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草

颱風草

颱風草,學名typhoon grass,禾本科,分布:台灣全省低海拔山野,大量出現在林緣、山徑旁及相思樹林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颱風草
  • 拉丁學名:typhoon grass
  • 別稱:大風草、風台草、風動草、棕葉、狗尾草、龍船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木,高約五十至一百公分;莖稈叢生,葉片披針形,下表面有微毛,表面有明顯的縱向皺摺,狀如棕櫚類植物幼苗的植物;葉舌僅唯一圈毛茸所構成。秋季開花,圓錐花序排列疏鬆,花序分枝長,廣開展,末端不具小穗且變成剛毛狀;小穗長約三至四公釐,內含二朵小花;雄蕊三枚,花柱二枚,柱頭羽毛狀。它是少見的「寬葉型」禾草,在寬闊的葉面上,除了縱向的皺摺外,也常出現一至四條橫向的摺痕。

分布範圍

我國台灣全省低海拔山野,大量出現在林緣、山徑旁及相思樹林內。

主要價值

具有指示作用,根據山地原居民的傳說,橫向摺痕的數目即代表當年的颱風數,山區原居民長年以此判斷颱風次數,並據以早作預防,是一種有趣的風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