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和小腸憩室

食管胃和小腸憩室是指食管、胃和小腸管壁局部向腸腔外突出所形成的囊袋狀物。按其結構特點分為真性憩室和假性憩室,前者憩室壁具有食管或胃或小腸管壁的全層結構,後者僅具有相應部位管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層結構。西方國家發病率較高,可能與其飲食習慣有關。消化管憩室可發生於胃腸道的任何部位,但更多見於結腸,其次為小腸、食管和胃。除胃憩室外,其他部位憩室的患病率均隨年齡而增加,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全部憩室患病率的半數。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食管胃和小腸憩室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真性憩室多系食管、胃、小腸管壁周圍病變牽拉形成,假性憩室的形成與先天性局部肌肉薄弱導致。
  • 常見症狀:吞咽困難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真性憩室多系食管、胃、小腸管壁周圍病變牽拉形成,假性憩室的形成與先天性局部肌肉薄弱,老年人組織彈力、韌性減低和長期管腔壓力過高有關。

臨床表現

憩室所在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不同:
1.下咽部的Zenker憩室可有吞咽困難、食物反流、吞咽噪聲、口臭和誤吸等症狀,憩室較大者可出現頸部腫塊,因食物瀦留於憩室,患者常習慣於進食後以壓托頸部或咳嗽等方式排空憩室內容物。
2.食管中段憩室的憩室口較大,極少發生炎症,常無特殊症狀。食管下段憩室可有進食後下胸部哽噎、胸痛和反流,憩室常合併反流性食管炎和憩室炎,甚至癌變。
3.賁門下的胃憩室常無症狀,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部疼痛、燒灼感,發生憩室炎者可有出血和穿孔等。
4.十二指腸憩室多發生在十二指腸乳頭附近,影響膽汁引流,常合併膽管炎症和結石。空腸和迴腸的憩室多數無症狀,發生憩室炎者可有腹痛、腹脹,也可合併出血、穿孔和腸梗阻。

檢查

消化道憩室多無症狀,常在 X射線鋇餐、鋇灌腸或纖維內鏡檢查時偶然發現。
1. X線鋇餐
(1)食管憩室:Zenker憩室左側斜位易見。初期憩室呈半月形光滑膨出,後期呈球狀,垂於縱隔內。食管中段憩室可見漏斗狀、圓錐狀或帳篷狀光滑的膨出。食管憩室的X線徵象具有特徵性,不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2)胃憩室:X線平片可見胃黏膜皺襞經憩室頸部進入憩室內,據此特徵可與胃潰瘍相
鑑別。
(3)小腸憩室:鋇劑充盈的憩室表現為突出腸壁的球狀突起,鋇劑排出後仍可看到憩室顯像。
2.內鏡檢查
胃鏡或結腸鏡也可發現相應部位的憩室。但不宜在急性憩室的活動期進行內鏡檢查,以免
憩室部位穿孔,宜在炎症消退之後。

診斷

X線鋇餐檢查是診斷食管、胃和小腸憩室的最佳方法。應注意Zenker憩室在透視下吞咽時的鋇劑影像。各類憩室的內鏡下所見各異。憩室部位較高者,內鏡檢查很難發現,一般不用此法確診。憩室口較大者,常難在內鏡直視下確定,且內鏡下易將憩室誤認為管腔,內鏡直接進入可能發生穿孔。

治療

無症狀憩室多不需特殊治療。伴輕度憩室炎者應予抗生素治療,也可給予體位引流,排空憩室內容物。小腸憩室常發生異位胃黏膜,質子泵抑制劑對憩室炎或憩室出血有一定治療效果。合併憩室出血者也可用內鏡下止血治療,如黏膜下注射、局部噴灑凝血酶、電凝、氬離子束及止血夾等。內科治療不愈者可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