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病毒的微流控晶片快速檢測研究

食源性病毒的微流控晶片快速檢測研究

《食源性病毒的微流控晶片快速檢測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李永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源性病毒的微流控晶片快速檢測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永新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針對我國目前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以食源性疾病的可預防性為出發點,將研究重心放在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檢測技術上。選用國內食源性疾病密切相關的食源性病毒作為研究對象,將快速、高效、靈敏的新型智慧型化微流控晶片-雷射誘導螢光分析手段與分子生物學技術、化學計量學方法(回響曲面法、遺傳算法-支持向量回歸等)相結合,建立食源性病毒的快速分析方法,並對相關食品進行初步調研,分析和評估各類食品受病毒污染的風險性。擬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靈敏、分析成本低和綠色環保等優點,為預防醫學和衛生檢驗學研究提供新的有力分析手段,對保障食品安全、人民健康和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結題摘要

食源性病毒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致病因子,具有發病率高、感染劑量低、抵抗力強、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大規模爆發流行等特點。本項目針對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和食品中病毒含量較少且不能繁殖以及某些病毒體外培養困難等現狀,選用國內食源性疾病密切相關的諾如病毒(Norovirus)、輪狀(Rotavirus)、星狀病毒(Astroviruses)、腺病毒(Adenovirus)、腸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薩奇病毒A16型(CA16)等食源性病毒作為研究對象,將快速、高效、靈敏的微流控晶片-雷射誘導螢光檢測手段與聚合酶鏈反應(PCR)、逆轉錄PCR(RT-PCR)等分子生物學技術及新發展的化學計量學方法相結合,建立了食源性病毒的快速分析方法。本研究對食品樣品中病毒的洗脫與濃縮富集前處理方法、病毒核酸的逆轉錄及多重PCR/RT-PCR條件、微流控晶片分離條件等進行了細緻的最佳化,並對已有的微流控晶片-雷射誘導螢光檢測系統進行了最佳化,選擇靈敏度高且更加安全環保的SYTOX Orange 和SYBR Gold替代靈敏度低、毒性較大的溴乙錠作為核酸染料,使儀器的靈敏度進一步提高;選用電滲流小、對樣品吸附少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材質十字型晶片,不需要進行表面塗層改性,套用更為方便。將所建立的方法用於葡萄、布朗李、黃瓜、胡蘿蔔、生菜、菠菜、洋蔥和捲心菜等相關食品的初步調研。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靈敏、分析成本低和綠色環保等優點,為預防醫學和衛生檢驗學研究提供新的有力分析手段,對保障食品安全、人民健康和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