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痹

中醫病名。指食痹而吐。食管痹多因飲食不慎,情志失調,或因食管受損後形成瘢痕等,導致氣機阻滯,胃氣上逆。以間歇性進食梗塞、嘔吐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痹病類疾病。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說食管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食管神經症等。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中醫科
  • 多發群體:20~40歲患者
  • 常見病因:飲食不慎,情志失調,或因食管受損後形成瘢痕等所致
  • 常見症狀:間歇性進食梗塞、嘔吐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施治,飲食調護,

病因病機

食管痹多因飲食不慎,情志失調,或因食管受損後形成瘢痕等,導致氣機阻滯,胃氣上逆。

臨床表現

1.常見於20~40歲患者,男女無明顯差異。
2.早期多為無痛性咽下困難,以進食物及冷水時尤著,多呈間歇性反覆發作,病程較長,無進行性發展。部分患者可於餐後出現胸骨後及上中腹疼痛,酷似胸痹(心痛),情緒激動時及進冷食後易誘發,進熱飲或含硝酸甘油片後常見緩解。常有進食後間時反胃的表現,吐物為發酵的食物、粘液和唾液。久病後可見消瘦,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等症。

辨證施治

1.肝胃不和證
證候:吞咽困難間歇發作,胸骨後有梗塞疼痛感,每因情緒活動而誘發或加重,噯氣,嘔吐,口乾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治則:疏肝和胃。主方:左金丸。
2.痰氣阻膈證
證候:吞咽梗阻,進食遲緩,胸膈悶痛,嘔吐痰涎黏液,噯氣,苔白膩,脈弦滑。治則:祛痰理氣寬膈。主方:半夏厚朴湯。
3.痰瘀阻膈證
證候:吞咽梗阻,胸膈刺痛,嘔吐痰涎,舌質暗紅或帶青紫,苔薄白膩,脈細澀。治則:祛痰化瘀寬膈。主方:通幽湯。
4.脾胃氣虛證
證候:吞咽困難,胸膈痞滿,嘔吐食物或痰涎,納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沉緩。治則:補脾健胃。主方:六君子湯。

飲食調護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忌辛辣。忌油膩忌菸酒。忌吃生冷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