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訓練艦是供海軍院校學員或艦艇人員海上訓練實習的勤務艦船。亦稱練習艦或教練艦。訓練艦出現於19世紀中期,有專門設計建造的,也有用其他艦船改裝的。
開始是帆船,後來裝上蒸汽機作輔助動力裝置。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開始設計建造機械動力的訓練艦。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出現了以柴油機為動力的風帆船訓練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除繼續使用裝有動力裝置並帶風帆的訓練艦外,還建成一批不帶帆的專業訓練艦和綜合訓練艦。
綜合訓練艦,裝備有多種
主機、
設備及
武器,可提供多種
訓練條件,包括航海訓練、各種機電操作訓練、武器和設備的操縱訓練等。
專業訓練艦,以某一項訓練為主,其中較多的是航海訓練艦,而風帆航海訓練艦又是專業訓練艦中比較有特色的一種
意義及其它
雖然風帆在現代海軍中早已經被淘汰,但是風帆訓練艦仍然能提供很多和普通訓練不一樣的鍛鍊
從最基礎的爬
桅桿開始,到最後參加全程的操縱訓練,加上遠洋航行,體驗以人力和海洋搏鬥的感覺,不僅可以使實習學員實踐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同時通過風帆操縱訓練能夠鍛鍊和培養官兵的勇氣、膽量和信心。風帆訓練的過程是組織、指揮與協調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團隊精神的過程
海軍是一支需要花費一代甚至幾代人才能建立起來的軍種。而利用風帆訓練艦這種古老的航行操縱方式,可以不斷提升實習學員的內在素質,也是培養海軍傳統的有效方式
風帆訓練艦(現在基本是風帆/
柴油機 混合動力)的維護成本也低很多。由於其外型古典有親和力,也很適合外交親善出訪(不像真正的軍艦鋒芒畢露帶有威懾性)
風帆訓練艦
風帆訓練艦,是指用風帆獲取動力,供海軍院校學員和
水手進行海上實習訓練的勤務艦隻。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目前有23個國家的海軍擁有29艘大型風帆訓練艦。
歷史上,風帆航海曾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人類的航海史有3000多年是風帆史。只是後來蒸氣動力的出現,才使叱吒海洋的風帆戰艦逐步淡出歷史舞台。但帆船並沒有徹底隱退。當然,這些艦船大多經過現代化改裝,已非昔日帆船的翻版。
目前,絕大多數風帆訓練艦都採用混合動力,配有柴油發動機和螺旋槳,保障艦船能在特殊氣象條件下或進出港時自由航行。
美國海軍“鷹”號風帆訓練艦的主機是1台柴油機。使用柴油動力,最高航速可達19節,以7.5節的速度可巡航5450海里。
為了利於遠洋航行,風帆訓練艦一般都配備有現代遠航裝備。
智利海軍“埃斯梅拉達”號風帆訓練艦,裝備有兩台海水淡化裝置,配備了雷達、導航和無線電通信等電子設備。
雖然經過現代改造,但風帆訓練艦還是保留了歷史上的原生態,最典型的特徵是桅桿。目前世界各國的風帆訓練艦大多是二桅、三桅船,有一部分是四桅船。
“埃斯梅拉達”號是當今世界第二大
帆船。艦上有4根高48.5米的鐵質桅桿,可懸掛29面帆。帆全部張滿時面積達2870平方米,可推動艦船以17.5節的速度前進。
有人認為,部分國家海軍之所以保留帆船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的確,與柴油動力、
核動力相比,風帆訓練艦使用的是比較經濟的風能。但各國保留風帆訓練艦,主要還是看重它在培養海軍學員、提升海軍軍官素質方面的綜合價值。
風帆訓練艦有助於海軍軍官更快、更好地認識和熟悉海洋。“海洋感知”是風帆訓練艦的重要課目。學員們通過駕駛帆船航行與大海零距離接觸,在大風大浪中,通過體驗氣象、水文、潮汐、洋流等對海上軍事行動的影響,可以形成集人船海於一體的全面認知。
參加過風帆訓練艦環球航行的海軍學員都認為,風帆訓練艦的抗搖擺、抗風浪能力差,爬桅桿可以更好地鍛鍊平衡能力和對各種海狀的適應能力。
風帆訓練艦還有助於幫助海軍學員掌握基本航海技能。在風帆訓練艦上,學員從最原始的水手工作學起,可以得到觀天象、識水文、打繩結、攀高桅等最基本的航行技能訓練。
利用
六分儀測量天體高度為艦船定位,是傳統的海洋定位手段。在信息化條件下進行這類訓練並不過時。戰時,
GPS導航等先進的導航定位系統一旦被敵方摧毀,六分儀就會派上用場。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至今還保留著一艘100多年前的風帆訓練艦。俄海軍軍校的畢業學員首先要在風帆訓練艦上當水手,才能到現代化艦艇上工作。俄海軍認為,科技不能包打天下,最基礎、最原始的人工操作永遠都是最後保障。
風帆訓練艦有助於推動國際海軍之間的交流。海軍是一個國際性軍種,邀請外國軍人共同參加航海訓練,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做法。與現代高精尖的海軍艦艇相比,風帆訓練艦裝備比較“簡陋”,只配備有少量用於防衛的武器裝備,毫無秘密可言,便於各國海軍之間進行“無障礙”交流。
智利海軍的“埃斯梅拉達”號風帆訓練艦,每年都要組織環球航行。2008年,該艦航行170天、27000海里,到訪了12個國家的13個港口,期間邀請了10個國家共34名海軍軍官隨艦遠航。
值得注意的是,風帆訓練艦也是培養海軍團隊精神的“利器”。海軍學員在風帆訓練艦上都是集體活動,升帆、收帆等需要很多人配合才能夠完成,這種“同舟共濟”的意識和習慣自然會催發團隊意識。
美海軍“鷹”號風帆訓練艦艦長曾寄語受訓學員,科技是不斷變化的,但是總有一些東西是不會改變的,如對未知的好奇、站在桅頂的挑戰、團隊合作精神等。這些都是可以在“鷹”號學到的東西。在“鷹”號上,憑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任何事情的,你必須融入到團隊中去。
除此之外,各國海軍保留風帆訓練艦的最重要原因是傳承海軍文化。
歷史上,正是風帆取代槳擼後,部分國家海軍才得以由近海走向深海,成為
藍水海軍。1805年爆發的
特拉法加海戰被稱為帆船時代最後一戰。此戰不但成就了英國海軍長達200年的霸業,基於帆船戰艦創建的一套海軍文化也被傳承至今,成為各國海軍共同遵循的慣例。對於風帆訓練艦的軍事文化傳承價值,一位中國海軍軍官深有感觸,他說,登上風帆訓練艦,如同穿越歷史,使我親身體會到了“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為何而戰?”
為弘揚海軍文化,許多國家的風帆訓練艦以重要人物或本國英雄來命名。比如,葡萄牙海軍將其風帆訓練艦命名為“薩格里Ⅱ”號,以紀念歷史上,
亨利王子在薩格里城組織地理研究與航海探險,使葡萄牙成為15世紀海上霸主。該艦船艏還置有亨利王子的雕像,前桅、主桅帆面鑲有葡萄牙海軍的傳統標誌。
強海軍既要發展高精尖的海軍裝備,培養高素質的海軍人才,也要重視培育強大的海軍文化。有軍事專家說過,一個對海洋陌生的國家和民族,是不可能真正擁有和正確使用海軍的,他可以買來最優良的戰艦,但買不來海洋意識和海戰理論。風帆訓練艦恰好可以補上這一課。
目前,中國海軍還沒有大型的風帆訓練艦。也許是源於歷史的啟示,有人呼籲,既要有
航空母艦,也要有風帆訓練艦。
訓練艦現狀
現在有24個國家的海軍擁有風帆訓練艦。保留風帆訓練艦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注重航海傳統的歐洲和美洲。其中歐洲的西班牙、
芬蘭、
義大利、比利時、法國、葡萄牙、
瑞典等國就占有總數的一半,南美的
烏拉圭、
智利、
阿根廷、
哥倫比亞、墨西哥、巴西等國擁有9艘,而亞洲只有印度尼西亞、
阿曼、印度和巴基斯坦裝備風帆訓練艦。
最新加入“風帆訓練艦俱樂部”的國家是
巴基斯坦。2010年9月,巴基斯坦海軍從英國接收了新採購的一艘雙桅風帆訓練艦。該艦原名“
威廉王子”號,全長59.6米,採用風帆和
柴油機混合動力,排水量498噸。它於2001年下水,原屬於英國帆船訓練協會,最高航速13節。儘管噸位不大,它卻有完整的人員配備,包括船長、大副、二副、水手長、技師、廚師6名專職成員,以及56名水手。
作為弘揚海軍文化的一部分,這些訓練艦的艦名很多都採用航海史上重要人物或本國英雄來命名。
智利海軍“埃斯梅拉達”號是世界海軍訓練帆艦中最大的一艘,它是仿造西班牙海軍的“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埃爾卡諾”號海軍鋼質4桅訓練帆船,艦長109米,寬13米,排水量3754噸,輔助動力為一台功率1400馬力的柴油機,可搭載80名學員,該艦曾多次訪問中國。
美國“鷹”號鋼質三桅訓練艦是海岸警備隊學院的旗艦,排水量1816噸,可搭載180名學員。它本是納粹德國海軍訓練艦,二戰後由美國獲得,駐泊母港是康狄涅格州新倫敦港;但經常以形象大使身份參與國際海事活動。
義大利海軍“阿美利哥·威斯普西”號鋼質三桅訓練艦建於1937年,以17世紀前的航海探險家和海圖測繪師命名作為紀念,反映本國的航海歷史與傳統。它分別以不同漆色帶來標明有三層甲板。主要用於訓練年輕軍官,並充任友好形象大使,出席各種帆船的檢閱與聚會。
義大利海軍1950年從法國購買1933年所建的鋼質三桅帆船,1955年改裝成年輕士官的訓練艦,以希臘神話金星之子命名為“帕里諾羅”號,黑白相間的舷部色調與另一艘更大的義大利海軍訓練帆艦相似。主要活動在地中海,參加過1998年短襯衫級飛剪式帆船在英國與北歐港口之間的帆船賽事。
比利時海軍“麥卡托”號鋼質三桅訓練帆艦,1956年參加了英國帆船訓練協會組織的第一屆大帆船聚會,是參會為數很少的大帆船之一。1960年它退役為博覽船而吸引了300多萬觀眾。1986年,它的木甲板和全船帆裝都被更新或大修,從而能在1993年安特衛普大帆船聚會時代表比利時作為東道主國的旗艦。後來,它又獲得復原修理,並服役於比利時海軍,作為訓練帆艦。
印尼海軍“德瓦魯西”號鋼質三桅訓練帆艦,1932年向德國船廠採購,但在二戰期間和船廠一起受到嚴重損傷。1952年建成後,一直用作印尼海軍訓練艦並經常參加歐美洲大帆船的航海活動與聚會。曾於1959年和1996年兩次訪問廣州,又於2004年首次訪問上海。
印度海軍“波濤”號鋼質三桅訓練帆艦,由英國克林·姆蒂造船師設計,於1997年11月11日在印度建成,駐泊印度西南的柯欽港。編配6位軍官、23名船員,每次航海訓練可容30名學員。它除為海軍部隊培訓年輕軍官,也接受印度國防學院和海軍學院的高級學員培訓任務。
除了這些仍能出海、擔負著實際訓練任務的風帆訓練艦外,各國海軍中還包括部分作為功勳艦保留的風帆訓練艦。其中最出名的是美國海軍“憲法”號三桅木帆艦。它於1797年在波士頓的愛德蒙·哈茲船廠建成,曾在與英國作戰時屢建戰功。如今它仍在美國海軍現役艦艇名單中,成為浮動的海軍與海洋博覽教育基地。
風帆艦鍛造海員素質
儘管繼承了傳統帆船的主要特徵,但現役的風帆訓練艦大都經過現代化改造,例如採用鋼質船殼,採用混合動力(風帆/柴油機驅動)等。駕駛帆船航行和駕駛新式軍艦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靠風帆航行意味著和大海的零距離接觸,需要水手憑藉體力和勇氣與大自然對話,可以培養勇氣、膽量和信心,這是新式艦艇難以做到的。
帆船航海訓練要求海員熟悉觀天象、識水文、駕篷帆、操櫓槳、攀高桅、打纜結等最原始而又最基本的技能。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掌握現代化導航、通信、動力、推進技術,效果往往會更加紮實。以風帆艦上的爬桅桿訓練為例,多名參加過風帆訓練艦環球航行的海軍學員都提到,風帆訓練艦的抗搖擺抗風浪能力較差,學員在上面可以更好地鍛鍊平衡能力和對海面狀況的適應力。
海軍的基本作戰單位是艦艇,而每艘軍艦上少則幾十人,多則上千人,只有船員密切配合才能發揮出艦艇的戰鬥力,因此海軍是最需要配合的軍隊。風帆訓練艦則被各國海軍公認為培養團隊精神的利器。帆船上的大部分動作都不可能一個人完成,如升帆、收帆、必要時一起划槳等都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才能夠完成,這種“同舟共濟”的意識和習慣自然地會產生團隊的凝聚作用。
此外,帆船對水文、氣候等因素十分敏感,因此風帆訓練艦可以鍛鍊學員掌握傳統導航技能。這類訓練對現代戰爭也有意義。如果在戰爭中失去了先進的定位手段,使用六分儀等傳統天文定位儀器就成為一種重要方法。
風帆艦傳承航海文化
除了培訓學員外,風帆訓練艦既是向公眾展示航海技術和海洋生活的平台,也是傳播海洋意識和艦船技術普及的浮動教育基地。由於風帆艦的外形富有親和力,也很適合外交出訪,它不像滿載武器的作戰艦艇那樣鋒芒畢露帶有威懾性,更能代表一個國家的航海文化。當風帆訓練艦停泊在港口時,高聳的桅桿和傳統的艦體往往比現代軍艦更能吸引異國民眾的眼光。
需要注意的是,海軍是一個需要花費一代甚至幾代人才能建立和鞏固的軍種,海洋意識和航海文化更不是短時間內能塑造。因此風帆訓練艦不只是傳統海軍強國懷舊情愫的傾訴對象,它們還承載著將傳統的航海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的殷切期望。
造風帆訓練艦
其一,訓練艦種類少、經驗不足。與國外動輒十多艘訓練艦相比,目前中國海軍只有“世昌”號訓練艦和“鄭和號”訓練艦,風帆訓練艦尚在建造當中,無論設計建造經驗還是航行操作經驗都不足。其二,各方面性能與各國風帆艦有差距。德國的“戈爾希·福克”號風帆訓練艦為鋼質三桅巴克船型,帆的面積達到1964平方米,採用風帆動力時的航速達到15節,續航力3680千米/10節,可搭載140名學員,其優點是航速高、載荷量大;俄羅斯“和平”號風帆訓練艦共有6艘同型艦,為全帆船型,滿載排水量達到2771噸,相當一艘輕型護衛艦,為風帆和柴油機混合動力,風帆狀態下最高航速高達19節,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快的風帆軍艦。有分析認為,國產風帆訓練艦與上述風帆訓練艦相比,在高航速和穩定性等方面還存有差距。培養海軍,你值得擁有
縱觀世界海軍艦船發展史,無論海軍強國還是普通的海洋國家,都保留了風帆訓練艦這一古老的艦種,箇中緣由不盡相同。但至少有一點是形成共識的,那就是:風帆訓練艦是培養海軍初級艦員膽識和團隊精神的最佳海上平台。而對中國而言,風帆船曾是水兵的“鼻祖”,雖然因各種因素沒有將其繼承下來,但是隨著中國海軍現代化艦船造艦速度加快,像風帆訓練艦這樣的傳承海軍精神的輔助艦船,同樣需要給予大力支持和發展。從這個角度講,風帆訓練艦的意義就尤為重要了。
首先,從經濟性角度講,風帆訓練艦作為初級艦員訓練平台堪稱物美價廉。相對“鄭和”艦這樣的現代化綜合訓練艦來說,風帆訓練艦設計相對簡單、造價也較為低廉。
其次,從訓練效費比來看,風帆訓練艦的效費比較高。如果拿飛行員的培養訓練來比較,風帆訓練艦類似於空軍初級教練機,訓練初級艦員用風帆訓練艦可將艦船的功用發揮到最大而不產生額外損耗,謂物有所值。