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及熱帶環流的研究》是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颱風及熱帶環流的研究
- 作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員
- 出版時間:1979年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版次:1
- 書號:13031938
《颱風及熱帶環流的研究》是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颱風及熱帶環流的研究》是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集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員近年來對有關影響我國的熱帶環流和天氣系統所作的一些研究成果,共1O篇論文。主要內容有(l)近海會風發生髮展和變性...
兩支信風匯合的熱帶輻合帶位置在各個經度上位移有很大差別,西太平洋的熱帶輻合帶1—3月都在南半球10°~20°S,4月中、下旬開始急速北上,並且第一次越過赤道到北半球。在逐日天氣圖上,熱帶輻合帶第一次北跳都是與西太平洋第一個颱風發生、發展和北上相聯繫的,等到這個颱風生命結束,輻合帶也就南撤了。5月...
熱帶氣象學是研究熱帶天氣以及各種熱帶天氣系統的一門學科。熱帶天氣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有三方面,一是熱帶天氣研究分析方法,二是熱帶大氣環流和季風,三是各種熱帶天氣系統的演變規律,尤其是颱風的發生、發展、移動變化的規律性和預報方法。通過氣象衛星資料的分析研究,又對中、低緯度環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南北半球環流...
颱風 颱風是在比較均勻的熱帶海洋氣團內發展起來的氣旋性環流,它的氣壓、溫度和風常呈圓形對稱分布,降水呈螺旋帶狀特徵。在颱風螺旋雨帶中有許多對流單體,各個單體的運動與整個螺旋雨帶的運動也不同。天氣雷達觀測指出,螺旋迴波帶中個別單體是按氣旋性環流向中心傳播的,即螺旋雨帶向外移動而個別單體向中心運動。圖2...
《西北太平洋熱帶低壓型波動對熱帶氣旋生成作用的機理》是依託南京大學,由馮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西北太平洋颱風季節,天氣尺度的氣旋-反氣旋-氣旋式熱帶低壓(TD)型波列不斷地出現在西北太平洋上空,熱帶氣旋往往發生在其中的氣旋式擾動環流中。因此,TD型波動是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的重要預兆...
《西北太平洋變性颱風的環流分型及其伴生強天氣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黃泓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颱風變性(ET)過程中,與高中低緯度天氣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伴生的各種複雜的物理過程,使得ET的預報成為數值預報模式的嚴峻挑戰。本項目擬基於颱風年鑑及再分析資料,採用聚類分析、氣候統計、合成分析及...
季風環流、沃克環流、哈德萊環流及其它一些大氣低頻振盪現象都在熱帶地區比較顯著;它們的較大變化與海洋一大氣的相互作用密切有關,如海溫出現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和大氣中南方濤動加強,常伴隨著世界性的氣候異常。赤道輻合帶、熱帶氣旋(颱風)等強對流天氣系統也發生在熱帶地區。此外,輻射收支(長波向外輻射)在熱帶...
研究結論 (1)在颱風環流內海氣界面熱量交換非常強烈。(2)夏季,位於(20.49°N,114.14°E)附近海域的颱風環流內,潛熱通量與顯熱、海面有效反射輻射通量變化的趨勢不一致。(3)秋季,在颱風環流內,潛熱、顯熱及海面有效反射輻射變化趨勢比較一致。(4)南海海氣界面熱量交換的變化與海表面溫度(SST)變化趨勢不一致...
盛夏季節(7-9月):整個路徑偏北偏西,仍為三條路徑,我國整個沿海都可能有颱風登入 影響熱帶氣旋移動的各種力 熱帶氣旋的移動由作用於整個熱帶氣旋的地轉偏向力、背景場的氣壓梯度力和內力決定。(1)地轉偏向力:由於渦旋在地球上運動而產生的地轉偏向力。在北半球,地轉偏向力指向熱帶氣旋移動方向右側,並與...
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 TC),是生成於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具有有組織的對流和確定的氣旋性環流的非鋒面性的天氣尺度的渦旋的統稱。它包括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熱帶氣旋常見於西太平洋及其臨近海域(颱風)、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颶風)以及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常見於...
颱風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相關介紹 氣旋環流是完成地球- 大氣系統角動量、熱量和水分...
b.當熱帶輻合雲帶南側的西南季風加強,或者是雲帶南側的西南季風與北側的偏東信風同時加強,則熱帶輻合雲帶加強;當副熱帶高壓加強時,其南側的偏東信風氣流加強,則輻合雲帶加強。(2)熱帶輻合雲帶減弱的特徵 a.當熱帶輻合雲帶內有颱風生成和加強,由於颱風環流的作用,該雲帶將斷裂、破壞,從而減弱消失;b.當...
由圖可知,7日18時(圖1a),“羅莎”颱風底層環流由於登入摩擦已開始衰減,呈南北向橢圓環流,冷空氣接觸颱風外圍環流。到08日00時冷空氣開始侵入颱風內部(陰影),西部的冷氣團(330K)與東部颱風的暖氣團(351K)產生強烈對比,冷、暖空氣團之間θ等值線密集,形成一條明顯的東北—西南向鋒區。8日00—12時(圖1b...
中尺度海氣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是研究海洋對中尺度大氣過程(如冷鋒、颱風內外雨帶、中尺度低壓及熱帶雲團等)的動力回響及其反饋作用;大氣對中尺度海洋運動(如風暴潮、潮汐、慣性重力內波、陸架波、中尺度渦、海洋鋒等)的影響及回響的方法。關於海洋中尺度運動,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認為,海洋里的中尺度運動的特徵尺度...
1982年3月在江蘇無錫市召開了全國熱帶環流和系統研究課題學術會議。本文集是由這次會議收到的學術論文彙編而成。其主要內容包括有:(1)熱帶環流的中期和季節性的演變規律;(2)有關颱風、副高、東風波和ITCZ等熱帶天氣系統;(3)熱帶數值試驗和動力學。 本文集可供氣象、海洋和水文等專業的有關人員參考,也可供...
由於下墊面摩擦等因素的作用,颱風風場在對流層下部明顯地向中心區輻合(流入),最大風速出現在颱風眼區外圍附近。在天氣預報中,常把地面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作為颱風強度的主要指標。在對流層上都颱風風場從中心向外輻散(流出)。這種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風場結構是颱風環流維持的重要機制。數值模擬 在國內,陳秋士等...
研究領域 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主要從事熱帶數值預報模式的技術開發、南海季風、華南暴雨、南海颱風、華南旱澇、熱帶衛星資料收集和套用技術、熱帶環境氣象等方面的科研工作。重點在熱帶大氣環流與天氣系統、海氣相互作用對中國天氣氣候的影響、熱帶氣象預報技術三個領域開展研究。圍繞著三個研究領域,初步形成了...
因此以颱風變性預報為研究導向,重點研究: 1、通過改進氣旋相空間技術(CPS), 客觀定量分析TC-ET轉變過程機理; 2、針對西北太平洋環流背景特點,深入理解在ET過程中WPSH影響作用機理; 3、通過數值模擬的手段,分析診斷高層環境場、不均勻下墊面強迫、環境風垂直切變和TC 的結構、強度的相互作用及其ET 再發展階段的高...
颱風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海面水溫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環境風在垂直方向上的切變小;低壓或雲團擾動至少離赤道幾個緯度。由於至今人們對颱風形成的認識並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颱風形成的必要條件。颱風的初始階段為熱帶低壓,從最初的低壓環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八級,一般需要...
(三)高解析度數值模擬研究用MM5模式針對LEO(1999)颱風眼的生成過程進行了高解析度的數值模擬分析,成功模擬出了LEO 眼形成過程,發現眼區內的低層有明顯的逆溫層。LEO眼區內逆溫層上的空氣在眼牆閉合前就被包裹入環流中心,並且暖心和渦旋中心不重合,此時LEO暖心主要是由於潛熱釋放引起的,隨著暖心和渦旋中心的...
《登入颱風異常變化機理》共分8章,聚焦可以造成巨大災害的颱風登入異常變化過程的新認知和新進展,詳細介紹我國登入颱風野外觀測科學試驗的設計、實施和*新觀測發現,雷達、衛星、特種觀測等多源資料在颱風登入過程分析中的融合技術和套用,內部動力過程、環流相互作用、下墊面等對颱風路徑異常變化的影響機制,登入颱風災害...
颱風是非常重要的天氣現象,對亞洲和太平洋區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均有重要影響。回顧了有關颱風活動氣候問題的研究進展。很多研究都揭示了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的頻次、路經和ENSO的關係,並且提出了ENSO影響颱風活動的一些機制,如緯向風的垂直切變、海表溫度(SST)、瓦克(Walker)環流、西北太平洋季風槽等等。還揭示了熱帶風暴...
熱帶大氣環流與颱風的研究 在研究中國降水問題時,謝義炳特彆強調熱帶環流的重要性。20世紀60年代初,他發現東亞季風有一個月左右的振盪,這種低頻振盪後被國際上的研究所證實並成為研究的重點。20世紀70年代,他提出中國大範圍暴雨絕大多數發生在中低緯度環流相互作用過程中,給出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式,並在北方暴雨業務...
陳聯壽長期從事天氣動力、熱帶氣旋、颱風的研究和預報工作,以及中低緯度環流相互作用研究。人物經歷 1950年,陳聯壽畢業於定海縣立初級中學(現浙江省舟山中學), 1952年,畢業於上海市格致中學高中。1953年,考入南京大學氣象學系。1957年,本科畢業後分配到中央氣象科學研究所、中央氣象台工作。1980年,應William Gray...
盧於1943年寫出了中國第一本《天氣預告學》,並對30~40年代的中國寒潮和颱風進行了研究;以後,對中國歷史上的特大暴雨、寒潮、高原氣象學和的研究,對高空切斷低壓(見)、中國降水天氣系統和中、低緯度環流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對和熱帶環流的研究,以及朱炳海對氣團、鋒等的研究,都對天氣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1.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項目,西太平洋流渦相互作用過程及其與副熱帶高壓活動的關係,,2006.09-2008.09 12.廣州市南沙區氣象局,萬頃沙東岸局地環流和天氣特徵及其影響,2006.07-2007.09 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暴雪中冰相雲微物理過程的模擬研究,2004.01至2006.12 14.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南海颱風雲...
上世紀七十年代,他與合作者一起設計了一個熱帶數值預報模式,用於廣東省氣象局的天氣預報業務,預報熱帶颱風和天氣系統長達10年之久。他與合作者一起設計了一個二維全球模式,用於青藏高原動力和熱力作用以及大氣化學影響的數值模擬,至今仍在套用。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他又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開始進行氣候診斷...
黃士松在多年教育工作中,指導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教學、科研工作,為培養中國氣象人才作出了貢獻。在大氣環流、長期天氣預報、副熱帶高壓、颱風和暴雨等的研究中,先後發表論著30多篇。1944年和涂長望合著《中國夏季風之進退》一文,提出了季風環流非線性變化的特點。1955年發表《決定大氣環流的基本因子》,提出太陽...
過去人們就赤道反氣旋對颱風的影響的研究以西赤道反氣旋為多,對東赤道反氣旋則涉及較少。通過1987—1991年颱風資料的分析發現,東赤道反氣旋對颱風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①東赤道反氣旋的生成,與北面副高配合,使關島至菲律賓的熱帶副合帶加深,反氣旋北部西南氣流有利於該熱帶副合帶內擾動的產生,進而有利於颱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