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味米是指人們通過對稻米進行品嘗後其直觀感覺認為好的稻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味米
- 外文名:palatable rice,the rice of palatability
- 別名:食味稻,食味水稻,食味稻米
- 研究領域:農學
- 套用領域:農業、食品業
- 稻米分類:優質食用稻米
- 所屬分類:粳稻、秈稻、糯稻
定義,構成水稻食味米的要素,1、粘性,2、硬度,3、甜味,4、香味,米的食味和成分,影響稻米食味的因素,世界稻米的食味特性,
定義
世界各地對水稻的食味嗜好根據自然、風土、飲食文化不同而因地制宜。食味米概念最早起源於20世紀的日本,並一直引導日本水稻發展。現今世界上知名優質的食味米是越光米(コシヒカリ)。2001年我國水稻食味學之父崔晶將此概念傳入我國,揭開我國食味米發展的開端。
構成水稻食味米的要素
1、粘性
2、硬度
3、甜味
4、香味
米飯外層的揮發性成分對其影響多。其香味構成因素仍在研究中。
米的食味和成分
米粒裡面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灰分、無機質和維生素等成分。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無機質等和食味有關。碳水化合物由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構成,直鏈澱粉和米飯的粘性、硬度關係密切。蛋白質和味道、粘性、硬度有聯繫。脂質和貯藏性有關,貯藏期間水稻游離脂肪酸生產量和食味高低呈反比。
影響稻米食味的因素
品種、產地、氣候、栽培管理、乾燥、貯藏、蒸煮米飯的方式。
世界稻米的食味特性
— | 糯米 | 低直鏈澱粉 | 中直鏈澱粉 | 高直鏈澱粉 |
---|---|---|---|---|
亞洲 | 寮國 泰國 | 中國(粳米) 中國台灣(粳米) 日本 韓國 尼泊爾 泰國(東北部) | 高棉 中國(秈米) 印度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 緬甸 巴基斯坦(Basmati) 菲律賓 泰國(中部) 越南 | 孟加拉國 印度 巴基斯坦(IR6) 菲律賓 斯里蘭卡 泰國(北、中、南部) |
亞洲以外地區 | — | 阿根廷 澳大利亞 西班牙 美國(短粒和中粒) 俄羅斯 | 巴西(陸稻) 古巴 硬道理 象牙海岸 賴比瑞亞 馬達加斯加 奈及利亞 美國(長粒) | 巴西(水稻) 哥倫比亞 幾內亞 墨西哥 秘魯 |
表1產米國(地區)對水稻直鏈澱粉含量多少的喜好
在中國食味米一般按照經濟發展程度劃分,東部發達地區和東北地區一般食味米採用的是粳米評級,中部發展中地區(不含東北地區)一般採用秈米評級。西部地區一般採用可種植的水稻進行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