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安娜(2003年第1號熱帶風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熱帶風暴安娜英語:Tropical Storm Ana)是有紀錄以來北大西洋在4月份出現的第一個熱帶氣旋,並且截至2014年仍然是唯一一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颶風安娜
  • 外文名:anna
簡介,發展歷史,颱風記錄,

簡介

熱帶風暴安娜英語:Tropical Storm Ana)是有紀錄以來北大西洋在4月份出現的第一個熱帶氣旋,並且截至2014年仍然是唯一一個。作為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首場風暴,安娜的形成還標誌著自1851年開始有可靠氣象記錄以來大西洋颶風季第5早的開局。系統源於4月20日百慕達以西一股非熱帶低氣壓發展成的亞熱帶氣旋,形成後向東南偏東方向移動並逐漸組織,於4月21日轉變成熱帶氣旋並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95公里的最高強度。安娜轉向東北偏東,由於風切變和穩步逼近冷鋒的影響而逐漸減弱,於4月24日轉變成溫帶氣旋
風暴掠過百慕達並造成小雨,系統殘留還給亞速爾群島英國帶去降水。安娜產生的大浪導致佛羅里達州沿海的一艘船傾覆,奪走了兩人的生命。

發展歷史

4月18日,由於上層低壓槽和地表鋒面槽的相互影響,百慕達西南偏南方向約390公里海域發展出一股不具備熱帶天氣系統特徵的低氣壓。地表鋒面槽從烈風中心延伸至伊斯帕尼奧拉島,將加勒比海的潮濕空氣向北帶到低氣壓的環流中,給波多黎各帶去暴雨。由於東側和西翼都有高壓脊存在,低氣壓總體保持向北移動。4月19日,系統中心附近開始產生零散的對流,這天清晨的衛星圖像表明其中有緊密的風力核心。轉向西北後,氣旋以環狀路徑向東南方向移動,並逐漸由於上空的上層低壓槽深化而與地表鋒面天氣系統分離。。中心上空的對流結構得以改善,估計系統於4月20日清晨在百慕達以西約400公里洋面發展成亞熱帶風暴。不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實際操作中是於21小時後才將系統歸類為亞熱帶氣旋。
亞熱帶風暴向東南偏東方向移動並繼續組織,到4月20日晚已發展出暖心。根據系統組織結構估算,安娜於協調世界時4月21日清晨0點轉變成熱帶風暴。並且依據QuikSCAT衛星數據和赫伯特-波蒂特技術估算,氣旋這時也達到了風力時速95公里的最高強度。此後不久,安娜在百慕達西南方向約210公里海域經過,是風暴距該島最近的一次。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實際操作中正是這個時候首度將系統歸類成亞熱帶氣旋。由於受到強烈上層風切變的不利影響,安娜失去了大部分對流,不過其中心附近還是有小規模的雷暴持續存在。接下來風暴變得完全與上層天氣系統分離,氣旋重新組織起來,於4月21日晚開始發展出眼狀特徵。安娜與北面存在的氣旋外流結合併繼續向東飄流,,到了4月22日清晨,風切變已再次令系統中心的對流消散。這天接下來的時間裡,風暴對流反覆產生和消亡,到了4月23日,環流的組織結構已經退化。氣旋轉向東北,環流中心於4月24日與逐漸逼近的冷鋒融合,熱帶風暴安娜至此完全轉變成溫帶氣旋。這場溫帶風暴加速向東北偏東方向移動,最終於4月27日在亞速爾群島東南方向洋面失去蹤影。

颱風記錄

4月20日,安娜成為有紀錄以來大西洋盆地在4月份出現的第二場亞熱帶氣旋,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則是在1992年。呈現出熱帶天氣系統特徵後,安娜又成為有紀錄以來第一個在4月出現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此外,安娜還是有紀錄以來大西洋盆地形成時間第5早的亞熱帶氣旋,另外4場分別是1908年3月6日成形的一場颶風、2月2日形成的1952年土撥鼠日熱帶風暴、1978年1月18日形成的一場熱帶風暴,以及1月3日成形的一場颶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