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胃理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現代方劑手冊》。具有養陰益胃,理氣調中之功效。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證屬陰虛氣滯者,症見胃脘灼熱,乾嘔呃逆,心煩口渴,脘腹飽脹,飢而不欲飲食,唇齒乾燥,消化不良。症見胃脘脹滿疼痛,得酸較舒,噯氣呃逆,食後尤著,食納欠馨,甚或厭食等症。
基本介紹
- 名稱:養胃理氣湯
- 出處:《現代方劑手冊》
- 組成:炒白芍、烏梅、北五味、生山楂、佛手、蘇子、蘇梗
- 功用:養陰益胃,理氣調中
-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證屬陰虛氣滯者,症見胃脘灼熱,乾嘔呃逆,心煩口渴,脘腹飽脹,飢而不欲飲食,唇齒乾燥,消化不良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
組成
炒白芍15g,烏梅15g,北五味15g,生山楂15g,佛手10g,蘇子10g,蘇梗10g。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一日兩次。
功用
養陰益胃,理氣調中。
主治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證屬陰虛氣滯者,症見胃脘灼熱,乾嘔呃逆,心煩口渴,脘腹飽脹,飢而不欲飲食,唇齒乾燥,消化不良。
方義
方中白芍、烏梅、北五味、生山楂等酸甘化陰、柔肝生津,並能促進胃腺的泌酸功能;又以佛手、丁香、蘇子、;蘇梗等協山楂疏降結合,並能消導胃之宿食。
配伍特點
本方養陰而不滋膩,理氣而不過燥,動靜相得,攻補兼施。
加減化裁
兼見柏油樣黑便者加白芨、地榆炭;厚膩苔者加茵陳、赤苓;胃陰耗損者加北條參、鮮石斛;肝胃不和者加無花果、生白朮;脾胃濕熱者加蒲公英、佩蘭葉;脾陽虧虛者加太子參、淮山藥;合併膽囊炎、膽石症者加金錢草、炒枳殼;嚴重貧血者倍用炒白芍,並加炙黃芪、當歸身等。
使用注意
忌生冷、油膩、辛辣之物。
附方
名稱:養胃理氣湯
組成:丹參15g,沙參15g,炒白朮12g,白茯苓12g,陳皮10g,法半夏10g,炒棗仁12g,厚朴12g,鹿角霜10g,砂仁3g,山楂12g,建曲12g,延胡索12g
用法:每日1劑,煎服3次,空腹溫服。
主治:身體贏瘦,食少體倦,脘腹脹痛,或嘔或痢,胸脅不適
出處:《中國醫學報》第三版1991.8.5
功用:]扶脾,理氣,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