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行澆朴

《風行澆朴》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風行澆朴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風行澆朴,由教不由時
問:甿俗之理亂,風化之盛衰,何乃得於往而失於來,薄於今而厚於古?或曰:“興替之道,執在君臣。”又云:“澆朴之風,繫於時代。”二說相反,其誰可從?
臣聞代之澆漓,人之朴略,由上而不由下,在教而不在時。蓋政之臧否定於中,則俗之厚薄應於外也。何以驗核?伏請以周秦以降之事言之。臣聞周德寖衰,君臣陵替,蠶食瓜割,分為戰國;秦氏得之,以暴易亂,曾未旋踵,同歸覆亡;炎漢勃興,奄有四海,僅能除害,未暇化人;迨於文帝、景帝,始思理道,躬行慈儉,人用富安,禮讓自興,刑罰不試,昇平之美,鄰於成康,載在《漢書》,陛下熟聞之矣;降及魏晉,迄於梁隋,喪亂宏多,殆不足數;我高祖始建區夏,未遑緝熙;迨於太宗、元宗,抱聖神文武之姿,用房、杜、姚、宋之佐,謀猷啟沃,無怠於心,德澤施行,不遺於物,所以刑措而百姓欣戴,兵偃而萬方悅隨,近無不安,遠無不服,雖成康文景,無以尚之,載在國史,陛下熟知之矣。然則周秦之亂極矣,及文景繼出,而昌運隨焉;梁隋之弊甚矣,及二宗嗣興,而王道融焉。若謂天地生成之德漸衰,家國君臣之道漸喪,則當日甚一日,代甚一代,不應衰而復盛,澆而復和,必不爾者。何乃清平樸素之風,薄於周秦之交,而厚於文景之代耶?順成和動之俗,喪於梁隋之際,而獨興於貞觀、開元之年耶?由斯言之,不在時矣。故魏徵有云:“若言人漸澆訛,不反質樸,至今應為鬼魅,寧可復得而教化耶?”斯言至矣,故太宗嘉之。又按《禮記》曰:“教者人之寒暑也,事者人之風雨也。”此言萬民之從王化,如百穀之委歲功也,若寒暑以時則禾黍登而菽麥熟,若風雨不節則稂莠植而秕稗生。故教化優深,則謙讓興而仁義作;刑政偷薄,則訛偽起而奸宄臻。雖百穀在地,成之者天也;雖萬物在下,化之者上也。必欲以涼德弊政,嚴令繁刑,而求仁義行,奸宄息,亦猶飄風暴雨,愆陽伏陰,而望禾黍豐,稂莠死,其不可也,亦甚明矣。故曰堯舜率天下以仁,比屋可封;桀紂率天下以暴,比屋可戮。斯則由上在教之明驗也,伏惟聖心無疑焉。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