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瘧

食瘧,病名。因飲食不節,損傷胃氣致瘧疾而見善飢不能食,食後支滿腹痛者。又稱胃瘧。《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瘧敘論》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食瘧
  • 常見發病部位:胃部
  • 常見病因:飲食停滯
  • 常見症狀:善飢不能食,食後支滿腹痛
  • 傳染性:無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瘧敘論》:“病者寒熱,善飢而不能食,食已支滿,腹急(疒丂)痛,病以日作,名曰胃瘧。六腑無瘧,惟胃有者,蓋飲食饑飽所傷胃氣而成,世謂之食瘧,或因諸瘧飲食不節,變為此證。”《張氏醫通·瘧》:“食瘧,因飲食不節,中脘生痰,加以風氣乘之,故善飢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善嘔。實者二陳加枳殼、草果;因饑飽勞役而發,日久不止,脈虛者,理中湯加枳實、青皮;素有陰虛勞嗽,或因瘧成勞,但於調理藥中稍加桂枝、姜、棗可也,不可純用祛風豁痰藥;若表邪勢盛,可用小建中、黃芪建中為主,後與生料六味丸加桂枝、鱉甲。”參見胃瘧、瘧疾條。
因飲食停滯,再感受外邪而誘發的一種瘧疾。其特點為寒熱交作,寒已復熱,熱已復寒,並伴有噯氣、納呆、食則吐逆、腹脹脘悶等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