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隱身技術

飛機隱身技術

飛機的隱身能力是指通過降低飛機的雷達紅外雷射、電視、目視及聲學特徵,使敵方的各種探測設備難以探測和跟蹤飛機的能力。飛機的隱身技術一般包括雷達隱身技術、紅外隱身技術、可見光隱身技術和聲波隱身技術等。如雷達隱身技術,就是通過採取各種措施縮小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從而壓縮雷達的探測距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機隱身技術
  • 外文名:Aircraft stealth technology
  • 隱身種類:雷達隱身,紅外隱身,可見光隱身
  • 隱身方法:降低飛機的雷達、紅外等特徵
  • 隱身目的:使敵方難以探測和跟蹤飛機
  • 隱身材料:吸波材料、透波材料和導電材料
隱身的種類,隱身措施,隱身材料,

隱身的種類

隱身技術是一種把自己隱藏在暗處,在敵方不易察覺的情況下,對敵方實施突然打擊的自我防護技術。實現戰場軍事裝備隱身化的技術措施多種多樣,主要有外形隱身措施、電子隱身措施、紅外隱身措施、視頻隱身和聲頻隱身措施等。電子隱身就是我們通常所說得雷達隱身,以雷達反射信號最小為目的;紅外隱身顧名思義就是使紅外反射信號最小,現在已套用的如F-22的二元噴口就可以大大減小紅外反射信號;視頻隱身通常是用各種迷彩色來完成的;聲頻隱身的關鍵是減小發動機的噪音,這對低空飛行器非常重要。

隱身措施

由於當前飛機受到的主要威脅來自雷達探測裝置和紅外探測裝置,因此,隱身技術多套用在這兩個方面,飛機的隱身能力常用飛機的散射特性和輻射特性來衡量。為了儘量減小這兩項性能指標,可以採取以下隱身措施:
改變飛機外形,採用雷達隱身外形
飛機的外形除了要滿足氣動特性的要求外, 還要儘量減小雷達散射面積, 所採取的主要措施有:
(1)機翼與機身融合(如B-2隱身轟炸機);
(2)座艙與機身融和,採用低扁平滑的座艙,且座艙蓋表面金屬化,噴鍍透明金屬薄膜;
(3)傾斜雙垂尾、V 型尾翼(如F-127)、無尾翼(如B-2);
(4)角錐型機頭、多面體機身,對雷達形成瞬時,閃爍的微弱回波(如F-117A);
(5)平板雷達天線及隱身雷達罩;
(6)齊平安裝或可收放的天線;
(7)將口蓋直線縫隙改為鋸齒形,用邊緣衍射代替鏡面反射;
(8)取消外掛武器、吊艙和副油箱等一切外掛物;
(9)發動機採用半埋式或完全機內、翼內安裝方式;
(10)採用S形進氣道,利用機身或機翼遮擋進氣口和尾噴口,或加裝進氣口隱身網罩。
降低飛機的紅外輻射特徵
為了降低飛機的紅外輻射,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採用紅外輻射較弱的渦扇發動機;
(2)採用二元噴管,可濾塗90%的紅外輻射,採用異型噴管改變紅外波長,使敵方紅外探測器失調;
(3)尾噴管處採用紅外擋板遮擋和禁止紅外輻射;
(4)採用新型霧化噴嘴,使燃油充分燃燒,減少發動機排煙,以減弱紅外輻射;
(5)在燃油中加入特殊添加物,以降低排氣的紅外輻射或改變排氣的紅外波長;
(6)加裝紅外抑制器或引入冷空氣,降低排氣的溫度;
(7)採用吸熱、隔熱材料,抑制飛機表面溫度,降低紅外輻射。
採用阻抗載入法控制目標的二次輻射
在飛機表面開多條縫隙、洞或腔體,在不影響飛機氣動外形的前提下,改變蒙皮表面的電流分布,使其產生附加輻射,在遠場與目標的原輻射場疊加,當等幅反相時,其合成輻射場趨於零。也可以在縫隙上接以分布或集中參數的阻、容元件,以控制其二次輻射,改變雷達反射截面積。

隱身材料

飛機中的隱身材料主要是指吸波材料、透波材料和導電材料。為達到隱身性能指標,材料的性能、使用形式和使用部位都非常重要。
表征隱身材料性能的指標一般採用電磁反射率來表示。採用隱身外形往往受到飛機氣動外形的限制,廣泛採用吸波、透波材料和塗層則能顯著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因此,應儘量採用能吸收電磁波和透過電磁波的非金屬複合材料做飛機的構件,在必須採用金屬材料的部位,塗敷電磁波吸收塗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