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
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
西北太平洋和
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其中“摩羯”是日本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摩羯星座。
發展過程
2013年6月5日,一個熱帶擾動在
菲律賓東部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8W。
6月6日2時,
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低壓區。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
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6月7日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7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發展機率升級為“MEDIUM”。23時30分,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已進入責任範圍的低壓區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發布第一報熱帶氣旋資訊,正式命名為Dante。
6月8日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發展機率升級為“HIGH”。6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10時,日本氣象廳發出海上強風警報。18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20時5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03W。21時2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
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1303,並將其命名為“摩羯”。
6月9日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10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6月10日22時30分,摩羯離開菲律賓氣象部門責任範圍,發布最後一報熱帶氣旋資訊。23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6月11日20時,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6月12日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6月13日0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修改報文,將其風速進一步下調並發出最後的警報。2時5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6月14日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度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6月15日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取消評級。
颱風影響
“摩羯”增強了
西南季風,給菲律賓部分地區帶來了暴雨。此外,“摩羯”還給包括
本州島在內的日本部分地區帶來了一定量降水,但沒有報導表明其造成過明顯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