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中心與太陽中心角距離和太陽視半徑的比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分
- 實質:天文學用語
- 定義:指日﹑月被食的程度
- 階段:五個
含義,日全食的五個階段,日食食分的計算,影響因素,日食時,月食時,日食和月食的重疊,
含義
【詞語】:食分
【注音】:shí fēn
【釋義】:1.天文學用語。指日﹑月被食的程度。食,通"蝕"。
(以下摘引《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語文出版社)》)
“食分”這樣一個詞,它是用來表示日月食的程度。對於日食而言,食分並不表示太陽圓面被遮掩的面積,而是表示日面直徑的被遮部分與太陽直徑的比值。以太陽的直徑作為1,如果食分為0.5,這就表示太陽的直徑被遮去了一半;如果食分為1,那就是太陽的整個圓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很顯然,食分越大,日面被遮掩的程度就越大。日偏食、日環食的食分是小於1.0的,日全食的食分是大於等於1.0。
日全食的五個階段
日全食的全過程包括5個階段。
初虧:當月面的東邊緣剛接觸太陽圓面的瞬前,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西邊緣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這是日食的開始。
食既: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是日全食的開始。食既時可以看到貝利珠現象。這是由於月亮上的環形山谷剛好使陽光透過的緣故。
食甚:月面中心移到日面中心最近的時刻,叫做食甚。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時刻。
生光:月面的西邊緣與日面的西邊緣內切的時刻,叫做生光。生光是日全食的結束。
復圓:月面西邊緣與太陽東邊緣相接觸的時刻,叫做復圓。從這時起,月亮完全離開太陽,日食結束。
日環食的全過程同樣包括以上5個階段。而對日偏食來說,月面和日面只在日食開始和結束時各外切一次,因此只有初虧,食甚和復圓3個階段。
日食食分的計算
中國古代的日食食分算法自北魏張龍祥《正光歷》(公元523 -565年)始有設計,此後成為諸歷交食計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必須說一下日食食差,‘日食三差”算法是我國古代曆法日食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算法,這三差包括時差、氣差、刻差,合稱日食三差。其中時差是因月亮視差引起的對日食食甚時刻的修正值;氣差和刻差,合稱食差,是因月亮視差引起的對日食食甚時刻月亮到黃白交點距離的修正值。我國古代日食食分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先設計相應的算法求出食差,用求得的結果修正實月亮到實黃白交點的度距,求出視月亮到視黃白交點的度距,然後以視月亮到視黃白交點的度距構造日食食分算法。因此可以說,我國古代日食食分算法的核心就是食差算法。
先介紹《正光歷》的日食食分算法,我國古代的日食食分算法始於北魏張龍祥所造的《正光歷》,《魏書卷一百七·志第八》
推蝕分多少術曰:置入交限十五度,以朔望去交日數減之,余則蝕分。
按太陽在黃道上日行一度,《正光歷》實際上給出了如下的食分算法:
食分=15一去交度數
這是我國古代曆法中出現的第一例日食食分算法,也是我國古代日食食分算法最基本的形式。
按《正光歷》取日食不偏食限為15度,且將日面視直徑等分為15分,上面的公式和下面的是等價的
食分=(15 – 去交度數)/15 * 15,看看他的天文意義
O為黃白交點,C交食時月面中心,D為推導用的虛擬月亮,A為交食時太陽中心, B是推導用的虛擬太陽,E和G,F和H,C和K分別為三組等黃緯點。
根據食分的定義有食分=EF/2BH,我國曆法中推導日食認為太陽和月亮的視直徑基本相等,所以有食分=(約等於) EF/BD。又由於AC=BK,EF=HG,AC+EF=BD,可得DK=EF,又有三角DCK和三角DOB相似,故下面的公式成立 DK/BD=CK/OB=CD/OD,也就是EF/BD=(OB-OA)/OB=(OD-OC)/OD=(BD-BK)/BD,分析(OB-OA)/OB,其中OA是食甚時刻太陽到黃白交點的度距,OB是剛好要發生日食狀態下太陽到黃白交點的度距,前面說了《正光歷》取日食不偏食限為15度,因此(OB-OA)/OB=(15-OA)/15=(15-去交度數)/15,《正光歷》將日面視直徑等分為15分,那么食分就可表示為(15-去交度數)/15 * 15 = 15-去交度數,這就是正光歷推食分的公式的由來。
依現代天文理論食分= EF/BD,我國的古代曆法則將食分則定義為食分= EF/BD*太陽視直徑的總分。顯然,兩種食分定義雖在形式上有差異,但本質卻完全一樣。
影響因素
日食時
雖然太陽的實際角直徑約為1,392,000公里,而月球則約為3,500公里,相差近400倍。但由於太陽距離地球平均約149,600,000公里,而月球則平均約380,000,相差近400倍。根據這個情況,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與月球的大小几乎相等,但由於軌道並非正圓形,因此會有些少差異。另外,在地球上每個地區看到的日食情況各有不同,視乎本影及半影在各區的分布。 受到以上原因的影響,每次日食都會出現不同的情況。
月食時
月食與日食不相同。日食是指太陽被月球遮蓋而出現的情況,因此地球看到日食。而月食則指月球被地球所遮蓋而出現的情況,月球部分地區沒被太陽完全照射,因此地球看到月食。月食並沒有所謂月環食,這是由於月食時,地球的本影必然比月球大。另外,在不同地區看到的月食情況都是相同的(不包括天氣、角度位置)。
日食和月食的重疊
網傳“2012.12.24.將會出現歷史以來最為罕見的九星連珠,屆時,日食、月食將會重合在一起”,這明顯是謠言。日食只能發生在農曆初一前後,月食只能發生在農曆十五前後,根本不可能“重疊發生”。當然,日食和月食的發生時間經常會間隔半個月左右,但是這個現象很常見,大家查查日食和月食發生時刻表就知道了,也不可能會帶來什麼災難。至於九星連珠什麼的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就算真的發生了,即使是十幾顆行星(算上齊娜、穀神星等等N顆矮行星)排成“葫蘆竄”,對地球也基本上沒有影響。如果覺得十幾顆行星還不夠,那么再加上幾十萬顆小行星和N顆奧爾特雲的彗星,就算上百萬顆太陽系天體全都串成葫蘆竄,也不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這點你可以用高中物理課本里的萬有引力公式自己去計算。而且九星連珠發生的機率很小很小,想遇到“葫蘆竄”,除非大家去吃人參果。大家也可以上網查一下或用Starry Night Pro Plus 6等軟體模擬一下也能知道至少近幾十年是不會發生九星連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