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崖古建築群

飛雲崖古建築群

飛雲崖古建築群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新州鎮東坡村湘黔公路北側,西距縣城12 公里。

基本介紹

概述,布局,特點,

概述

1443年 (明正統八年)首建月潭寺,後曾多次遭受自然損毀,1599年(明萬曆二十七年)及1855年(清鹹豐五年)先後兩次毀於戰爭。經歷代增修擴建,遂形成一組別具特色的古建築群,現存大部分古蹟為明清建築。 飛雲崖古建築群及後山天然林,建有兩道磚牆圍護。外牆東至飛雲崖瀑布,南臨秀水溪,西抵賽馬場、斗鳥場,北為後山天然林。內牆依山傍水而建,將飛雲崖古建築群圍在其中。飛雲崖古建築群是一組集文物古蹟、風景園林、民族風情於一體的古代民族建築群。2006年5月25日,該建築群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布局

飛雲崖又名飛雲岩,初名東坡山,亦名月潭,又以崖間有洞而稱飛雲洞。飛雲崖寺宇傳說為苗民創建,明正統八年(1443)指揮使常智募建月潭寺。飛雲崖的平面布局為東西二院,東院由牌樓皇經樓長廊滴翠亭碑亭接引閣、小官廳、觀音殿童子亭聖果亭組成;西院由月潭寺牌坊雲在堂養雲閣、大雄寶殿、南廂房、北廂房、萃秀園等組成。有各時代存留的摩崖、石刻數十處,保護範圍占地2平方公里。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日,居住在附近的苗族同胞都要在這裡舉行一年一度的民族集會,成為飛雲崖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又是當地民眾苗族蘆笙會活動的場所。

特點

據《貴州古建築》說:飛雲崖古建築群“平面布局可分為東西二院。東院的布置比較靈活,山門及皇經樓均居於縱軸線上。皇經樓之後,一反通常格局,長廊、滴翠亭、聖果亭、碑亭、接引閣等建築物依山傍水安排在軸線兩旁,形成比較開闊的空間,把人們的視線引向飛雲崖。西院建築布局比較規整,月潭寺及大官廳,均自成格局。”1983年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到飛雲崖考察,對這裡的建築布局也極為讚賞。該古建築群既具晚清南方古建築的風格,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這裡的亭台樓閣都具園林建築風韻,顯得韻致風雅。
記事碑記事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