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子·秋日書懷

樓頭思往事,猶如夢,回首總堪傷。

想童草山東②,臂鷹走馬③,弱齡河外④,開國封王;

老來也,一身成痼疾⑤,雙鬢點清霜。

江左舊遊⑥,塞邊久住,憶朝京輦⑦,愁在氈鄉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風流子·秋日書懷
  • 創作年代明代
  • 文學體裁
  • 作者朱栴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風流子·秋日書懷》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姓名】朱栴
【文學體裁】

作品原文

風流子·秋日書懷
倚欄凝眸處,園林正搖落⑨。
雁陣南翔,天際暮雲凝碧。
衰草添黃,更秋容談薄,
遙山隱隱,野煙漠漠,風景淒涼。
惆悵悶懷無語,獨對斜陽。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詞選自《宣德寧夏志》(《嘉靖寧夏新志》《弘治寧夏新志》亦收錄此詞)。風流子,詞牌名。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朱栴奉命“徙國寧夏”後,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擁有左、中、右護衛隊5600名,負責指揮慶陽、寧夏、延安、綏德諸衛軍務,儼然是皇權在西北的代表。王府下設長史司、典簿、紀善所、奉祠所、審理所、典寶所、良醫所、典膳所、工正所、典儀所、廣濟倉、廣濟庫等,共有五品以下官員30多人,加上儀衛司校尉和工匠、樂工等,有近2000人服役於王府。但自從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奪取皇位後,他深恐各地藩封親王不滿而仿效自己的做法,危及帝位,所以一改朱元璋藩封諸子為親王鎮守各地的“以同姓治異姓”的手段,採取在全國重鎮要地派心腹太監為鎮守並監視親王的辦法,來鞏固自己的帝位,即所謂“以異姓治同姓”,削弱諸親王兵權。這樣一來,慶王朱栴漸漸失去軍權和尊嚴,後來連邊將、家奴(指太監)都敢於藐視他。朱栴身歷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享藩48年,但連回京城朝覲的要求都被拒絕了。這時的慶王已不再是鎮守邊關的柱石了,他僅僅享有禮儀上的象徵。朱栴早先的詩文詞章,大多是歌頌寧夏美景和宴遊歡愉的心情。到後來,他的詩詞卻多悲涼、傷感。這首詞把這種淒涼、傷感的情緒抒發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②童草:指將冠而未成人者,年輕。
③臂鷹走馬:讓鷹站在臂上,騎著馬快跑。
④弱齡:少年。河外:黃河以西的地方。按:朱栴13歲時冊封為慶親王,15歲赴寧夏封地。故云“弱齡河外,開國封王”。
⑤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⑥江左:長江下游以東地區。即今江蘇一帶。朱栴出生在今江蘇南京,故云“江左舊遊”。
⑦輦:古時用人拉的車,後多指皇帝坐的車。
⑧氈鄉:指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所居的地區。因其以氈帳為居室,故稱。此借指寧夏。
⑨搖落:凋殘,零落。

作者簡介

朱栴(1378~1438),號凝真。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冊封為慶親王,封地寧夏。
因當時寧夏糧餉不足,暫住古韋州城(今寧夏同心縣韋州鎮)。
建文三年(1401年),奉命遷王府於寧夏(今銀川市)。
死後謚曰“靖”,故稱“靖王”或“慶靖王”。朱栴天資聰穎,學問廣博,長於詩文、草書。著有《(宣德)寧夏志》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