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養子十法
- 屬性:在撫育小兒方面的經驗總結
- 套用: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記載:《小兒病原方論》
前言,解釋,
前言
祖國醫學認為,母親自受孕之始就應謹慎調護,所居宜優美舒適、所見宜心曠神怡、所食應甘美清爽,使氣調血順,陰平陽秘,胎兒則會生賦佳良,健康聰慧。所以,養胎護胎是小兒保育的重要前提。中華民族在漫長的與自然和疾病的鬥爭歷史中,在小兒保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不僅記載於歷代醫家的著作中,而且還廣泛流傳於民間,於今仍有許多指導意義。
解釋
一要背暖:中醫認為背部為諸陽經所行之處,風寒之氣易從背俞穴進入人體而導致生病。因此小兒背部一定要及時添加衣物,尤其在夜晚睡覺之時。
二要肚暖:肚腹為人體脾胃(消化吸收器官)所在之處,中醫理論有:溫則行,寒則凝的觀點。因溫暖則脾胃運化正常,寒則脾胃運話停滯失常,則會出現腹痛,厭食,嘔吐,腹瀉等症狀。
三要足暖:中醫認為寒從足下起,因此足部要保持溫暖,如果足部受涼常會引起感冒發熱等疾病。
四要頭涼:中醫認為頭為六條陽經聚集之處,陽氣比較旺盛,所以頭部不宜戴太多的衣物。但需要注意一點的是頭部雖不宜太溫,但要注意避風,因為頭部是人體最高處,俗話說高處不勝寒,在人體也同樣是這樣,頭部是最容易著涼受風的地方。因此在外出和在家休息時要避開風口,不可當風直吹。
五要心胸涼:心胸部血液循環旺盛,故睡覺時不宜蓋太多衣物。
六要勿令見非常之物:因為小兒生長發育還不夠完善,神氣未定,易受外界驚嚇而引起抽搐。
七者脾胃要溫:因小兒脾胃喜溫而惡寒,在患兒用藥時要多用溫性的藥,少用寒涼的藥物。
八者兒啼未定,勿使飲乳:小兒哭鬧時,常有空氣吸入腹內,此時吃奶常會引起腹脹嘔逆等不適。因此最好在小兒安靜時吃奶。
九者勿服輕粉、硃砂:輕粉、硃砂有下痰涎鎮靜安神的作用,但其性寒冷,易傷身體。
十者一周之內宜少洗浴:指小兒出生的第一周,不宜多次洗浴,中醫認為新生兒如草木之新芽,未經寒暑嬌嫩軟弱,故不可頻頻洗浴,恐溫熱之氣鬱蒸不散。
以上就是北宋名醫所提出的“養子十法”,實際上民間很多老人家在照顧小孩上都有著一些很好的方法,年輕的父母們可多向他們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