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餘杭第二高級中學(餘二高)

杭州市餘杭第二高級中學

餘二高一般指本詞條

杭州市餘杭第二高級中學是浙江省一級特色示範高中,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地處杭州市臨平人民大道1501號,正式成立於1998年2月,原名餘杭市第二高級中學,2001年3月餘杭撤市設區,改為現名,簡稱餘二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杭第二高級中學
  • 簡稱:餘二高
  • 創辦時間:1998.2
  • 類別:公立省一級重點中學
  • 現任校長:張禹
  • 所屬地區:浙江杭州
  • 占地面積:173畝
  • 建築面積:84畝
  • 學校地址:杭州市臨平人民大道1501號
學校簡介,發展歷史,校容校貌,師資力量,高考情況,所授榮譽,學校相關檔案,

學校簡介

餘杭第二高級中學成立於1998年2月,系浙江省一級重點普通中學,2004年5月整體搬遷至臨平人民大道1501號現校址。
學校占地面積173畝,建築面積5.58萬平米,綜合投資達1.5億元。校園寬廣大氣,環境優美典雅,設施齊全堪稱一流。有按國家Ⅰ類標準配備的理化生實驗室、計算機教室、天文觀察室、科技活動室等,還配有大型報告廳、400米塑膠跑道、塑膠籃球場和體育館、藝術樓。現有班級48個、學生兩千餘人,在編教職工199人,其中有省特級教師3人,省優秀教師等4人,省教壇新秀2人,市、區級名師、學科帶頭人等優秀教師近80人。
學校秉承求是務實的精神,進一步豐富和踐行“關愛生命,促進發展”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學生髮展、教師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和首要問題,注重策略調整和管理改進,在集中力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深入鑄造“自我教育、自主學習”的辦學特色,力求實現學生在校發展最大化和終身發展潛力最大化。
教育上,學校注重以真誠關愛為基礎的嚴格管理,逐步形成人格教育、情理教育和理想教育系列,同時積極為學生創設自我發展的平台,學生社團開展得如火如荼,形成張揚個性、展示風采的校園文化,旨在使學生逐漸成為文明自律、誠實守信、樂觀自信、刻苦努力、善於溝通、能夠合作的人,切實提高適應社會、理解社會和創造社會的能力和素質。教學上,學校堅持因材施教和落實知識、訓練能力、教給方法、挖掘潛力的教學策略,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拼搏和成功的樂趣;同時,推進課程工作,以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為重點,狠抓常規落實和課堂教學,努力構建適合二高學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此外,學校建立和加強了與德國瓦爾特·格羅陴烏斯高級中學的友好交流關係,兩校師生定期交流互訪,有利於學生開闊眼界,融合併蓄中西文化,提高外語水平和綜合素質。
在各級領導的指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懷下,學校發展迅速,先後獲得全國科研興教先進單位、全國高中化學競賽優勝學校、省綠色學校等幾十項榮譽稱號,成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家重點科研課題“英語閱讀教學”的基地學校,形成了英語口語教學特色。高考成績在跨越提高的基礎上保持穩定。學科競賽成績卓著,200多人次在國家及省、市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多名學生獲得全國中學生物理和化學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
未來三年,學校將按照區《振興餘杭教育三年行動計畫(2012—2014年)》的要求,認清當前學校承載的重任,堅持且不斷深化學校的辦學理念,把學校核心理念“關愛生命,促進發展”的重點落到“拓展生命的價值”的高位挑戰之中,把“自我教育,自主學習”辦學特色的創建活動落到“仰望天空,腳踏實地”的艱苦努力之中,把“卓越、和諧”的願景追求落到“新姿態、新思路、新舉措、新成就”的務實追求之中,秉承“求是務實、內涵發展、品位提升”的辦學思路,積極穩妥地推進深化課程改革,使理念轉化成全體師生真實的行動。以推進素質教育,大幅度提高教育質量為主要目標,以激勵教師“熱心思想工作,引導學生自覺高效地刻苦學習潛心教學研究,促使學生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快速提高”為重點內容,以加大任用、研訓、考核和獎勵制度改革力度為主要抓手,腳踏實地地推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快速發展,拉高標桿,力創佳績,為餘杭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共創和諧幸福新餘杭,作出二高人應有的貢獻!

發展歷史

學校前身餘杭市臨平中學,創辦於1952年。為適應餘杭優質高中發展的需要,1998年2月臨平中學易名並一分為二:師生各半,遷往新址的是餘杭市高級中學,在原址的是餘杭市第二高級中學。檔案歷史由余杭市高級中學繼承;校舍、設備、圖書等,由余杭市第二高級中學繼承,同時也繼承了原臨平中學的優良辦學傳統。2001年5月啟動餘二高遷建事項,2004年5月整體搬遷至現校園。

校容校貌

校園寬廣,環境優美,校舍多,功能全,結構合理,設施先進,能充分滿足教學及學生活動和生活的需要。學校現有班級48個,學生2500人左右,其中住校生1800人左右。學校占地面積173畝,建築面積5.5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61萬平方米,總投資綜合折算達1.5億元人民幣(不含土地可折算的4億元)。學校有電子閱覽室、室內游泳池、體操房和大型學術報告廳等。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隊伍實力強。教職工180餘人,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達98%以上,高級教師25.32%,一級教師34.81%;有60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學校有省特級教師1人,省優秀教師2人,省特級教師重點培養對象5人,市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共46人,省級立項課題主持人3人,“十五”國家教育科研重點課題主持人2人。學校領導班子結構合理,年富力強。校長兼書記連曉,省特級教師,省語文教學學會常務理事,杭州市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餘杭區教育學會理事長,杭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專家組成員;副校長兼副書記項水林,高級教師,省春蠶獎獲得者,省優秀團幹部;副校長孔晨霞,高級教師,區學科帶頭人,省優秀教師。學校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機構。全體幹部團結協作,勇於開拓,廉潔奉公,高效務實,在教職工中有較高的威望。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全員聘任制,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監督保證作用,教代會積極參與民主管理,通力合作,工作開展順暢高效。

高考情況

多年來,上級領導一直非常重視餘杭二高的建設與發展,省、市、區領導多次視察學校,並作重要講話。學校根據餘杭區委書記何關新同志、區長劉慶龍同志提出的“一流的設施設備,必須有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指示和老百姓的期望,發憤圖強,不斷提高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近三年連續保持餘杭區高考上線人數最多的高升學率,重點率和本科率均名列前茅,2005年高考上重點線116人,上本科線556人,總上線率達98%以上。近200人次在國家及省市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整個校園正呈現出精緻大氣、和諧愉快的氛圍和生氣勃勃、昂然向上的局面。

所授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杭州市文明單位、杭州市衛生先進單位、杭州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優秀考點、全國百校國防教育先進學校、“九五”全國教育科學重點課題優秀實驗學校等,多次被評為體育、衛生、綜合治理、藝術等方面的先進,新聞媒體也曾多次報導學校工作取得的成績。
學校秉承多年形成的優良的辦學傳統和良好的教風學風,從“關愛生命,促進發展”的辦學理念出發,以創建“自我教育、自主學習”辦學特色為核心,努力實現“兩個最大化”——在校發展最大化和終身發展潛力最大化,不斷深化教育教學和管理體制改革,開拓創新,在和諧校園建設中再上台階,為創建省一流名校奠定基礎,努力滿足日益增長的接受優質高中教育的社會需求。
餘二高

學校相關檔案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工作方案通知
各市、縣(市、區)教育局:
按照教育部部署,我省將從2006年9月起進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為切實做好第一階段的新課程實驗工作,保證課程改革順利實施,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等檔案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我廳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現將《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並提出以下意見,請一併貫徹落實。
一、高度重視,提高認識。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次深刻變革,涉及面廣,任務重。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視,組織廣大教育行政幹部、教學研究人員、教育科研人員和普通高中校長、教師深入學習《工作方案》,進一步提高對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目的、意義的認識,增強參與高中課改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明確高中新課程的目標、內容和結構,正確把握新課程實驗的實施程式和管理要求,為啟動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二、積極穩妥,務實創新。各地要堅定改革方向,因地制宜,有序推進。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創造各具特色的實踐經驗。要加強研究新課程實驗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積極探求做好實驗工作的有效方法,保持正常教學秩序,努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要加強師資培訓,堅持“全員培訓”和“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認真完成每一位教師的崗前培訓任務。
三、加強領導,保障落實。各地要加強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領導,統籌組織協調做好本地區新課程實驗工作。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充實完善圖書、儀器、設備和用房,根據需要設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專項經費,保障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順利進行。
附屬檔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工作方案
二○○六年四月五日
附屬檔案: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工作方案
按照教育部《關於2006年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通知》(教基廳[2005]19號)精神,自2006年秋季開始,我省普通高中一年級全面進入新課程實驗。為切實做好第一階段的實驗工作(指針對2006年秋季入學到2009年畢業學生的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保證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號)、《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03]6號)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2005]6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實驗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又一次深刻變革。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更新教育觀念,最佳化教學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逐步建立起順應時代、符合省情、充滿活力、富有實效的浙江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為造就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2.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工作,要堅持積極、穩妥、創新、務實的基本原則。要堅持課程改革的正確方向,積極進取,鼓勵創新,探尋做好實驗工作的有效方法;要切合我省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確保學校教學秩序的穩定,防止加重學生課業負擔;要加強領導和指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創造具有浙江特色的課程改革經驗;要注重研究新課程帶來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改進工作,及時總結,為下階段的實驗工作打好基礎。
二、實驗工作的目標與任務
3.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目標和任務。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規定,針對我省普通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開齊開足必修課程,合理設定選修課程,積極開發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尤其要保證體育與健康、藝術、技術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
——建立校內選課制度和學分管理制度,指導學生在達到共同基礎的前提下自主選擇修習課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創設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探究、樂於合作的教育環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研究行政班與教學班並存的新型教學組織和學生管理形式,保持正常、規範的教學秩序,初步建立起有利於新課程實施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
——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鼓勵教師針對新課程實驗中的問題開展教學研究,重視不同學科教師的交流與研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建立科學、規範、公正的教科書選用制度,認真規劃、積極開發新課程實施所需的課程資源,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網路,切實加強教學用書的管理。
——按照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建立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制度。要加強對高中學校教育質量的監測。制定符合素質教育方向、有利於高中新課程實施、具有浙江特色的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三、實驗工作的組織實施
(一) 切實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4.調整和充實“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由各市教育局分管領導和教研室主任參加的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新課程實驗中的重大問題。
5.省教育廳及相關職能部門重點負責研究制定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有關政策、制度、規劃、方案和指導意見;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重點負責落實國家和省的各項課程政策、計畫,加強對所轄地區和學校新課程實驗的組織、指導、服務和管理。
6.普通高中學校是新課程實驗的主體,校長是學校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普通高中學校應成立新課程實驗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負責學校新課程實驗工作的規劃、實施、管理和評估。要確立適應新課程要求的辦學理念,按規定開足開齊必修課程,合理安排選修課程,積極開發校本課程,防止學生過早偏科;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選課指導制度,鼓勵學生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自主選擇課程,形成個人發展目標和學習計畫;要建立德育導師制,落實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習生活指導;要根據課程方案的學分要求,形成有效反映學生課程修習狀況的學分管理制度;要積極探索行政班與教學班並存的教學組織形式,建立有利於學生自主選課的管理制度;要建立和完善適應新課程實驗的校本教研和評價制度;要及時修訂學校發展規劃,調整教師專業結構,加強學科建設,改善裝備條件,不斷豐富學校的文化內涵,形成辦學特色和品牌。
(二)開展前瞻研究,重視政策引領
7.調整和充實“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組”,進一步發揮教育專家、學科專家、教研人員和高中校長、教師的作用,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設計、研究、實施、指導、監控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撐。成立“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專業指導委員會”,整合力量,集中精力,研究和解決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要發揮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大專業研究和支持力度。
8.省教育廳在各市推薦的基礎上,確定一批學校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樣本學校要圍繞新課程實驗的各個環節積極探索,創造經驗,逐漸成為新課程實施的樣板學校。各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本地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領導、規劃,建立相應組織,做好對新課程實施的調研、指導和督查,形成及時發現、研究、解決問題的工作機制。
9.省教育廳將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本省實際,逐步制訂頒布《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設定及課時安排》、《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浙江省普通高中學分認定與畢業管理辦法》、《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校課程建設指導意見》、《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建設指導意見》、《浙江省普通高中考試與評價改革意見》、《浙江省普通高中教學儀器配套標準》、《浙江省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檔案,保證全省新課程實驗工作有序、紮實地向前推進。
10.省教育廳將組織有關專家在研究相關檔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基礎上,制定各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對各學科、各模組的教學內容與難度提出具體要求,作為學科教學、學業評價、學生畢業以及升學考試的基本依據。學校應幫助教師認真領會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儘快適應模組式教材的教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防止任意增加課時、增加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要求、提早結束新課。各級教研部門、學校和教師應積極探索適應新課程目標、結構和內容的新型教學模式,尋找新課程背景下“減負增效”的新途徑,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三)抓好學習培訓,提高實驗水平
11.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認真組織教育行政幹部、校長和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和政策,切實轉變教育觀念,主動適應新課程要求。要最佳化整合各類師資培訓和教研機構的資源,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共同做好培訓、諮詢工作,努力建立由高等院校、教研部門與師訓機構、高中學校共同參與的高中新課程培訓體系。
12.在國家級培訓的基礎上,建立省、市、縣、校四級新課程培訓體制,實現“全員、全面、全程”培訓,做到“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省級主要負責對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高師院校及教師進修院校有關教師、教研員、高中校長和各學科骨幹教師的培訓;市級主要負責對所轄縣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和各學科任課教師的培訓;縣級和學校則應結合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針對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開展研究和培訓。
13.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高度重視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使校本教研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和長效機制。教師要增強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把新課程的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學校要建立校本教研工作的規範和要求,充分發揮教研組、年級組、備課組的作用,開展靈活多樣、講求實效的教學研究活動,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高校、教研、科研部門要充分發揮學術引領和專業服務的作用,為高中學校和教師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四)建立規章制度,規範運作機制
14.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專業指導委員會對相關教科書進行分析比較,提出教科書選用建議,再由省教育廳在徵求各市意見基礎上確定我省使用的教科書版本。省教育廳將加強實施新課程後全省普通高中教學用書的管理,及時頒布《浙江省中國小教學用書目錄》,任何部門、學校和教師都不得組織征訂未列入《目錄》的教學用書。
15.省教育廳將制訂全省普通高中地方課程建設的整體規劃,建立地方課程立項、審查、選用、評估和淘汰制度,同時建立開發、實施、評估學校課程的制度。沒有通過審查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不得在學校實施。
16.省教育廳委託省教研室統籌規劃、組織開發普通高中新課程資源,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新課程理念、具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性課程資源,特別要積極開發和利用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課程資源。各市、縣和學校要充分利用當地和本校的優勢,自主開發或聯合開發課程資源,建立課程資源的共享機制。
17.省教育廳將逐步建立與國家教育質量監測系統相銜接的全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機制,實行基礎教育質量定期報告制度。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和學校要及時研究和改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四、實驗工作的保障
(一) 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18.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時期黨和國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一項重大的政府行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人民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加強輿論宣傳,營造有利於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全社會理解、支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爭取社區、家長的積極配合,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課程改革的新機制,形成領導重視,民眾理解,社會支持的良好環境,確保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各項目標的實現。
(二) 增加投入,保障經費
19.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專項經費,用於新課程培訓、專項研究、實驗推進等各項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專項經費使用的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三) 改革評價,正確導向
20.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國小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徹底改變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按考試分數和升學率對教師和學校進行獎懲的錯誤做法,建立學生日常學習成績、學業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建立教師職業道德、課程開發、教學能力、師生關係、校本教研等方面綜合評價的體系;建立學校領導班子、教學研究、學校管理、教學質量等方面綜合評價的體系;要在全省電子學籍管理的平台上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規範紀錄的內容、格式和標準,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為綜合素質評價提供真實可信的依據。
(四) 專項督導,及時反饋
21.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建立並完善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評估督導制度,特別要加強對學校按規定開設課程、安排課時、學分管理、使用教學用書和學生課業負擔等方面的監督,總結經驗,獎勵先進,發現問題,修正不足,確保每一所學校都能正常有序地開展新課程實驗工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