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與危機:兒子眼中的赫魯雪夫》是2006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赫魯雪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彈與危機:兒子眼中的赫魯雪夫
- 作者:(俄)謝·赫魯雪夫
- 譯者:朱文宜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8月1日
- 頁數:785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1093349, 780109334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謝爾蓋多年跟隨父親身邊,曾有幸目睹赫魯雪夫面臨危機時的表現。他又曾直接參與飛彈的研製工作,也是某些國際事件的見證人。他以平實的文字,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的赫魯雪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序幕
起步
母親的回憶
兄長列昂尼德的身世
史達林之死
柏林騷亂
從基輔到莫斯科
新的氣象
參觀米亞西謝夫設計局
與馬林科夫關係的變化
狠批海軍大國夢
初登國際舞台:日內瓦會議
第二章 加速
秘密報告背後的秘聞
訪火箭專家科羅廖夫
英國之行:圖-104大出風頭、“火箭攻勢”、丟槍風波、採購趣聞
該死的U-2飛機
狄托——朋友兼對手
第三章 考驗
提比里西街頭事件
波蘭局勢:轉危為安
匈牙利事件:蘇聯出兵內幕
蘇伊士運河事件
名將葉列緬科的尷尬
驚心動魄的六月:元老派讓父親下台
罷免朱可夫
第四章 突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響尾蛇式飛彈與中蘇關係
伊拉克危機
倡議暫停核試驗
火箭演習
第一次柏林危機
參觀揚格利設計局
尼克森來訪:市場風波、廚房辯論
美國之行:圖-114飛機、IBM的自助餐廳、農場主加斯特、請柬不翼而飛
艱難的起步
蘇聯火箭首次登月
切洛梅的太空情結
第五章 競賽
美國間諜飛機一再侵犯領空
莫斯科苦思良策、嚴加防範、擊落U-2飛機的真相
赫魯雪夫的外交遊戲
與“反黨集團”的鬥爭
巴黎首腦會議不歡而散
加緊飛彈研製工作
枕戈待旦,嚴陣以待
美國的“科隆計畫”
俄國農民撿到美國“發現者號”
全力支援古巴
親自參加聯合國大會
皮鞋風波
P-16飛彈發射失敗,傷亡慘重
甘迺迪入主白宮,蘇交還美飛行員
古巴告急
美國人聲稱將遨遊太空;加加林捷足先登
字航英雄凱旋歸來,莫斯科夾道歡迎
豬灣事件
父親致函美國總統,入侵者全軍覆沒,保衛古巴任重道遠
第六章 危機
裁軍問題
德國問題
蘇美首腦日內瓦會晤失敗
恢覆核試驗
薩哈羅夫院士堅決反對
環球飛彈
太空飛行計畫
核動力轟炸飢方案被否決
柏林圍牆危機
美蘇對峙,劍拔弩張
蘇美首腦建立非官方聯繫渠道
史達林遺體遷出陵墓
國防會議——規劃火箭研製工作
卡斯楚號召人民:“祖國或者死亡!”
秘密向古巴部署飛彈
新切爾卡斯克工人流血事件
與古巴簽訂秘密協定,佩尼科夫斯基間諜案
調兵遣將,化裝進入古巴
美國連連核爆炸,蘇聯進行新一輪核試驗
阿富汗國王黑海度假
為美國大使回國餞行
蘇美部分停止核試驗
大批蘇聯武器運輸船抵達古巴
美國發現蘇聯在古巴的飛彈基地
莫斯科和華盛頓的捉迷藏遊戲
總統說:“我們遇到大麻煩了。”
決定對古巴進行海上封鎖
為小說《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開綠燈
佩尼科夫斯基的最後一個情報
蘇聯政府發布備戰命令
卡斯楚緊急要求安理會討論所發生的危機
蘇美海上對峙,戰爭一觸即發
蘇船隊奉命停止前進
赫魯雪夫答應從古巴撤出飛彈
美國許諾保證古巴安全
危機期間的克格勃與中央情報局
赫魯雪夫與甘迺迪的來往信函
莫斯科對駐古蘇軍的行動嚴加控制
卡斯楚要求對美實行核打擊
卡斯楚拒絕會見蘇聯大使
卡斯楚致信赫魯雪夫
美國同意撤消土耳其基地
卡斯楚認為赫魯雪夫是個叛徒
米高揚專程去古巴遊說
美國艦隻頻頻向蘇聯潛艇挑釁
伊爾-28轟炸機與美國關塔那摩海軍基地
米高揚受到冷遇,卡斯楚大發雷霆
美國要求實地檢查飛彈撤離現場,卡斯楚斷然拒絕
美國堅持在公海上進行檢查
蘇聯同意敞開甲板,讓美國人拍照清點
卡斯楚怒不可遏,中斷和米高揚的談判
蘇聯再撤出伊爾-28轟炸機
美國解除海上封鎖
根據生產原則改組黨的機構
危機結束,米高揚返回莫斯科
世人評說
卡斯楚對蘇聯的35天訪問
卡斯楚怒斥赫魯雪夫等人
卡斯楚在瞄準美國的飛彈上籤上自己的名字
第七章 結局
重提柏林問題
國防會議決定大批生產洲際彈道飛彈
關於兵役制的爭論
赫魯雪夫大談軍隊體制改革
中央的人事變化:勃列日涅夫任中央第二書記
五一節口號風波
蘇美限制核試驗協定
蘇美建立熱線電話
對越南戰爭隔岸觀火
與美國聯合登月的構想
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
國內問題積重難返。人們要擺脫父親
勃列日涅夫主張從肉體上消滅赫魯雪夫
別墅里的風波
走漏風聲,勃列日涅夫舉止失常
帽子的故事
一個時代結束了:“老爺子該休息了!”
為什麼父親不採取行動,進行鬥爭?
第八章 尾聲·停滯
對父親的批判:唯意志論和主觀主義
停止改革,恢復舊體制
編造謊言,為史達林招魂
關於父親銷毀自己檔案的傳說
我的辯白
反飛彈防禦系統擱淺
登月計畫受挫,H-1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