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城市:倫敦》內容簡介:《風格城市》系列叢書,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風格旅行指南,該系列是一套以著名城市的創意設計細節為線索的旅行指南,書中不但介紹了城市中每個城區的歷史故事,還蒐集了當地以藝術創意為主打的特色店鋪,內容涉及吃、穿、住、行等多個方面,除了店鋪的簡潔介紹,還配以大量相關店鋪的精美細節圖片,既提高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使文字說明更為形象化,是一本適合徒步旅行者玩賞的信息指南。
基本介紹
- 書名:風格城市:倫敦
- 作者:菲利斯•理查森 (Phyllis Richardson) 英格麗•拉斯姆森 (Ingrid Rasmussen)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5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638416
- 外文名:Style City+London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頁數:192頁
- 開本:2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風格城市:倫敦》編輯推薦:如果你還想著去旅遊,那么《風格城市》便不再適合你,這是專為旅行者而準備的創意行指南。說是旅行,其實更像是一次探尋之旅,《風格城市》中展現的不再是旅行網站上千篇一律的景點合照,而是那些如果沒有當地人指引或者並非資深旅行者就無法找到的精緻小巷,更甚或,是連當地人都不曾涉足的幽靜院落和古老店鋪,最適合旅人在他鄉的城市中漫步而行尋找真正的城市風情。循著書中給出的店鋪和街巷線索,讀者體驗的將是一次真正的格調之行。即使對於那些不得不穿著拖鞋的“室內冒險家”來說,《風格城市》提供的當地信息及也可以成為你了解異國文化的小小天窗。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菲利斯·理查森(Phyllis Richardson) 譯者:余巍 攝影者:(英國)英格麗·拉斯姆森(Ingrid Rasmussen) (英國)安東尼·韋伯(Anthony Webb) (英國)弗朗西絲卡·約克
余巍(Maggie Yu),媒體編輯人,自由翻譯者,外語研習生,近期代表譯作有《公司化的生活》。生長於城市,遷徙性人格,近十年輾轉於各色城市。同伴語,“富有浪漫情思和批判思維”的“一名偉大吃貨”。
余巍(Maggie Yu),媒體編輯人,自由翻譯者,外語研習生,近期代表譯作有《公司化的生活》。生長於城市,遷徙性人格,近十年輾轉於各色城市。同伴語,“富有浪漫情思和批判思維”的“一名偉大吃貨”。
媒體推薦
“風格城市:眼光敏銳的旅行者們必備的讀物。並非只是一部平庸的旅遊指南,它更多的是一份總結了最棒的旅行目的地的‘黑名單’。”
——《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城市牧游者們又拿到了新的時尚聖經。”
——《圖像》(Image)雜誌
“旅行指南中的‘古馳(Gucci)’。”
——《態度》(Attitude)雜誌
“生動、多彩、新鮮的指南。”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注重風格的旅行者的精選目的地。”
——《牆紙》雜誌(Wallpaper)
——《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城市牧游者們又拿到了新的時尚聖經。”
——《圖像》(Image)雜誌
“旅行指南中的‘古馳(Gucci)’。”
——《態度》(Attitude)雜誌
“生動、多彩、新鮮的指南。”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注重風格的旅行者的精選目的地。”
——《牆紙》雜誌(Wallpaper)
圖書目錄
如何使用本指南 7
倫敦:介紹 8
街頭巷尾
諾丁山(Notting Hill)·霍蘭公園(Holland Park)·肯辛頓(Kensington) 12
騎士橋(Knightsbridge)·切爾西(Chelsea) 26
梅費爾(Mayfair)·蘇活區(Soho)·科芬園(Covent Garden) 40
梅利本區(Marylebone)·費茲羅維亞區(Fitzrovia)·布魯斯伯里區(Bloomsbury)·霍爾本(Holborn) 56
克勒肯維爾(Clerkenwell)·伊斯靈頓(Islington)·國王十字站(King’s Cross) 68
倫敦市(City)·布里克巷(Brick Lane)·溝岸(Shoreditch) 82
南岸(South Bank)·薩瑟克(Southwark)·柏蒙西(Bermondsey) 96
時尚行者
樂住 110
美食 130
暢飲 146
購物 160
度假 176
聯繫方式 186
倫敦:介紹 8
街頭巷尾
諾丁山(Notting Hill)·霍蘭公園(Holland Park)·肯辛頓(Kensington) 12
騎士橋(Knightsbridge)·切爾西(Chelsea) 26
梅費爾(Mayfair)·蘇活區(Soho)·科芬園(Covent Garden) 40
梅利本區(Marylebone)·費茲羅維亞區(Fitzrovia)·布魯斯伯里區(Bloomsbury)·霍爾本(Holborn) 56
克勒肯維爾(Clerkenwell)·伊斯靈頓(Islington)·國王十字站(King’s Cross) 68
倫敦市(City)·布里克巷(Brick Lane)·溝岸(Shoreditch) 82
南岸(South Bank)·薩瑟克(Southwark)·柏蒙西(Bermondsey) 96
時尚行者
樂住 110
美食 130
暢飲 146
購物 160
度假 176
聯繫方式 186
文摘
倫敦
倫敦,像許多國際大都市一樣,異構且多層,複雜且矛盾。根據2000年聯合國人口普查結果,倫敦大都會區包括750萬左右的居民,成為全世界最大城市中的第二十六位。雖然它也許不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之一,卻算得上是多樣化城市之最,屬於文化上最具影響力的城市。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倫敦充當著多種橋樑,時常要化解衝突,同時還擔當一個島國的首都,這些都賦予她許多奇異的特質,使她隔絕於(要不是使她得以抵抗)橫跨大西洋及英吉利海峽對岸那些更大的大陸勢力。倫敦厚重的城市結構已經在1666年的大火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破碎,也加劇了其政治、文化及社會領域的成形,其中蘊含了強有力的交叉和混合的過程。許多歐洲大型城市,都成長於一個共同的歷史(通常即中世紀)權力中心,而大多數美國城市(洛杉磯除外),則是建立在民主格局的基礎之上,和它們不同,倫敦是若干個本質上自治村莊的相互串聯,它們在歷史上隨著時間推移陸續被合併。在17世紀曾經是皇家獵場的地域,以及在19世紀還是新郊區的地界,已經被納入到這個龐大的整體,這就是今天的倫敦。
結果,倫敦不只有一顆心,而有許多顆。除了商城以外,倫敦的特色都因其它那些宏偉的城市改造而消失,無論是主教西克斯圖斯五世(Pope Sixtus V)的羅馬,奧斯曼(Haussmann)的巴黎,還是塞爾達(Cerda)的巴塞隆納,創造出來的都不是中心,而是不同的軸。倫敦主要由小街小巷組成的布局,讓人覺得分明不夠現代,不算莊嚴,卻容易接觸——簡直是行人的天堂。雖然大多數遊客把那些主要旅遊景點——特拉法加廣場,白金漢宮,聖保羅大教堂——當作倫敦中心,但對倫敦人來說,也許除了自己街區的大馬路以外,倫敦就沒有真正的中心。這裡有金融中心(倫敦市)和文化熱點(西區),但大體上,倫敦無處不在。體驗日常倫敦的最佳方式存在於她的各個村落裡面。
千禧年之際,該首府舉辦了一系列盛大的大獎賽項目,為藝術、設計與時尚各界重新帶來了生機,並在媒體之外打造了“最酷大不列顛”形象。新近的這類刺激因子當中,最成功也最流行的大概要數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第101頁),它喚醒了英國民眾面對當代藝術的普遍保守態度,給來到這座城市的遊客提供了一個真正現代的文化目的地,激活了倫敦被忽視的一隅,南岸。此外,有些缺少宣傳卻同樣重要的文化場所,也享受著生活的全新面貌:怡人的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已經完成大規模擴建,新添了一個配殿(其中包括一家餐廳,提供無與倫比的城市觀景;見第150頁)。皇家節日音樂廳(Royal Festival Hall)(第102頁)於2007年進行了翻新,而以市政府大樓為起點沿河而建的皇后步道(Queen’s Walk)被延伸到滑鐵盧橋之後,整個濱河區,正在依照里克·馬瑟(Rick Mather)的總體規划進行現代化改造。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恢復到其19世紀的原貌,附屬的大法庭(Great Court),也在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玻璃天幕下得以復原,她們繼續吸引著大批觀眾和著名展覽的到來。薩墨賽特府(第55頁),同時也被徹底改造和復原,其中幾個重要藝術收藏也重獲新生。
然而,同樣由福斯特設計的大倫敦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樓和環繞它的釉面結構圓圈,位於倫敦南岸的倫敦眼(London Eye)(第100頁)則由朱麗婭·巴菲爾德(Julia Barfield)和大衛·馬克斯(David Marks)夫婦設計,和它們比起來,也許還沒有任何一座建築物更能象徵這座城市的樂觀及其21世紀的前景。它們擁有位於河岸顯著位置之上的曲線輪廓,加上自身卓越的高科技和透明度,標誌著倫敦對於現代化和新式表現形式的開放性。然而,即使倫敦表面正在享受一場公開修復,這座城市最具活力的因素仍保留著其繁榮的地下場景,雖然還不太顯眼。在音樂、時裝和藝術方面獲得全球關注的流行新趨勢,往往誕生於倫敦的亞文化,而並非來自城市裡的成熟機構。千年交替之際,“街頭風”的倫敦形象給全世界帶來的影響,不亞於倫敦形象在20世紀60年代造成的影響。在前衛而充滿生命力的青年文化和多民族廣泛影響的啟發之下,倫敦創意場將持續確立這座城市作的世界領先地位。
如同任何偉大的城市一樣,不可能萃取出倫敦的本質;即使終身在此的居民都無法描述這座城市的複雜,也無法把那些英格蘭的和那些國際的調和在一起。但倫敦卻恰恰依賴於它所創造的矛盾,在它模糊掉的界線上繁榮生長。希望在旅遊景點之外體驗倫敦的遊客將會發現她的氣質,她的獨特,及其對其在地方的永恆吸引力。作為2012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的進一步發展,都將豐富的大家對倫敦的體驗。
1 織物天堂
布藝店
波多貝羅路290號
山姆哈雷(Sam Harley)和經理亞歷克斯·亞當斯(Alex Adams)在他們位於波多貝羅路口的店裡,積攢了一寶庫的新老布匹珍藏品,已經15年有餘。在裡面可以找到古舊威爾斯毯子和新出品的蘇格蘭佃農毯子,還有精選的英格蘭羊毛,愛爾蘭亞麻布,以及產自麥可斯菲爾德(Macclesfield)的領帶用真絲布。他們還從更遠的地方採購了二十種色樣的瑞典亞麻和碎布地毯,匈牙利面料,論公尺賣的堅質條紋褥套棉布,和來自歐洲各地的古董軋壓布。
2 古董和迷你擺件
波多貝羅路
波多貝羅路上有倫敦引領潮流的街頭市集之一,和19世紀末吉普賽人的馬匹交易有所關聯,並由此發展而來,如今聚集了售賣古董家具、印刷品及裝飾配件的各種攤檔,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收藏家和經銷商,並因此名滿天下。由切普斯托別墅(Chepstow Villas)開始向北,淘貨變得很有意思。有些商號是即有店鋪的分支,但有相當多的商鋪是獨立的,質量參差,從貨真價實的文物到過分異想天開的物件都有。市集上也滿是各式服裝、音樂,還混雜有其他各類物件。狂歡節式的氛圍也許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只出現在周六(儘管店鋪每周都開放六天)。要想逛一個上午,或許再淘上一兩件寶貝,來這裡不失為一個非常愉快的選擇。
倫敦,像許多國際大都市一樣,異構且多層,複雜且矛盾。根據2000年聯合國人口普查結果,倫敦大都會區包括750萬左右的居民,成為全世界最大城市中的第二十六位。雖然它也許不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之一,卻算得上是多樣化城市之最,屬於文化上最具影響力的城市。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倫敦充當著多種橋樑,時常要化解衝突,同時還擔當一個島國的首都,這些都賦予她許多奇異的特質,使她隔絕於(要不是使她得以抵抗)橫跨大西洋及英吉利海峽對岸那些更大的大陸勢力。倫敦厚重的城市結構已經在1666年的大火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破碎,也加劇了其政治、文化及社會領域的成形,其中蘊含了強有力的交叉和混合的過程。許多歐洲大型城市,都成長於一個共同的歷史(通常即中世紀)權力中心,而大多數美國城市(洛杉磯除外),則是建立在民主格局的基礎之上,和它們不同,倫敦是若干個本質上自治村莊的相互串聯,它們在歷史上隨著時間推移陸續被合併。在17世紀曾經是皇家獵場的地域,以及在19世紀還是新郊區的地界,已經被納入到這個龐大的整體,這就是今天的倫敦。
結果,倫敦不只有一顆心,而有許多顆。除了商城以外,倫敦的特色都因其它那些宏偉的城市改造而消失,無論是主教西克斯圖斯五世(Pope Sixtus V)的羅馬,奧斯曼(Haussmann)的巴黎,還是塞爾達(Cerda)的巴塞隆納,創造出來的都不是中心,而是不同的軸。倫敦主要由小街小巷組成的布局,讓人覺得分明不夠現代,不算莊嚴,卻容易接觸——簡直是行人的天堂。雖然大多數遊客把那些主要旅遊景點——特拉法加廣場,白金漢宮,聖保羅大教堂——當作倫敦中心,但對倫敦人來說,也許除了自己街區的大馬路以外,倫敦就沒有真正的中心。這裡有金融中心(倫敦市)和文化熱點(西區),但大體上,倫敦無處不在。體驗日常倫敦的最佳方式存在於她的各個村落裡面。
千禧年之際,該首府舉辦了一系列盛大的大獎賽項目,為藝術、設計與時尚各界重新帶來了生機,並在媒體之外打造了“最酷大不列顛”形象。新近的這類刺激因子當中,最成功也最流行的大概要數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第101頁),它喚醒了英國民眾面對當代藝術的普遍保守態度,給來到這座城市的遊客提供了一個真正現代的文化目的地,激活了倫敦被忽視的一隅,南岸。此外,有些缺少宣傳卻同樣重要的文化場所,也享受著生活的全新面貌:怡人的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已經完成大規模擴建,新添了一個配殿(其中包括一家餐廳,提供無與倫比的城市觀景;見第150頁)。皇家節日音樂廳(Royal Festival Hall)(第102頁)於2007年進行了翻新,而以市政府大樓為起點沿河而建的皇后步道(Queen’s Walk)被延伸到滑鐵盧橋之後,整個濱河區,正在依照里克·馬瑟(Rick Mather)的總體規划進行現代化改造。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恢復到其19世紀的原貌,附屬的大法庭(Great Court),也在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玻璃天幕下得以復原,她們繼續吸引著大批觀眾和著名展覽的到來。薩墨賽特府(第55頁),同時也被徹底改造和復原,其中幾個重要藝術收藏也重獲新生。
然而,同樣由福斯特設計的大倫敦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樓和環繞它的釉面結構圓圈,位於倫敦南岸的倫敦眼(London Eye)(第100頁)則由朱麗婭·巴菲爾德(Julia Barfield)和大衛·馬克斯(David Marks)夫婦設計,和它們比起來,也許還沒有任何一座建築物更能象徵這座城市的樂觀及其21世紀的前景。它們擁有位於河岸顯著位置之上的曲線輪廓,加上自身卓越的高科技和透明度,標誌著倫敦對於現代化和新式表現形式的開放性。然而,即使倫敦表面正在享受一場公開修復,這座城市最具活力的因素仍保留著其繁榮的地下場景,雖然還不太顯眼。在音樂、時裝和藝術方面獲得全球關注的流行新趨勢,往往誕生於倫敦的亞文化,而並非來自城市裡的成熟機構。千年交替之際,“街頭風”的倫敦形象給全世界帶來的影響,不亞於倫敦形象在20世紀60年代造成的影響。在前衛而充滿生命力的青年文化和多民族廣泛影響的啟發之下,倫敦創意場將持續確立這座城市作的世界領先地位。
如同任何偉大的城市一樣,不可能萃取出倫敦的本質;即使終身在此的居民都無法描述這座城市的複雜,也無法把那些英格蘭的和那些國際的調和在一起。但倫敦卻恰恰依賴於它所創造的矛盾,在它模糊掉的界線上繁榮生長。希望在旅遊景點之外體驗倫敦的遊客將會發現她的氣質,她的獨特,及其對其在地方的永恆吸引力。作為2012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的進一步發展,都將豐富的大家對倫敦的體驗。
1 織物天堂
布藝店
波多貝羅路290號
山姆哈雷(Sam Harley)和經理亞歷克斯·亞當斯(Alex Adams)在他們位於波多貝羅路口的店裡,積攢了一寶庫的新老布匹珍藏品,已經15年有餘。在裡面可以找到古舊威爾斯毯子和新出品的蘇格蘭佃農毯子,還有精選的英格蘭羊毛,愛爾蘭亞麻布,以及產自麥可斯菲爾德(Macclesfield)的領帶用真絲布。他們還從更遠的地方採購了二十種色樣的瑞典亞麻和碎布地毯,匈牙利面料,論公尺賣的堅質條紋褥套棉布,和來自歐洲各地的古董軋壓布。
2 古董和迷你擺件
波多貝羅路
波多貝羅路上有倫敦引領潮流的街頭市集之一,和19世紀末吉普賽人的馬匹交易有所關聯,並由此發展而來,如今聚集了售賣古董家具、印刷品及裝飾配件的各種攤檔,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收藏家和經銷商,並因此名滿天下。由切普斯托別墅(Chepstow Villas)開始向北,淘貨變得很有意思。有些商號是即有店鋪的分支,但有相當多的商鋪是獨立的,質量參差,從貨真價實的文物到過分異想天開的物件都有。市集上也滿是各式服裝、音樂,還混雜有其他各類物件。狂歡節式的氛圍也許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只出現在周六(儘管店鋪每周都開放六天)。要想逛一個上午,或許再淘上一兩件寶貝,來這裡不失為一個非常愉快的選擇。
序言
怎樣使用這本指南?
本書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街頭巷尾篇和時尚行者篇。
街頭巷尾篇,主要編排了倫敦附近一天之內(包括晚上)可以步行到達的有特色的地方,包括各類休閒地點——咖啡館、商店、餐廳、博物館、演出場館和酒吧——這些地方大多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中一些還鮮為人知。
時尚行者篇里列舉的地方代表了倫敦最好、最具個性的地點——“值得去看一下”的地方和有特色的旅館(“樂住”一節)、飯店(“美食”一節)、咖啡館和酒吧(“暢飲”一節)、精品店(“購物”一節)和度假地(“度假”一節)。
每個地點都用帶圈的數字標註在相關區域的地圖上,以便提供一個大概的方位及周圍主要景點和地標建築的信息,而不是精確的位置。每個區域的地點按照地圖編號的順序編排。時尚行者篇中每個條目都有兩個編號:前一個表示它所在區域地圖的頁碼,後一個則表示在地圖中的具體位置。
舉個例子,遊客可以在時尚行者篇挑選一家旅館作為旅行的開始。等到達旅館後,街頭巷尾將引導他去一家最好的咖啡館,消除疲勞後再去逛逛附近的民俗博物館。吃完午餐,他可以在購物一節的目錄里找一家特別的珠寶店。為體驗一次難忘的晚餐,他可以查詢附近區域並對照著時尚行者篇找到最近的飯店。
每個條目下都附上了街道地址,完整的信息——包括電子信箱和網站地址在聯繫方式中按首字母順序列出。度假景點的具體交通和聯繫方式也在聯繫方式的最後給出。
本書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街頭巷尾篇和時尚行者篇。
街頭巷尾篇,主要編排了倫敦附近一天之內(包括晚上)可以步行到達的有特色的地方,包括各類休閒地點——咖啡館、商店、餐廳、博物館、演出場館和酒吧——這些地方大多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中一些還鮮為人知。
時尚行者篇里列舉的地方代表了倫敦最好、最具個性的地點——“值得去看一下”的地方和有特色的旅館(“樂住”一節)、飯店(“美食”一節)、咖啡館和酒吧(“暢飲”一節)、精品店(“購物”一節)和度假地(“度假”一節)。
每個地點都用帶圈的數字標註在相關區域的地圖上,以便提供一個大概的方位及周圍主要景點和地標建築的信息,而不是精確的位置。每個區域的地點按照地圖編號的順序編排。時尚行者篇中每個條目都有兩個編號:前一個表示它所在區域地圖的頁碼,後一個則表示在地圖中的具體位置。
舉個例子,遊客可以在時尚行者篇挑選一家旅館作為旅行的開始。等到達旅館後,街頭巷尾將引導他去一家最好的咖啡館,消除疲勞後再去逛逛附近的民俗博物館。吃完午餐,他可以在購物一節的目錄里找一家特別的珠寶店。為體驗一次難忘的晚餐,他可以查詢附近區域並對照著時尚行者篇找到最近的飯店。
每個條目下都附上了街道地址,完整的信息——包括電子信箱和網站地址在聯繫方式中按首字母順序列出。度假景點的具體交通和聯繫方式也在聯繫方式的最後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