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或藤本,攀援,長3-10米或更長;幼嫩部分和總狀花序密被淡黃褐色或銀灰色柔毛。老枝無毛,銹紅色或暗灰色,具淺色皮孔。葉片革質,長圓形,橢圓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9-18厘米,寬3-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背面常具2腺體,全緣,幼時淡紅色,被短柔毛,老時變綠色,無毛,主脈及側脈(6-7對)兩面均稍突起;葉柄長5-10毫米,上面具槽。
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5-10厘米,被淡黃褐色柔毛,花梗長1-1.6(-2)厘米,密被黃褐色短柔毛,中部以上具關節,具小苞片2枚,鑽狀披針形,長2-4毫米;花芽球形,徑5-7毫米。花大,徑1.5-2.5厘米,極芳香;萼片5,闊橢圓形或卵形,長5-6毫米,先端圓形,外面密被黃褐色短柔毛,具1粗大長圓形腺體,一半附著在萼片上,一半下延貼生於花梗上;花瓣白色,基部具黃色斑點,或淡黃色或粉紅色,圓形或闊橢圓形,內凹,長8-15毫米,寬5-10毫米,先端圓形,基部具爪,邊緣具流蘇,外面被短柔毛,雄蕊10,最大者長8-12毫米,其餘3-5毫米,花葯橢圓形,長1-2毫米;花柱長約12毫米,拳卷狀。
翅果除果核被短絹毛外,余無毛,中翅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5-5(-7)厘米,寬1-1.6厘米,頂端全緣或微裂,側翅披針狀長圓形,長1.5-3厘米,背部具1三角形雞冠狀附屬物。花期2-4月,果期4-5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在海拔(100-)200-1 900米的溝谷密林、疏林中或溝邊路旁,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貴州和雲南;印度、錫金、孟加拉、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栽培於園庭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