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能量損失

食物鏈能量損失

食物鏈能量損失是指通過食物鏈的各營養級在能量轉換過程中的能量損耗。光能通過光合作用轉化為化學能貯存於植物體中的效率一般為0.2%左右。次級生產力在相繼消費者營養水平上人約相當於1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物鏈能量損失
  • 外文名:energy loss in food chain
  • 學科:生態工程
  • 領域:環境科學
  • 釋義:通過食物鏈的各營養級在能量轉換過程中的能量損耗
定義,能量遞減定律,食物鏈效率,能量流動,

定義

食物鏈能量損失是指通過食物鏈的各營養級在能量轉換過程中的能量損耗。光能通過光合作用轉化為化學能貯存於植物體中的效率一般為0.2%左右。次級生產力在相繼消費者營養水平上人約相當於10%。

能量遞減定律

能量遞減定律亦稱“百分之十”定律。生物圈中各生態系統作為能量轉換器,在能量由低營養級向高營養級或由植物向動物、從食草動物向食肉動物流動過程中,存在一個只有10%的能量轉換效率規律的論斷。即是說高營養級僅能利用低一級營養級10%的能量,即能量在轉換過程中按10%的效率遞減。這是一個粗略的說法,實際效率變化較大,對於海洋食物鏈的能量轉換效率而言,可達到30%。
按此定律,人食用一公斤食肉性動物,相當於消費10公斤草食性動物,或100公斤植物。從這個意義上講,食物鏈越短,消耗於各營養級的能量就越少,人如果以植物為食,與以動物為食相比,通過營養級而損失的能量就較少。這樣,若要供養較多的人口,就必然會採取縮短食物鏈減少能量損失的措施,但這會使食物中動物性蛋白的供給減少,不利於提高人體素質。

食物鏈效率

食物鏈效率,指的是每個消耗階段獲得可使用能量的百分比。各種效率在不同物種中是不等的,如同化效率在食草動物和碎食動物中較低,在食肉動物中較高。生產效率在無脊椎動物很高,占30~40%,在恆溫動物中很低,僅為1~2%。食物鏈效率大約是10~20%,即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時,後一營養級獲得能量大約為前一營養級能量的10%,約有90%能量在能流過程中丟失,這就是通常所稱的十分之一法則。因此,食物鏈越長,消耗於營養級上的能量越多。

能量流動

能量流動在大多數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始於促進光合作用的藍綠藻、海藻、苔蘚類植物或高等植物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於使有機分子聚合在一起的鍵中。化學能可被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體本身直接用於自身的新陳代謝過程,亦可被傳遞給其他生物體。能量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逐級傳遞,太陽能是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它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態系統,然後從綠色植物轉移到各種消費者。
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1.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部各部分通過各種途徑放散到環境中的能量,再不能為其他生物所利用;
2.逐級遞減--生態系統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級遞減的。
一般情況下,愈向食物鏈的後端,生物體的數目愈少,這樣便形成一種金字塔形的營養級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