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蝕盆地,是荒漠地區鬆散物質組成的乾涸湖底,在長期風蝕作用下形成的凹地。它一般呈寬而淺的橢圓形狀,長軸方向與風向平行,風蝕盆地在中國內蒙古地區較為發育。因此,內蒙古地區表面地勢平坦,風蝕作用顯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蝕盆地
- 外文名:wind--erosion basin
- 形成條件:地層陷落或流水侵蝕
- 定義:地面經風蝕改造而成的盆地
- 特點:寬廣而平淺,沿主風向伸展
- 舉例:柴達木盆地
釋義,形成與特點,
釋義
風蝕盆地(wind--erosion basin)在地層陷落或流水侵蝕的基礎上,疏鬆物質組成的地面經風蝕改造而成的盆地。這種盆地寬廣而平淺,沿主風向伸展,在我國內蒙古地區和柴達木盆地在西北部都有分布。內蒙古地區稱這種寬淺的盆地為“他拉”。
形成與特點
風蝕現象是一種自然現象,強烈的風蝕作用會造成土壤侵蝕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具體地講,風蝕即風力侵蝕作用。空氣流動形成風,風具有很大動能,作用於物體時就形成風力。當風力超過地表土抗蝕力時,土粒等就會被風吹走,這種現象叫做風蝕作用。風蝕主要以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吹蝕,吹蝕作用是單純依靠氣流的衝擊力和紊流作用,把暴露地表的部分鬆散細小碎屑吹離地表的過程。吹蝕作用的強度主要取決於風力的大小、地表碎屑顆粒的粒徑及其聯結力。把鬆散無聯結的大小不同的碎屑吹起來的臨界風速是不同的。風力越大、地表碎屑愈細,吹揚作用愈強。另一種是磨蝕。磨蝕就是在吹蝕過程中,地面氣流中攜帶大量砂粒,對所經地表和物體產生很強的打磨作用,這種過程叫磨蝕。在風蝕過程中這兩種方式往往是兼而有之。它們像兩把刻刀,不斷地雕琢著地貌,形成種種沙漠景觀。風的吹蝕作用和磨蝕作用是相互聯繫的過程,實際上總是同時同地進行著的。而風蝕盆地是荒漠地區鬆散物質組成的乾涸湖底,在長期風蝕作用下形成的凹地。它一般呈寬而淺的橢圓形狀,長軸方向與風向平行。風蝕盆地在中國內蒙古地區較為發育。因此,內蒙古地區表面地勢平坦,風蝕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