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上攻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風熱之邪上攻頭面,所導致的口瘡周紅,甚則糜爛成片,紅腫熱痛,起病急驟,畏寒發熱,鼻塞流涕,無汗或微汗,口乾咽痛,或頭痛或身痛,等一類病症。本證常見於漏睛瘡等病證。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常用方劑,常用中藥,預防調護,轉歸預後,
病因病機
風性輕揚上行,風熱之邪易上攻頭面。
辨證要點
以內眥局部紅腫疼痛、捫之有腫核隆起等眼症及舌脈為要點。
臨床表現
患眼熱淚頻流,內眥部紅腫疼痛,其下方隆起,可捫及腫核,疼痛拒按;頭痛,或見惡寒發熱,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
疏風清熱,消腫散結。
常用方劑
驅風散熱飲子加減。
常用中藥
黃連、連翹、黃連、山梔、羌活、薄荷、防風、牛蒡子、當歸、川芎、赤芍、 甘草。
預防調護
1.忌食辛辣炙煿之類刺激性食物。
2.病處危險三角區,急性發作時不可擠壓患處,以免膿毒擴散,造成走黃,毒陷心包而成危證。
轉歸預後
一般初發不甚堅硬而速潰者易治,成漏者難斂。若潰後排出粘白或黃白色膿汁者為順,流青黑腥穢膿水者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