子成員工作定期通報制度和向老同志通報經濟工作制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民眾參與、專家諮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建立和完善政府決策專家諮詢制度和涉及民生政策的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三是加強作風建設,最佳化科學發展的良好環境。始終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堅持做到“領導在一線指揮,工作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以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為著力點,進一步加強政務環境建設。深入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全面清理審批事項,加大效能監察和政務督查力度,切實規範行政審批和許可行為。嚴格執行問責制,從嚴查處不作為和亂作為,堅決消除“中梗阻”,努力營造“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務環境。加快推進“五型”政府建設,努力提高領導班子和幹部的服務水平,以清新的黨風凝聚民心,以實幹精神和實際效果贏得人民民眾的信任支持。
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縣政府黨組成員和全縣的各項工作是一個有力的促進。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及縣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勵精圖治,真抓實幹,開拓創新,為“爭創科學發展示範、提升綠色小康餘慶、打造全國農村畫廊”而不懈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