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仙閣摩崖造像,是蒲江沿蒲江河和臨溪河岸14處兩漢至唐宋摩崖石刻造像群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題材豐富,形態各異,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仙閣摩崖造像
- 地點:中國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
- 性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時間:2006年
位置概況,精美造像,造像特點,
位置概況
2006年5月,飛仙閣摩崖造像與蒲江縣鶴山鎮蒲硯村古佛山的龍拖灣摩崖造像一道,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稱蒲江石窟。
精美造像
從年代上來分,87龕石刻中,唐代68龕、五代1龕、宋代7龕、明代1龕、清代10龕。這些造像有佛、菩薩、天王、力士、金剛、夜叉、飛天等,共588尊。
造像特點
從型制上來看,飛仙閣造像基本上是鑿一大龕或小龕,龕內摩崖造像。石龕的型制有兩種:一是平面呈方形的平頂龕,束腰高須彌座,一般有門框,門框上對稱雕刻力士或供養人,正中雕一主佛,兩側配置其他石像。二是平面呈長方形的平頂龕,門框對稱刻力士或獅子,或刻忍冬紋及其他花紋,多是後人加上的。
造像大的高達6米多,小的僅高23厘米。蒲名路邊的8號龕,是飛仙閣造像中最大的造像,龕內是一尊高達6米的彌勒佛坐式全身像。佛像左手撫膝,右手放在腿上,造像莊嚴,比例勻稱。
飛仙閣造像以佛教題材為主要內容,反映了佛教的經典、故事。在少數造像中,也有道教的東西。佛教造像以三世佛和菩薩為主,主要表現為佛像、菩薩像。佛為彌勒佛、阿彌陀佛、釋迦等,菩薩以觀音最多。
造像的裝飾手法,種類很多,主要為直平階有式和凸凹式相結合,表現為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線刻等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