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物理學第2版

風沙物理學第2版

《風沙物理學第2版》是2010年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風沙物理學第2版
  • 作者:丁國棟
  • 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385907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教材以流體力學的基本原理為出發點,從力學和物理學過程系統研究風與各種沙質地表的相互作用機制及其風沙運動規律。全書共分8章,主要內容包括:流體力學理論基礎;風及其基本性質;沙物質及其基本性質;風沙運動;風沙地貌的形成及演變;土壤風蝕;沙塵暴;風沙物理學研究方法。
《高等學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教材:風沙物理學(第2版)》適用於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的本科生教學,同時可作為環境生態類有關學科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從事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科技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流體力學理論基礎
1.1 流體及其物理性質
1.1.1 流體的定義與特徵
1.1.2 流體的連續介質理論模型
1.1.3 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
1.2 流體靜力學基礎
1.2.1 作用在流體上的力
1.2.2 流體平衡微分方程
1.2.3 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
1.3 流體動力學基礎
1.3.1 研究流體運動的方法
1.3.2 描述流體流動的相關概念
1.3.3 流體流動的連續性方程
1.3.4 理想流體流動的微分方程和伯努利方程
1.3.5 流體動量方程
1.4 黏性流體流動與能量損失
1.4.1 黏性流體的伯努利方程與能量損失
1.4.2 黏性流體的兩種流動狀態
1.4.3 流動阻力係數
1.4.4 附面層理論與繞流阻力
第2章 風及其基本性質
2.1 風的產生
2.1.1 水平氣壓梯度力
2.1.2 水平地轉偏向力
2.1.3 慣性離心力
2.1.4 地面摩擦力
2.2 風的表示方法
2.3 大氣的分層結構
2.4 大氣邊界層風的特徵
2.4.1 大氣邊界層風的動力學特性
2.4.2 大氣邊界層風的熱力學特性
2.5 近地面層風的垂直分布(風速廓線)
2.5.1 純氣流在穩定床面上的風速廓線
2.5.2 風沙流在床面上的風速廓線
2.6 植被對近地面層氣流的影響
2.6.1 零平面位移
2.6.2 植被冠層上的風速廓線
2.6.3 植被冠層內的風速廓線
第3章 沙物質及其基本性質
3.1 沙物質及其來源
3.1.1 沙物質的概念
3.1.2 沙物質的形成
3.1.3 沙物質的來源
3.2 沙物質的顆粒性質
3.2.1 沙物質顆粒大小度量
3.1 2.2 沙物質顆粒粒度分級
3.2.3 沙物質顆粒的形狀、磨圓度與表面組織
3.2.4 沙物質顆粒的方位與重度
3.2.5 沙物質細微顆粒的特殊理化性質
3.3 沙物質的群體性質
3.3.1 粒徑分布表示方法
3.3.2 粒度參數
3.3.3 孔隙率
3.3.4 容重
3.3.5 滲透率
3.3.6 含水率
3.3.7 休止角
3.3.8 沙物質的熱狀況
3.3.9 沙物質水分狀況的特殊性
第4章 風沙運動
4.1 沙粒的起動機制
4.2 沙粒的起動風速
4.2.1 粗沙粒的起動
4.2.2 細小沙粒的起動
4.2.3 天然混合沙的起動
4.3 沙粒運動的基本形式
4.3.1 蠕移運動
4.3.2 躍移運動
4.3.3 懸移運動
4.4 氣流和水流中泥沙運動的主要差別
4.5 沙粒的運動軌跡和軌跡方程
4.5.1 沙粒的運動軌跡
4.5.2 沙粒的運動軌跡方程
4.6 風沙流中沙粒的旋轉運動
4.6.1 沙粒旋轉運動特徵
4.6.2 影響旋轉運動的因素
4.6.3 沙粒旋轉速度的推算
4.7 風沙流的輸沙量
4.7.1 輸沙量的計算
4.7.2 輸沙量的影響因素
4.8 風沙流的結構特徵
4.8.1 風沙流中含沙量的垂直分布
4.8.2 風沙流結構特徵指標
4.8.3 風沙流結構的影響因素
4.9 風沙流運動模型
4.9.1 劉賢萬的研究結果
4.9.2 劉大有等的研究結果
4.9.3 賀大良、高有廣的研究結果
第5章 風沙地貌的形成及演變
5.1 蝕積原理
5.2 風沙地貌的形成
5.2.1 風蝕地貌
5.2.2 風積地貌
5.3 沙丘運動
5.3.1 沙丘的運動過程與動力學特徵
5.3.2 沙丘移動的影響因素
5.3.3 沙丘移動方式
5.3.4 沙丘移動速度
第6章 土壤風蝕
6.1 土壤風蝕原理
6.2 土壤風蝕的一般過程
6.2.1 土壤風蝕的初始運動
6.2.2 土壤風蝕階段
6.2.3 土崩
6.2.4 分選
6.2.5 風力侵蝕方式
6.3 土壤風蝕的影響因子
6.3.1 風蝕侵蝕性因子
6.3.2 風蝕可蝕性因子
6.3.3 人為因素
6.4 土壤風蝕分類與分級
6.4.1 土壤風蝕分類
6.4.2 土壤風蝕分級
6.5 土壤風蝕模型
6.5.1 通用風蝕方程(WEQ)預報模型
6.5.2 修正風蝕方程(RWEQ)預報模型
6.5.3 帕薩克風蝕模型
6.5.4 Cravailovic的風蝕模型
6.5.5 波查羅夫風蝕模型
6.5.6 德克薩斯侵蝕分析模型(TEAM)
6.5.7 風蝕評價模型(WEAM)
6.5.8 風蝕預報系統(WEPS)模型
6.5.9 流域多變數風蝕預測模型
6.6 土壤風蝕荒漠化及其危害
6.6.1 土壤風蝕荒漠化的定義
6.6.2 土壤風蝕荒漠化的危害
第7章 沙塵暴
7.1 沙塵暴及其危害
7.1.1 沙塵暴的概念與分級
7.1.2 沙塵暴天氣狀況及危害
7.2 沙塵暴的形成及影響因素
7.2.1 沙塵暴形成的動力條件
7.2.2 沙塵暴發生的物質基礎
7.2.3 地形地貌因素
7.2.4 人為因素
7.3 沙塵暴的時空分布
7.3.1 國外沙塵暴的地理分布
7.3.2 我國沙塵暴的時空分布
7.4 中國沙塵暴策源地與發生路徑
7.4.1 沙塵暴策源地
7.4.2 沙塵暴發生路徑及影響地域
7.4.3 沙塵暴引起的氣象變化
第8章 風沙物理學研究方法
8.1 野外調查與觀測
8.1.1 沙源調查
8.1.2 風成地貌成因調查
8.1.3 沙丘基本狀況調查
8.1.4 風沙運動觀測
8.1.5 沙塵的採集與觀測
8.1.6 地表形態變化觀測
8.2 風洞模擬實驗
8.2.1 風洞結構及一般原理
8.2.2 沙風洞
8.2.3 相似條件與模型實驗方法
8.2.4 風洞模擬實驗研究內容
8.2.5 風沙現象的相似問題
8.3 放射性核索示蹤法測定土壤風蝕與測年
8.3.1 137Cs測定土壤風蝕
8.3.2 風成沙的年代測定
8.4 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在風沙地貌研究中的套用
8.4.1 遙感技術的套用
8.4.2 地理信息系統的套用
8.5 風信資料整理與套用
8.5.1 風信資料整理的內容和目的
8.5.2 分析整理風信資料的方法
8.5.3 輸沙勢計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