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的地質作用是指風與陸面之間的面狀摩擦所產生的對地表物質的侵蝕、搬運和堆積過程。風是大氣的水平運動,它屬於一種機械動力,並且具有陣發性和風力不穩定的特點。風的流體力學特徵與流水相似,但風的動能比流水要小得多。在一般情況下,與流水速度相同的風,其侵蝕力只有流水侵蝕力的大約1/800。由於地表摩擦阻力的影響,越近地表風速越小。在地面植被茂密的地區,風力不易產生地質作用,但在地面既無植被也無水體覆蓋的地區,風力不大就能促使地表物質遷移、地形改觀,產生顯著的地質作用,這種作用在乾旱地區尤為顯著。
風沿地表前進時,具有吹毀或磨損地面的岩石、鬆散堆積物和土壤的作用,稱為風蝕作用,可分為吹蝕和磨蝕兩種。吹蝕是風力將地表鬆散沉積物或基岩風化產物吹離原地的作用,當風的迎面衝力和上舉力的合力超過碎屑顆粒的重量和地表摩擦力時,碎屑顆粒便被吹揚起來。吹蝕作用的強度取決於風速和地面性質,風速越大、地面越乾燥、植被越稀少、組成地面的物質越鬆散,吹蝕作用就越強烈。磨蝕是被風吹起的碎屑物和風一起組成的風沙流對地面物質的碰撞和磨損作用,風速越大,被吹揚起來的碎屑物越多,磨蝕作用就越顯著。由於風在距地面0.5 m 高度範圍內揚起的沙礫數量最多,所以,這個範圍內的磨蝕作用最強。風蝕所形成的地貌,從陡峭岩壁上常見的蜂窩石和風蝕穴等小型地貌,到風蝕蘑菇、風蝕柱、風蝕城堡以及風蝕窪地、風蝕谷地等大、中型地貌,可謂千姿百態。內陸於旱地區的山前沖積一洪積平原經風蝕改造後,細粒物質被風吹走,剩下粗大的礫石和石塊,這種礫石遍地、植物稀少、地勢平坦的地面叫做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