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去來器效應(boomerang effect)是指個體所作所為的結果反而使其受到損害的效應。飛去來器是指一種飛鏢,原是澳大利亞土著人用曲形堅木製成的扁薄而帶鋒刃、用來戰鬥和狩獵的武器。投出後能飛回原處。心理學中引用它比喻人們工作的結果“適得其反”。如勸說者進行勸說(或宣傳)時,沒有注意到對方的特殊情況及說服教育的藝術性,只是埋頭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拚命吹噓個人的思想觀點,被說服者就會對他不信任,甚至反感,最終的效果與說服者期望的相反,雙方溝通失敗,勸說者反被視為用心不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去來器效應
- 又名:飛鏢效應
- 提出者:納季控什維制
- 喻指:情緒逆反的心理現象
- 產生原因:目標與手段不協調一致
- 解決方式:杜絕事與願違的傻事等
相關事例,產生原因,解決方式,
相關事例
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常會發生這種飛去來器效應。例如在宣傳一種不能使人接受的觀點時,假如宣傳者對這種觀點做出肯定的評價並竭力說服聽眾接受,其結果反而使聽眾越來越反感,使聽眾的信念朝著宣傳的相反方向發展,距離宣傳的觀點更遠,從而導致宣傳工作的徹底失敗。又如為了把學習成績提升上去,有些學生拚命加班加點和開夜車、搞題海戰術和疲勞戰術,弄得整天頭昏腦脹的,毫無學習效率可言,結果考試成績適得其反,一敗塗地。又如有位教師拖堂引起的學生“情緒逆反”現象,情況是這樣的:已是上午第四節課了。同學們都期望著教師能早點下課,最起碼是按時下課,因為他們實在有點疲勞了。但是,化學教師還沒有察覺到學生的心理反應,還一個勁地往下講。下課鈴聲響了。他仍津津有味地講著課。看得出來,這位教師是位認真負責的教師,幹勁十足,毫不馬虎。但學生聽課的勁越來越差,開始還認真聽講,繼而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最後交頭接耳,傳遞紙片,甚至故意咳嗽,搬動桌椅,打哈欠,整個教室騷動起來。弄得這位教師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產生原因
為什麼會如此多的發生飛去來器效應呢?其原因茲分述如下:
一是目標與手段不協調一致。目標是我們行動反應後所要取得的東西,手段是我們實現目標的方式。目標與手段必須匹配,而且必須是最佳的匹配。上述幾例“飛去來器效應”事實上就出在當事人把目標與手段相分離,只是把注意力盯在要達到的目標上,而忽視了手段的擇優選取和最佳匹配的問題,以致手段與目標不匹配,因而引發了一系列中間反應,對實現目標起了干擾作用。
二是心厭引起的情緒逆反作用。常言道:“話不投機半句多。”也就是說,話不投機就會產生心厭現象,再加上強行灌輸就更增加了厭煩情緒,以致情緒越來越向相反的方面發展。夫妻之間吵架,正在氣頭上,如果一方想對另一方解釋,此時越解釋越糟糕,因為他會認為你是在別有用心,你是在用計謀,而不是在陳述事實,因此,你越解釋他越不愛聽,越會來氣,以致大鬧一場。可見,話不投機須沉默,此時沉默就是金。
解決方式
上述分析中我們也足見飛去來器的消極作用。作為學校教師在做說服、導學等工作時,一定要防止這種效應的危害作用。因此,要注意運用如下幾方面的導學育人對策:
首先,學校教師一定要杜絕事與願違的傻事。不該說時堅決不說,不該強行灌注時堅決不去強行灌注,“不說倒還好,越說越糟糕”的傻事堅決不做,要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軌跡,注意說服、勸解等的時機與場合,做時機相符的導學育人行為。因為,根據飛去來器效應的特點,情感的飛去來器在飛去時勢急力強,此時根本無法攔截,硬要攔截,此時飛去來器的強大運動慣性,只會弄得大家兩敗俱傷。其實,飛去來器飛出去後到了一定時間,它自會折返,我們只要在運動弧線的“最遠點”等著,以觀察是否有使其不利於回歸原點的因素,以便及時排除。例如前面這位化學老師,如果懂得飛去來器效應的特點,那么,他就不會拖堂,即使拖堂了,也會馬上發現學生的情緒逆反現象,會即刻停止講課,更不會因此抱怒學生不好好學習,更不會強行灌注,更不會心罰、體罰。因為他知道只要中止講課,這些逆反心理與行為均會即刻消失,情感就會失而復原,重新回到喜歡化學老師上來。
其次,即使發生了飛去來器效應引起的情緒逆反現象,學校教師也不要驚慌,不必急於解決,更不能大發雷霆。因為驚慌無濟於事,學生不會憐憫;急於解決,只會亂作一團,理不出頭緒;大發雷霆,只能火上澆油,斷絕情緒回歸的通路。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如同上述那樣,學校教師要在情緒回歸路的最遠處等著,以觀察是否能沿著自然的態勢在回歸的通路上折回。如果能,學校領教師只要看著等著即可;如果不能,最好也不要自己親自馬上強勸,要進行冷處理,或找一個對方信任的教師去說服。這樣,情感逆反的強度就會很快舒減,情感又會回到原來的水平上,有時還會比原來的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