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米奇

颶風米奇

颶風米奇(英語:Hurricane Mitch)是大西洋有紀錄以來其中一個最強烈的熱帶氣旋,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90公里。米奇是1998年西洋颶風季的第十三個熱帶風暴、第九個颶風以及第三個強烈颶風。當時,米奇是大西洋十月份有紀錄而來最強烈的颶風,但後來被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颶風威爾瑪超越;它當時也並列為第四強的大西洋颶風,後來降至第七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颶風米奇
  • 外文名:Hurricane Mitch
  • 形成:1998年10月22日
  • 消散:1998年11月9日
  •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285公里/小時
  • 最低氣壓:905毫巴百帕);26.72inHg
  • 傷亡:至少19,325人
  • 損失:$62億
簡介,風暴歷史,防災,影響,遇難人數,熱帶氣旋,參考文獻,

簡介

1998年10月22日,米奇在西加勒比海生成,其後在極佳的大氣環境下移動,強度迅速增強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最高等級——五級颶風。米奇轉向西南移動並減弱後,以颶風的下限強度襲擊了宏都拉斯;其後米奇經過中美洲,在坎佩切灣重組,並襲擊佛羅里達
米奇在10月29日到11月3日期間移速緩慢,因而在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留下破紀錄的降水量。米奇引起的水災使它成為大西洋有紀錄以來殺傷力第二大的熱帶氣旋;截至1998年年終,米奇共導致近11,000人死亡,超過8,000人失蹤。此外,水災也導致嚴重的財產損失,當時估計經濟損失達50億美元。

風暴歷史

米奇的前身是一個在1998年10月10日離開非洲大陸,進入大西洋的熱帶波動。系統向西移動,但受強烈垂直風切變影響而缺乏組織;直至10月18日進入加勒比海,系統的對流才逐漸增強,在10月22日,該熱帶波動於牙買加金斯敦以南約670公里處增強為熱帶低氣壓。在微弱引導氣流影響下,米奇繼續西行,在10月23日於哥倫比亞聖安德烈斯之東南偏東約420公里處增強為熱帶風暴。
起初,一個位於米奇上空的高空低壓引起較強的垂直風切變,限制了米奇的發展。米奇在該海域繞了一圈後轉向北移動,風切變減弱,使米奇得以增強。10月24日,米奇在牙買加以南約475公里處達到了颶風的強度,在較高的海水溫度和良好的高空輻散結構協助下,米奇迅速增強。在10月24至25日期間,米奇的中心氣壓在24小時內下降了52百帕斯卡;在10月26日,米奇達到了巔峰強度,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90公里,中心氣壓低至905百帕斯卡,是有紀錄以來在大西洋颶風中心觀測到的其中一個最低氣壓值。
其後,一高壓脊引導米奇西行,使其與宏都拉斯的陸地接觸,米奇的強度因而稍微減弱。10月27日,米奇通過天鵝群島後,強度穩定減弱。與此同時,影響米奇的高壓脊繼續增強,使米奇沿宏都拉斯海岸轉向偏南方移動。10月29日,米奇在宏都拉斯拉塞瓦(西班牙語:La Ceiba)以東130公里處以一級颶風的強度登入,中心持續風速約每小時130公里。米奇在陸上繼續減弱,同時開始轉向西,穿過中美洲。它的低層環流中心在11月1日於瓜地馬拉墨西哥的邊境附近消散。
米奇的殘餘低壓區轉向北進入坎佩切灣,11月3日在梅里達之西南方240公里處再度被認定為熱帶風暴,並轉向東北移動,並在11月4日於尤卡坦半島坎佩切附近登入。米奇在陸上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但隨後在墨西哥灣東南部重新增強為熱帶風暴。當米奇受一冷鋒影響向東北加速移動,它逐漸增強,11月5日它在佛羅里達那不勒斯附近再次登入,中心持續風力為每小時100公里。同日較後時間,米奇轉化為溫帶氣旋,並維持了數天,移至英國以北並失去溫帶氣旋的特性。

防災

當米奇在加勒比海西部停滯時,它的動向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建議該區的居民密切監察颶風的走向。在登入宏都拉斯的兩天前,米奇轉而襲擊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在風暴登入前二至三天,從宏都拉斯與尼加拉瓜的邊境到貝里斯,各區的政府都發出了熱帶氣旋警報。
因為風暴的威脅,宏都拉斯政府撤離了海灣群島(Bay Islands)上45,000居民的一部分,並動員了全部陸軍、空軍和海軍的力量防災。貝里斯政府發出了紅色警報,要求離岸島嶼的居民撤離至內陸。米奇曾威脅以四級颶風的強度襲擊貝里斯市,該市大部分居民疏散,以免37年前颶風哈蒂(Hurricane Hattie)的災難重複。瓜地馬拉也發出了紅色警報,建議船隻留在港口,並呼籲居民預備或尋找避難之處;當局又警告河流可能氾濫。直至米奇登入,加勒比海西部沿岸已有大量居民被撤離,在宏都拉斯有100,000人;瓜地馬拉有10,000人;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則有20,000人。

影響

颶風米奇是自1780年大颶風以來殺傷力最大的大西洋颶風,造成的死亡人數超越了1900年加爾維斯頓颶風(Galveston Hurricane of 1900)。米奇導致約11,000人被證實死亡,近11,000人失蹤。移動緩慢的米奇為中美洲帶來近900毫米的降水量,它引起的水災和土石流是遇難人員喪生的主因。水災和土石流損毀或破壞了數以萬計的房屋,總計財產損失超過50億元(1998年美元,以2006年美元計則達60億),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遭受了大部分的損失。在米奇之前,中美洲殺傷力最大的颶風是造成約8,000至10,000人死亡1974年的颶風菲菲(Hurricane Fifi)。
米奇襲擊宏都拉斯之前,曾為沿岸地區帶來高至6.7米的海浪。它登入時,強度雖然減弱,但仍引起較強的風暴潮和3.7米高的海浪。當米奇在該國移動,它帶來了驚人的降水量,最高的紀錄是喬盧特卡的910毫米,該區在一天內錄得460毫米的雨量。米奇影響期間喬盧特卡的降水量相當於當地212天平均降水量的總和,這時候,喬盧特卡河氾濫至平時闊度的六倍。宏都拉斯廣泛的水災是由於當地刀耕火種的農業,使森林未能吸收過剩的水份。再者,當地山區估計降水量達1900毫米,河流收集了這些雨水,使河流在該國廣泛地氾濫。當時平均深度最深的是烏盧阿河(Ulúa River)的12.5米,而平均最闊的是萊安河(Río Lean)的359尺。宏都拉斯地手勢多山,所以降雨也在該國引發多宗山泥傾瀉。

遇難人數

地區 直接死亡人數
巴拿馬 3
哥斯大黎加 7
牙買加 3
尼加拉瓜 3800
宏都拉斯 7000
瓜地馬拉 268
薩爾瓦多 240
伯里茲 11
墨西哥 9
美國 2
離岸 31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由水蒸氣冷卻凝固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結構。所以當熱帶氣旋登入後,或者當熱帶氣旋移到溫度較低的洋面上,便會因為失去溫暖、潮濕的空氣供應能量,而減弱消散,或失去熱帶氣旋的特性,轉化為溫帶氣旋
熱帶氣旋的移動主要受到大尺度氣候系統和科里奧利力所影響;此外,科里奧利力角動量守恆原理也使熱帶氣旋的雲系圍繞著中心旋轉。在北半球,熱帶氣旋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以順時針旋轉。
伴隨熱帶氣旋的大風、大雨、風暴潮等可以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或人命傷亡;不過熱帶氣旋亦是大氣循環其中一個組成部分,能夠將熱能赤道地區帶往較高緯度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1998年).颶風米奇熱帶氣旋報告.於2006年4月20日查閱.
2、^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1998年).颶風米奇討論#14.於2006年4月20日查閱.
3、^ 3.0 3.1 3.2 (英文)“颶風米奇可能轉而襲擊尤卡坦”,法新社.於2006年4月20日查閱.
4、^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英文)國家氣象資料中心(2004年).米奇:自1780年以來殺傷力最大的大西洋颶風.於2006年4月25日查閱.
5、^ (英文)“颶風米奇停滯,準備猛擊宏都拉斯”,路透社.於2006年4月25日查閱.
6、^ (西班牙文)Honduras casi desaparece del mapa debido al Huracán Mitch.於2006年5月1日查閱.
7、^ (英文)美洲開發銀行(2004年).颶風米奇過後的中美洲-瓜地馬拉.於2006年4月25日查閱.
8、^ (英文)美洲開發銀行(2004年).颶風米奇過後的中美洲-薩爾瓦多.於2006年4月25日查閱.
9、^ (英文)宏都拉斯的非官方報告.於2006年4月25日查閱.
10、^ (英文)美洲開發銀行(2004年).颶風米奇過後的中美洲.於2006年4月25日查閱.
11、^ (英文)美國地質研究(2002年).颶風米奇:宏都拉斯若干河流的洪峰流量.於2006年4月25日查閱.
12、^ (英文)美洲開發銀行(1998年).颶風米奇過後的中美洲.於2006年4月28日查閱.
13、^ (英文)美國地質研究.颶風米奇的調查.於2006年4月28日查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